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名人X档案|国学大师南怀瑾

名人X档案|国学大师南怀瑾

名人X档案|国学大师南怀瑾.

战争的残酷给南怀瑾的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民国三十一年,南怀瑾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弃隐灌县灵岩寺,并广为结识当时名士。他逐渐开始寻高僧、访大师,深研佛法,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1945年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国学大师_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养生经_国学大师官网

1949年春,南怀瑾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60年代,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南怀瑾应当时风候,大书著作,尽力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并因此得以名扬宝岛。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服务于人民的安详晚年●●●

part1:助力与两岸交流

1988年,南怀瑾返回香港定居。在他刚住下来的第六天,中央想请他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南怀瑾义不容辞,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在他看来,两岸一家亲,都是中国人;不论大陆还是港台,都应是传统文化生根发芽的土壤。

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被永远地载入史册,但鲜为人知的是,之前的几年里,南怀瑾先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很多心血。《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认为南怀瑾先生是以密使的身份架起了沟通两岸关系的一座桥梁。

part2:为故乡建设出力

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_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养生经

1996年,南怀瑾先生个人出资五百多万元人民币改扩建幼时旧居后,捐赠乐清地方政府,作为“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先生为之题写匾名并作《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赠言》。

90年代时,南师返回故乡温州,鉴于温州多山而市民常常外出做生意,出行十分不便。南师随决定四处奔走,以筹款修建温金铁路。

金温铁路正式通车后,南怀瑾将自己投资所持的股份尽数上交国家,功成身退,还路于民。

part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圣贤精神

国学大师_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养生经_国学大师官网

晚年守着学生学习的南怀瑾

2006年后,南怀瑾在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后建立了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了多所大学。

他希望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孩子从小读书的习惯,特别是读一些好的传统典籍,哪怕现在一知半解,也可以先把内容记下来。因为这些书里都是宝贝,在将来的某一天,孩子自然会豁然开朗。同时,南怀瑾也不断借助自己的阅历,把诸子百家的学说通俗化,并浓缩成人们能够传承和借鉴的东西。无论是看他的书、听他的课,都能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禅话》《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2012年9月29日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享年95岁。大师虽远去,馨香却永留。如今,太湖大学堂的那把竹藤椅上再也无法看到先生谈笑风生的模样,但大师用95年的修行为世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影响。

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夹杂在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每一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体现出一种通透的质地。

南怀瑾的人生精言

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

2、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3、器度决定高度

4、做什么都有境界

5、空灵才能自在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

7、成大事者必变通

8、以信仰约束自己

9、生命的能量来自“静”

10、越是难,越要缓

11、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练心

12、心态好,世界才会美好

13、所谓修行——修正自己

14、读书是为做人,而不是谋生

15、多跟有益自己的人交往

16、忘记己恩,不忘人恩

17、知足即富

18、本分做人

19、按时作息,才是人的生活

20、傲慢是一种自卑

21、做人大气,才有人气

22、患得患失,皆因私欲

23、人生就是一场假戏真做

24、咽下这口气

25、固执己见,做不了大事

26、安于平淡,最难得

27、少吹牛皮,多做实事

28、贪求伤身

29、任劳易,任怨难

30、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南怀瑾演讲节选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演讲中倡议爱护动物、敬畏生命,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摘引如下:

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我们看这个天地道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个天地宇宙,生了万有,都没有将任何一样东西收为己有。一切自然地生起来,又全部交给天地,并不一定交给我们人类,不过人类自私把它占有了。人类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猪嘛,该给我们吃的;牛嘛,笨笨的也应该是给我们吃的,所以人类很坏。天地虽生万有,并没有想占有任何一点东西。(《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我们大略明白了这些人类传统文化的研究,再回转来看人类最初对物理世界中万物的关系。可以说,人类自始至终,也如各种动物一样,都是靠征服残杀别的生命来养活自己,正如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人类一方面是为生存而想征服万物,一方面也具有爱惜怜悯生物的心情。这就是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自有人文文化的特点。

这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中,叫做“仁”,是儒家孔孟一系所极力要想发扬光大的主旨,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谓“亲亲、仁民、爱物”的宗旨。在印度佛学中叫“慈悲”,希望做到“众生平等”。在西方文化中,叫“爱”或“博爱”。

而在这些人类文化三大主旨中,尤其从儒家观点来说,对于“慈悲”或“博爱”,是很准确高远的目标,无可厚非,但似乎有大而无当之概。只有从各各自我立足点出发,先由“亲吾亲而及人之亲”开始,逐步扩充“仁民”、“爱物”,才有序可行。但要达到这个目的而使“天下平”,首先必须学养达到“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物格知至”。

也就同佛学所说的“如所有性,尽所有性”,然后才能有“大智、大勇”的“大雄”才德。唯有具备这种才德,才可能领导人类文化走向“民胞物与”、“心能转物”,而不被物质文明带向自我毁灭之途。(《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版社)

我们一般普通人的心理行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敬畏的心情,就会容易自我狂放,肆无忌惮。这样一来,从表面看,可以说合于自由解放的原则,但如经过时间的累积,一算结果的总账,就会自食恶果,后悔莫及了。(《话说中庸》东方出版社)

小伙伴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南怀瑾先生的话,我们特意推荐了几本关于南怀瑾先生的书。

《二十一世纪初的

前言后语》

上一篇: 毕业生注意!学位查询与认证服务将调整至“学信网”
下一篇: 高校录取通知书辨别指南来了 请查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