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图片
●《论语注疏》:此章言为仁者不以贫富贵贱动其心也。
●《论语集注》曰:子贡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孔子认为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能从孔子的话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论语全解》曰: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发明贫富二字之义。盖贫富乃境遇之不同,若以境遇之不同,而变其心,则人道必漓。故夫子特示子贡以不骄不谄,而继之以乐道好礼。乐道则心无歉忧,好礼则心有遵守。如此则不特可以超越贫富,而其心境更可以卓绝千古。子贡闻而悟,故孔子许之,而谓其可以言诗。盖诗之为教,不外乎。
子贡就是端木赐,春秋卫国人,又是偶的河南老乡,位列“四科十哲”中言语科的代表,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有济世之才,善于经商,富可敌国,多次帮助鲁卫两国摆脱困境。孔子去世后,子贡负责操办丧事,并守丧六年之久,足见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师生情感。
孔子曾描述子贡“亿则屡中”,所以子贡绝对是个成功人士,但子贡仍谦虚地向孔子请教提高道德、践行礼仪的方法,他提出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在表明一个人付过不会因自己的贫穷或者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志向,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孔子明显对子贡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不仅能够独善其身,还要能够兼济天下。孔子对“礼”的理解,表现在强者要重视发挥示范作用,让其他人都感受到高尚品德所带来的感染力。《子路·十三》:“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位居上位者讲求礼仪,百姓自然尊礼而行,这样就没有人会对上不敬。这实际上是讲,地位高责任就大,身在上位,必须尊礼而行。
本句是自古以来众多大家追求道德修养的大杀器。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着贫富差距,关于贫穷富贵的话题一直讨论不完。儒家对贫富的态度为:“贫而乐道,富而好礼。”道家对贫富的态度为:“贫而不争,富而不害。”佛家对贫富的态度为:“贫而礼佛,富而好施。”子贡自认为自身境界已经非常高了,从不骄纵炫耀,但孔子认为远远不够,认为理想的境界是,人能够安贫乐道,保持内心的安定,不去羡慕和嫉妒,不断修持和打磨自己的品性。其实,这就是儒家一直宣传的”文人风骨“,即使你大富大贵,也要笃行“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持续进步。儒释道三家对于贫富的观点基本一致,总体上都是要求要保持质朴、远离浮华,笃守内心的淡泊,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可以看出,传统的思想对待贫富的观点还是很明确的,也是值得推崇的。可惜如今的社会,人们并不那么看。
再多说两句,孔子对《诗经》十分重视,并“皆弦歌之”,他还对儿子孔鲤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其重视程度。子贡恰当地引用了《诗经•国风•卫风•淇奥》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句,据《尔雅》:“骨之谓切,象之谓磋,玉之谓琢,石之谓磨”,是指古人加工器皿没有现代工具,只能依靠耐心细致,久久为功,引伸出来,就是要持续改进,精益求精。子贡用在这里,准确地表达了孔子之意,表示自己要通过“切磋琢磨”不断提高的决心。孔子除了称赞他“始可与言诗已矣”,更肯定了他善于思考、举一反三,善于联系实际问题深化理解运用,即“告诸往而知来者”。这种活学活用、勤于思考、善于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永远值得我们借鉴。
让我们一起在《论语》的智慧引导下,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读论语随写# #《论语》感思# #如何读《论语》# #国学经典读后感# #文学夜读# #晨读名言# #论语读书笔记# #人文哲思# #晨读必读# #分享读书精华# #论语的学习# #论语礼记# #论语金句# #每天读书感悟# #读书日记日# #桑の读书笔记# #每日读书交流# #今常读书# #学点《心学》# #挑战每日读书# #国学# #国学经典# #国学新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