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儒说|国学启蒙,从《三字经》开始

儒说|国学启蒙,从《三字经》开始

儒说|国学启蒙,从《三字经》开始国学,官方的解释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总之是中国古典一系列完整文化的学术体系。这个解释太长,就不一一列出,总之

国学,官方的解释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总之是中国古典一系列完整文化的学术体系。这个解释太长,就不一一列出,总之,就是涵盖一整套中国本土文化的完整体系,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国学,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且不谈考试成绩这些功利性的话题,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国学为教育部所重视的深层次原因。

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学首先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国学的重视能使我们把这些精髓传承下去。《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论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气概。国学,能教会我们顶天立地,能带给我们如海洋一样深邃的思想,和天空一样开阔的心胸;国学,能教会我们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自尊自爱,善良贤徳。

再者,现如今的家长们,受当下的教育理念影响,往往要培育出双语宝宝、双母语宝宝,甚至是多语宝宝。如果再忽视中国本土的文化的教育,恐怕宝宝连什么是本土文化都不懂得了,岂不是要忘本?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宝宝刚出生就那么辛苦。但其实,学国学是接受熏陶,不是被迫学习,不是为学而学。事实上,国学启蒙真正折腾的是我们父母。对于宝宝来说,你和他唱起“小白兔,白又白”和“人之初,性本善”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然你以为宝宝刚出生就懂得什么是小白兔吗?

幼儿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就是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在不断接受着新鲜事物的刺激,不停地发生神经突触的连接。3岁前,这些突触的个数会快速增加,大约在2岁多的时候达到峰值,3岁以后,以“用进废退”为原则,不停地减少,直到大约20多岁的时候才会趋于稳定。所以,3岁之前的启蒙学习很重要。而我们就要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宝宝走进这个充满奥妙的国学世界。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启蒙从哪一本开始好呢?个人以为,首推《三字经》。首先,它是“经”。大凡经之首字,必言其文所踪。在我国,只要带了“经”字,它便是所有同类文学中的纲领性文件。经是不变的道理,是古人认为值得所有人遵从和学习的典范。其次,《三字经》是我国儒学的根本,它浓缩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个方面,读了《三字经》再接触其他国学甚至是非国学的历史地理等学科,便能如鱼得水。最后,《三字经》三字一段,朗朗上口,方便各位父母做游戏式教学。

虽说是入门,但《三字经》却绝不是浅浅而谈的。在之前,我也曾对《三字经》有过误会,认为那是小孩子们读的书,所以我去读四书五经,虽然所学不多,但也都草草地过了一遍。现在为了引孩子入门遂开始翻阅起这本之前曾看不上眼的书了。这一看不打紧,倒是为以前的浅薄之见羞愤至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四句话脍炙人口,却不曾有人深推其意。《三字经》是坚决地站在“性善论”这个立场上的。开头一句话就指出了全书的宗旨,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关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讨论,千年以来从不曾停歇过,这里只是表明一个立场而已。读这本书也未必见得意见就一定要达成一致。但后期的“性相近,习相远”却又是相通的,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后期的生活环境因素影响都很重要。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悌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一个人的修养学识。只有有了一定的道德基础,学知识才有意义,才会明白力量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道理,否则只可能是力量越大,危害越大。而在所有的道德准则中,孝居第一,悌居第二。而后一句话看了之后直让我汗颜,原来古人很早就知道数学和语文的重要性了,而且一代代流传下来。怪不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最先就要学习数学和语文两门功课。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这句话单摘出来并非它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而是因为对于五行我有些迷糊。我翻遍家里的书籍,又找了网上的解释,最终也没能想明白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具体顺序。水克火这个当然无可厚非。可是这个火,既觉得它克木,又觉得它似乎也克金,这便一物两克;而木呢?似乎火克木,可是斧头劈柴,金也克木,两物克一物了,于是就不再符合一物克一物的规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求解答。

手头的这本《三字经》还未翻完一半,越读越觉佩服我国世代的儒家智慧,越读越觉得其味无穷。

上一篇: 少儿国学培训入困局
下一篇: 学习国学能够启人心智,使人受益多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