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妈妈,妈妈,今天能不能不要去学堂呀”?珍珍问道。
“不行”!珍珍的妈妈在身后大叫,眼神中带着些许严肃。
去年六月,珍珍妈在网上刷到了一则广告,名曰:以传统学堂式的教育方式代替现代教育,在看到海报上“国学大师”的称号后,她心动了。
珍珍妈回想起她小时候,自己的父亲没有让她学习过三字经系列,导致日后在工作中为人处世难免略人一筹,于是,想要让珍珍尝试的想法油然而生。
“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可不能在论语庄子心得上落伍呐”!珍珍妈自言道。
看完案例,我们回归主题:你为什么反对国学?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追溯一下“国学”的起源。
准确说来,国学是在现代西方学术冲击下产生的,所以它在和“西学”的对立阶段难免会掺杂自卑心态。所以,真正建立起“国学”与其他学术的基本对立,是文化自卑感日益加深的产物。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关于国学的话题一直辩论不休。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都是需要我们研读的国学经典,但是关于“国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则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
商家们凭借几句“之乎者也”办起了复古学堂,这里面既包括了扬言“三从四德”,“二十四孝”,鼓吹“以孝治国”,也包括了诸如“古风”等误读传统文化的题材。
渐渐的,家长们的热情,极度鼓舞了所谓的国学大师。市场很快就打造出了他们自己的品牌,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其中已过时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内容,便成了家长给予孩子们的奢侈品。
“奢侈品”之所以产生,一定有其原因。
像是人们近年来宣扬的“国学热”,它背后暴露出来的是人们的认知焦虑,在大师们的倡导下,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国学知识便融入了家庭的阵营。
随着潮流的兴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化为了伦理纲常的产物。
很少有人会思考,老祖宗的东西也分为两面性。二千多年演变而来的文化,需要我们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不是夜晚头悬梁,锥刺股,背上刻着“国学至上”……类似的国学,您敢去认同吗?
正如孔夫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性的国学知识格外需要继承,划出一条分割线就显得异常重要。简而简之,分割线的模糊不清,成为国学大师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人们有选择的权利,何苦要刻意学习四书五经,甚至于背的滚瓜烂熟。国之传统,在于尊重自己的语言,如果有精力的话,了解一下书法。这是最基本的“国学”,又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局限性”一出现,使得很多人胆战心惊。人们喜欢把自己崇尚的国学强加于他人。国学原著根本没看过,没有一点研究的精神,平时无人问津,一热起来如同传销组织。试问,用于交流的汉字有些人都搞不清楚,写起字来错字连篇,何谈国学?更深层次的研究,一些仁人义士去“为往圣继绝学”,让老祖宗的好东西不至于失传,这就足够。传承国学,在于方法,在于心,其次取决于行!
伴随着人们对国学的误解,以为“国学”只是儒家文化,事实上还有释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儒家文化的作用就有些无力。国学大师的出现足以说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世人,“盛气凌人”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局面,进而,人们将越来越模糊,该如何应对国学?该如何学习国学知识?大多数事实证明,获取国学知识,秉承爱国之心,足矣!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将从以下几点帮大家理清:
(一)复兴“国学”为虚,谋取经济利益为实
通过网络,大家可以很清楚的体会到,各种商业力量已经给“国学”赋予了神学色彩。例如:不学“国学”,传统文化即将消逝。一旦走进市场,务必要分清利弊双方,切忌同商业份子同流合污,炒作传统文化!
(二)“国学”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
对于“国学”的学习,常言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重视正确国学思想的同时,更要防止走向极端。例如:通背四书五经,束缚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知道,老祖宗的思想固然有用,但是正确的边界更需早日建立,做到正确思想古为今用,合理区分儒家思想的正确与否,才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很好传递。
(三)对待“国学”思想,应该这样做
把对于“国学”知识的学习浸入到脑子里,融入到个人的品行中,而不是谈玄论道,缺少实践;要知道:能知己的人就是智人。例如:网络的国学大师们,口述“之乎者也”,把自己摆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于任何人都是侃侃而谈。如此之“国学”,我宁愿摒弃。
你为什么反对国学?
正所谓人心向善,放得乐在其所。了解了“国学”真正的定义,我依然反对可大做文章的国学,并且我明白,“国学”并非好高骛远,唯有树立正确的方向。
所以,我并不是反对“国学”!我反对的是糟粕!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