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尚德的优良传统。
【调查缘起】国学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学习国学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价值和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核心的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首都,北京应责无旁贷地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开启国学经典教育风气之先,树立文化教育中心之风范。根据什刹海书院对2015年至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中小学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
【经验与问题】中小学普遍开展国学教育 教材、师资、社会支持问题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和问题,大致反映了北京市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
教师高度认可国学经典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调查中,94.1%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是必要的,其中58.1%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非常必要。95.1%的教师认为学习国学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41.7%的教师认为可以使学生懂礼貌守规矩,38.7%的教师认为可以提高语文素养,24.3%的教师认为对学校整体提升有利。
教师合理理解国学教育的内涵。72%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是指经学、子学、史学等经典典籍教育,79.5%的教师认为包含典籍、技艺、习俗等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59.9%的教师认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容佛道经典教育,49.3%的教师认为是指《三字经》等蒙学教育。更多的教师认为国学教育是指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组合。
教师普遍认为,学习国学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喜欢国学,并有一定基础。51.8%的教师认为学习国学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有9.7%的教师持相反意见。63.1%的教师认为所在班级学生会喜欢国学教育,65%的教师认为其所在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国学知识,31.7%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国学知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国学知识上确实存在差异,也有可能是教师对于国学所指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在学科教学中推进,且以语文教学为主,超过1/3的班主任把国学传承作为班主任工作。43.6%的教师所在学校通过其他学科传播国学内容,27.7%的教师所在学校和地区单独开设了国学课,15%的教师所在学校和地区开展国学教育专题活动,13.7%的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开展国学教育。57.1%的教师认为开展国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28.2%的教师选择其他各科,选择课外活动的占32.3%,选择班主任工作的占36.2%,选择校外活动的占16.8%,而选择国学课的占31.1%。
超过1/3的中小学开设了国学选修课程,近1/3的学校开设了国学必修课程,课程以经典为主。32.7%的教师所在学校没有进入校本课程,81%的教师赞同国学教育进入国家级课程体系。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国学类课程以经典为主,依次排序为书法、传统经典蒙学、论语、文化常识、诗文、京剧、孟子、大学、老子、庄子和中庸等。在北京市44%的中小学,国学教育已经进入课时,但也有近10%的学校尚未安排国学教育课时。
国学教育在部分学校得到有效落实,但是缺乏全市的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25.1%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是教师自发行为,21.9%的学校是通过课题引领的方式开展的,9.8%的学校是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43.3%的学校通过学校行政力量推进。调查发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难点依次为难以安排课时、缺乏师资、没有统一教材、缺乏经费、没有活动场地、学生不配合、家长不理解、领导不支持等。
大部分中小学缺乏校本国学教材和地方国学教材,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有全国统一的国学课程。36.1%的教师所在学校有自己编制的国学教材,17.3%的教师所在学校使用正式出版的普用性教材,46.6%的教师所在学校并没有国学教材。75.2%的教师赞同国学教材应该有全国统一的课程。
大多数教师主张以主题式分类呈现并加注释的方式和节选经典并加注释的方式编写国学教材,这正符合目前国学教材的编写现状。对于国学教材应如何编写最好,44.2%的教师认为以主题式分类呈现并加注释最好,认为完整呈现经典的有23.9%,17.8%的教师认为节选经典并加注释最好。
教师获得国学教育的途径多样,但以自学为主。教师的国学知识和国学素养仍需提高,专职国学教师还很缺乏。教师获得国学知识的途径依次可排列为自学(65.8%)、大学教育(46%)、电视媒体(41.3%)、家庭教育(23.5%)和社会教育机构(8.2%),其中,自学是最主要的途径。66.3%的教师认为自己国学知识与素养一般,20.1%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国学知识与国学素养。国学师资中47.6%是语文教师兼任的,12.3%的教师所在学校有专职国学教师。
大多数家长对实施国学教育的态度不明朗。41.5%的家长对学校实施国学教育的态度一般,也有14.1%的教师认为家长非常支持,有43.4%教师认为家长比较支持。74.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学生学习国学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缺乏专项经费支持,只有1/5的教师回答“有”,18%的教师回答“有,但很少”,54.8%教师认为没有获得经费支持。
此外,进一步的开放访谈还发现如下问题:一些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往往表现为持续性不够;国学教育没有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衔接不太充分;现有国学教材良莠不齐,教师自编教材学术水平不达标;与其他学科课时存在冲突;学生仅限于大篇幅的背诵,缺乏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也很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
【思考与建议】按教育规律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文化兴衰,教育有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新一代,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制定国学经典教育的指导纲要,为国学经典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明确国学教育的领导机构,发挥国学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作用。全面、深入、有序地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设立国学经典教育专项经费,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对国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作整体的设计与落实。从规范教材入手,开发地方国学教材。精选、精编经典作品,编好国学教材,有基础、有层次、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改革范畴,统一安排教学课时,保证每周一课时,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
系统培训国学经典教育的师资,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在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国学课程。
创新国学经典教育模式和形式。将国学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灵活学习,学以致用。可采用诵读、视频、抄写、实践活动等。
从小抓起,让所有的孩子接受国学教育。低年级儿童学习国学,可选用配图带拼音的少儿本经典教材,从小培养起对中华文化与汉字的兴趣,启迪智慧。
防止国学经典教育流于形式,避免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建立教师、学校、家长三方连动的国学教育机制。
(作者吴安春,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