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如何看“国学热”

如何看“国学热”

如何看“国学热”近日一位作者在报纸上撰文称:“当年国学铺天盖地的时候,都不曾救得了中国;现在要让国学再像当年那么铺天盖地,恐怕是没有希望的了,还要指望它来救世,岂非天真得可笑!”

近日一位作者在报纸上撰文称:“当年国学铺天盖地的时候,都不曾救得了中国;现在要让国学再像当年那么铺天盖地,恐怕是没有希望的了,还要指望它来救世,岂非天真得可笑!”,所以作者呼吁“别在国学面前热昏了头”。我并不这么认为,国学再热一些也“昏”不了谁的头,“国学热”不妨来得更猛烈一些。

先,把“国学热”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是不妥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候出现了“国学热”,乃至倡导古代的服饰礼仪等等,这不是一种流行时尚,而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含义。随着中国在器物层面的崛起,国学作为传统文化也在回归,这种回归绝不是向适应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回归,更不是要回归古代的专制主义,而是在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复兴”;它是现代人“寻根”的精神之旅,它所体现的不是对传统的固守,而是一种重新体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是一种自由开放、不卑不亢的文化心态。

应当说,人们对传统文化自信的恢复体现了这样一种客观规律:任何一种文明的进步应该也只能表现为自身传统在革命性变革基础上的“复兴”,谁也不能想当然地建立一种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此后西方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伴随着对传统思想资源的重新整合,使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动力。中国的现代化也必然表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表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克己复礼”,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新的形式和符号,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载体。

或许可以说,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仍然是上世纪一部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而不是崛起中的中国应有的“大国民心态”。我认为,我们不必把所谓“文明世界”的东西看得神圣不可侵犯,而把自己的传统看作是阻挡文明潮流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平和、宽容、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继承和借鉴就都不会改变我们追求真理、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目标。

在我国台湾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阅读乃至背诵大量的古典作品,包括《论语》、《道德经》等等,中学语文课本古文部分原来占65%,后来仍然占到45%,这样做并不妨碍台湾年青一代学习借鉴现代文明。在改革开放的祖国大陆,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国学热”再热也改变不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现实和趋势,只可能是传统文化道德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再造中华文明的辉煌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 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查复核工作
下一篇: 什么是国学经典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