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慧 李姗姗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5)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有希望则祖国未来发展就有希望。中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素质健康的基础,他们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其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繁荣富强与稳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随之而来,不容小觑。
1 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1.1 1985—2010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看呈现下降趋势,但体重超重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学生体制标准没有明确改善,体质健康现状发展不均衡,尚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是直接导致中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1.2 2010—2020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胸围等呈逐年增长趋势;其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体质健康呈现稳定、积极的态势。但从整体上看,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仍相对不乐观。
2 当代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2.1 政府政策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当前我国虽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标改革也是如火如荼,但是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原有的教育理念依旧无法彻底改变,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中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负担,从而导致其体质健康下降。
2.2 学校体育教育、体育设施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是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把握不当,其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体育课程效率低、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体育课堂内容形式单一,体育运动设施缺乏导致健身效果低下,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中学生体质状况越来越差。
2.3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因素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家庭环境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大多数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营养健康的食物、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即其健康观存在偏差,甚至导致孩子肥胖状况增加;家长认为唯有读书方可成器,利用课余假期给孩子报文化课辅导班提高学习成绩,剥夺了中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父母精力大多在二胎身上,对中学生的关心相对较少,忽略根本上的体质健康状况,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2.4 中学生自身认知与生活习惯
当代社会科技、经济水平的提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本身缺乏身体锻炼的主动性和对体质健康的基本意识,在学校和家长的双方压力下,学生一心专攻文化课,在极大的学习压力下,对运动出现懈怠心理。
二是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外界吸引,导致学生的自控力、意志力下降,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打网游、玩手机等。
三是虽然也有不少学生知道身体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身边缺少主动运动的大环境,难以长时间坚持运动,久而久之身体产生惰性,最终放弃运动不了了之。
3 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3.1 对国家颁布的政策实施进行监督反馈
首先,各学校应对国家政策展开全面深入分析,在与国家政策契合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学校中学生体质健康实情,结合统筹地方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资源制定相配套的学校政策,为中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政策指导。其次,学校应引起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由于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初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比高中学校高,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要比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好,由此可见,将体育纳入高考是加强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最好途径。最后,为保障中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权威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相关部门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倡导中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支持并引导社会各力量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如夏令营、冬训营及体育项目比赛等,同时大众媒介加大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和相关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保障中学生共享体育资源的权力。
3.2 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管理
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基础,学校体育课程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使其掌握运动技能的途径之一。体育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育教学中,并非只有针对考试项目的锻炼才能达到提高体质健康状况的目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行其感兴趣的项目,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才会使他们心智、体质都有根本上的提高。同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打造创新型的体育学科和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采取体育锻炼与文化课相互融合的“劳逸结合”创新理念进行教学。可根据不同地区特色、不同学校办学特点,编排具有地域风格、教育意义的课间操,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将体育活动价值内化为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将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纳入到学校领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中,从而加强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的重视,充分体现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在推动全民健身、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作用。
3.3 家庭、自身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家长不合理的健康观、教育观、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学生家长应意识到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才是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树立的关键时期,除了学校课程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确保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不被占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体育活动,可通过趣味运动来调动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以激发其运动潜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日常锻炼中,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既能感受运动中的快乐,又能促进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双重提升。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应通过国家政策、学校体育教育,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学改革,同时配合家庭教育及自身观念等多种途径,改善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消极的现状。在体育强国伟大战略指引下,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向积极稳定方向发展,完成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