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从燕园到世界 | 中罗两国的桥梁——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

从燕园到世界 | 中罗两国的桥梁——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

从燕园到世界 | 中罗两国的桥梁——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浸润北大底蕴、拥有中国情怀的优秀外国留学生。许多留学生校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国培计划学习网址_国学习_英语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浸润北大底蕴、拥有中国情怀的优秀外国留学生。许多留学生校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所在国家同中国交流的友好桥梁,在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也将北大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了世界各地。他们的故事,是中外人文交流的生动注解,为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对一些留学生校友进行口述史采集、整理与研究,讲述他们的“燕园情”和“中国故事”。该丛书正在陆续出版,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留学生校友对母校的赤诚之心和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深深祝愿。

1950年冬,罗明(Romulus Budura)、萨安娜(Anna Budura)和另外三名同学无比兴奋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火车。火车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出发,途经雅西、基辅、莫斯科、满洲里、哈尔滨,历时半月,终于抵达目的地——北京。在寒风中走下火车的留学生罗明或许尚未意识到,正是这次旅行,将他的一生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学习_国培计划学习网址_英语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罗明、萨安娜等罗马尼亚留学生和他们的中文老师

罗明是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汉学家罗穆鲁斯·扬·布杜拉的中文名字。提起留学中国,罗明回忆说,是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改变了他的命运。1950年,罗马尼亚领导人收到周总理来信,信中建议中国和罗马尼亚互派留学生,以促进两国交流。于是,罗马尼亚政府决定选派五名学生到中国学习,罗明同后来成为他夫人的汉学家、中国近代史学家萨安娜就在其中。

当时他们对中国还知之甚少,满怀好奇与期待。“到北京头三天,我们住的地方是原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住过的四合院。中国教育部为我们举行了欢迎宴会,有关领导在讲话中都希望我们能为中罗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每个留学生也都发言表了态。”罗明至今清晰地记得,他当时发言说:“我们一定要成为罗马尼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

经过两年语言训练后,1952年,罗明和萨安娜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生活,罗明就读于中文系,萨安娜就读于历史系。北京大学那种“真正的中国的建筑风格”给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很喜欢北大的整个校园和住宿条件,”萨安娜谈到,“可以说,我们真正的学生生活是在北京大学开始的。”在历史系,她选修了中国通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世界近代史、亚洲史、马列主义、古汉语和汉语语法等课程,接触了邵循正、周一良、张芝联、邓广铭、齐思和等教授、学者以及许多中国同学,在她看来,历史系的老师们和蔼可亲、聪颖睿智,而她的中国同学则是“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时期受过锻炼的一代的杰出代表”,是“善良、无私、拥有伟大的理想、艰苦奋斗却不追求物质利益的一代人”。在大家热忱的鼓励与帮助下,萨安娜克服了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为成为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文系的罗明也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达到了较深的造诣,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到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中。1954年,他陪同应邀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首次见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1955年,中国对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时,他还给朱德做过翻译。罗明曾说:“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就是被派往中国完成大学学业,这让我有幸认识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以及新中国的领导人。”

国培计划学习网址_国学习_英语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1966年,周恩来访问罗马尼亚,罗明任翻译

在北京大学,罗明和萨安娜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学识,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他们的燕园情缘可谓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两人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萌生了深厚的感情。1953年初,罗明和萨安娜在北京结婚,组成幸福的家庭。当时北大校方专门为已婚留学生安排了住处,令罗明夫妇非常感动。

1956年,罗明和萨安娜从北京大学毕业。“毕业证书是马寅初校长签发的,衬底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萨安娜回忆说。罗明从1954年起就开始为罗马尼亚和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实际上已进入罗马尼亚外交部。萨安娜毕业后也到外交部工作,1956-1959年、1961-1964年在罗马尼亚驻华使馆任职;1964年回国,1966年起到罗共中央历史社会和政治科学研究所工作。

走出燕园的罗明和萨安娜,怀抱对中国“第二故乡”的无限热爱,毕生都从事着推进中罗关系和两国文化交流的事业,践行着“要成为罗马尼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的誓言。20世纪50-60年代,罗马尼亚领导人访华时几乎都由罗明陪同、翻译。有人认为中国和罗马尼亚在50年代交好,但到60年代初,受苏联影响,两国关系走向低谷,特别是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罗马尼亚方面不仅对中方代表团态度冷淡,还公开批评中国。对此,罗明以会议亲历者的身份明确指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当时中罗两国关系没有走向低谷。面对采访,他详细描述了60年代初随罗马尼亚领导人访华的情形,并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展示着两国关系的亲密无间、坚定不移,展示着两国领导人的互敬互信。

“我无论是陪同罗马尼亚领导人访华,还是给访问罗马尼亚的中国领导人当翻译,都是对罗中关系中一些重大事件的亲历和见证。”罗明说。在中国高层领导人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周恩来总理:“我永远记得,在许多招待会上,不论是以主人还是客人的身份,周恩来总理都会在与会者中转上一圈,向每个人问候几句。他也常常会注意到我,然后说:‘嘿,罗明,干杯!’要知道,我的外交级别在当时是享受不到这种干杯礼遇的。”

1990年.罗明就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更是直接参与到罗中关系的构建中,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外交部退休后,罗明开始从事罗中关系研究,编著罗中关系文献集,并在罗马尼亚科学院、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次发表有关中国的报告和讲话,推动罗中友好信念深入人心。

萨安娜也是促进罗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罗共中央历史社会和政治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她一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最喜欢写的东西就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抵抗运动,她认为这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的过去和将来。她还写了不少中国的历史名人传记,包括孔子、秦始皇、司马迁、蔡伦、张衡、张骞、班超、郑和、康熙皇帝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罗马尼亚。退休之后,萨安娜出版了《象征之国度》《龙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神州》《中国外交的历史及精神根源》和《中国茶文化》等著作,在罗中两国均获得很高评价。

国培计划学习网址_英语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_国学习

罗明和萨安娜夫妇

罗明夫妇的一双儿女都出生在中国。女儿达迪亚娜,中文名字叫罗家幸;儿子扬·布杜拉,中文名字叫罗阳。姐弟俩继承父母的事业,都为促进罗中友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我幼年的心目中,中国就是我的祖国,这些与我父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达迪亚娜回忆说。她和母亲一样,后来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更凑巧的是,她的丈夫伊斯蒂奇瓦亚也是北京大学的校友,当年曾就读于中文系。1985年,达迪亚娜和伊斯蒂奇瓦亚被派到罗马尼亚驻华使馆负责新闻工作。2002年,伊斯蒂奇瓦亚就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在任八年中,不断推动罗中对话,加强两国政治互信。

罗阳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现称北京语言大学),曾和法国留学生车玉国在侯跃文、石富宽指点下成为第一对说相声的“老外”。他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50多个代表团做过翻译,撰写和翻译过60多篇介绍中国和罗马尼亚的文章,被称为年轻的汉学家。罗阳目前供职于罗马尼亚的广播电视机构,他有两个女儿,都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罗明夫妇希望两个孙女将来也能到中国去,成为家里的第三代中国留学生。

这就是罗明和萨安娜一家的北大故事、中国故事,充满温度,亲情洋溢。中国和北大不仅赋予罗明夫妇工作和学术上的契机与动力,更让他们彼此相知、组成美满的家庭,也让他们的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都对中国这片土地产生了非同一般的记忆和情感。这段佳话里,那份跨越国界的友谊,那份执着使命的坚守,那份文化情怀的传承,正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本文根据孔寒冰编著《中国两国的桥梁——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一书整理,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培计划学习网址_英语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_国学习

《中罗两国的桥梁一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孔寒冰编著)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校报1445期二版

上一篇: 什么是汉字太极?果雪儿国学幼儿园公益联盟
下一篇: 济南特警坚持“十学”率先掀起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同志学习热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