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pdf

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pdf

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pdf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学”这门以美国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 出其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比较的..

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学”这门以美国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 出其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比较的研究特点。其次,文章展望了美国文化研究中一些重要课题, 就诸如地域文化、大众文 化、企业文化、宗教文化、美国文化出口和文化扩张等专题发表了初步看法, 并希望这些处于学科前沿的选题得到更多的 关注。 关键词美国学美国文化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划, 浙江省第一个美 国文化研究机构——杭州师范学院美国文化研究 所于1998年10月正式成立。作为研究所的成员, 我们深感任重道远, 并且强烈地意识到及时地自 觉地调整知识结构和拓宽学术研究思路的必要 性。为此, 我们阅读了国内外一些“美国学”论 著并就若干问题作了思考, 在本文中打算对“美 国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作初步分析, 所里的学术研究规划谈几点看法,权作引玉之砖。 一“美国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 “美国学”(AMERICANSTUDIES), “美国研究”,这是一门对美国的精神文化、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的学科。若论 “美国学”的滥觞, 一直可以追溯到拉尔夫 生1837年8月31日向哈佛知识界发表的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 他强调新大陆必须挣脱欧洲 的旧传统的束缚, 他号召并鼓励美国学者为创建、 发展、弘扬本国学术文化而努力。

美国知识界为 此目标奋斗了一个世纪, 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 取得了实质性突破。1931年耶鲁大学率先由历史 系和文学系开设跨系性质的“美国思想与文明”课 标志着“美国学”的诞生。四五十年代,“美国 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批有影响的“美国 学”著作相继问世, 其中的佼佼者当数玛格丽特 米德年发表的《常备不懈一个人类学家 眼中的美国》、亨利 年发表的《处女地: 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大卫 波特1954年发表的《殷实人家、经济富足与美国国民性》和R. 刘易斯1955年发表的《美国的亚当》 。1952年,全国性组织“美国学研 究协会”宣告成立, 《美国季刊》是该协会的主要 刊物 。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青年反文化运动、新左派运动对“美国学”研究影响 至深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究者遂将目光从 精英文化转到大众文化和底层文化, 在学术指导 思想上则突破了那种抹煞美国社会矛盾的“和谐 史观”, 随之注重研究美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矛盾 和冲突。70年代, 美国已有242个大学相继开设 有关“美国学”的各类课程, 30 个大学设有美国 学的博士学位 。80年代,美国社会史研究在“美 国学”园地上犹如奇葩绽放, 独领风骚。

斯蒂芬 塞恩斯特罗姆的《美国人民史》等一批学术著作相继推出, 异彩纷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国学”已跨越国界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范围的 “显学”。华盛顿大学《国际美国学研究》期刊所 载1985年全球五千多位“美国学”专家名录, 示“美国学”研究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美国学”的学科特点, 主要在于跨学科、多 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比较研究。“美国学”问世之 是以历史和文学为主。此后不久,又包含了 艺术、哲学、宗教。及至六七十年代, 人类学、社 会学、考古学、语言学、物质文化、大众文化、博 1999年第2期 1999年3月Mar. 1999 1942 物馆学、城市研究、妇女研究、少数民族研究等众多学科也纷纷跻身于“美国学”的研究范围。跨 学科综合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它有利于研究者克 服传统的封闭式研究那种“见木不见林”的弊端, 使研究者能够灵活运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 的多种手段和方法去透视林林总总的历史问题和 现实问题, 进而从宏观上把握美国社会文化的精 并且对有关美国文明的方方面面可以求得更准确更清晰的认识。“美国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实践表明, 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有效地开扩了研 究人员的学术视野, 使他们能从更广泛更充裕的 学术资源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 并且挖掘出美 国社会文化中更多更具本质意义的研究课题。

然 “美国学”的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特点,既是 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由于多种学科杂居一处, 缺乏一条统领众多学科的主线, 因而不能融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 呈现出“庞杂”的本相。于是, 些固守旧学术传统的冬烘学究便将“美国学”这门新兴学科唤作“不伦不类的杂拌儿”。面对反对 派的攻讦, “美国学”的学者们试图推出种种改进 方案。加利福尼亚大学主张将文化人类学作为 “美国学”的主线, 印第安那大学提出把大众文化 与精英文化的结合作为主线。亨利 斯则强调社会学的中心地位。一些学者针对“美国学”资料丰饶而方法论匮乏的状况, 力主在方 法论上多下一些实在功夫。 而有的人却提出了“美国学能产生方法论来吗”的质疑。 莫衷一是。看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 难题, 它的真正解决尚待时日。但正如罗伯特 达顿所说: “由于在传统的治学和观念中‘美国 学’不见经传, 所以它能采纳并适应新课题所提 供的有益见解。虽然‘美国学’这门学科还不成 但正在日臻完善。它将面向美国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差别和矛盾来进行研究和发展。” 二美国文化研究若干重大课题谫议 我院美国文化研究所成立后, 所里学术研究 的整体规划便随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们以为, 除了美国文学和美国历史的研究应当继续进行 对处在“美国学”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课题更应予以充分的关注。以下, 我们仅就美国文化 研究的几个选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地域文化。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从地域文化角度审视便有了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三秦文 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一样, 对美国文化 也有从地域文化视角进行研究的必要, 大致可以 分为新英格兰文化区、纽约文化区、南部文化区、 摩门文化区等十几个文化区。 美国的文化区域与行政区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主要是由于各 地区的自然条件和风貌不同、历史发展和特点不 同、社会习俗和方言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 文化背景和观念不同而形成的。乔尔 加罗在谈 及美国各文化区及其人民的差异时指出: 他们 “相互之间外表不同、感觉不同, 声音不同, 他们 的界线几乎没有同现在地图上标出的政治界线一 致的。一些人因山峦、沙漠和河流而从地形上截 然分开。其他人是由建筑、音乐、语言和生活方 式分开的。最重要的是, 各自……都有一个独具 特色的多棱镜, 通过它看世界。” 显而易见,对地 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将会加深了解各地区的文化特 色是如何形成的, 从而有助于对美国历史和美国 社会的种种问题求得更为精确的答案。

例如, 于19世纪60年代南北内战爆发的原因,以往研 究者的着眼点主要是在南北双方政治上经济上的 矛盾, 而忽略了双方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巨 大差异也是导致南北冲突不断加剧进而引发内战 的重要因素。倘若能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再作更深 入的探究, 庶几能在这个问题上得出更全面更客 观的结论。当然, 开展美国地域文化研究确具有 一定的难度。然而, 只有在这方面下一番切实的 功夫, 才使我们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美国文 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从而廓清和摒弃那种将美 国文化视作铁板一块的笼统的大而化之的认识。 大众文化。美国著名政治家布热津斯基指出: “如果说, 罗马帝国奉献给世界的是法律; 大英帝国奉献给世界的是议会民主; 那么, 美国 奉献给世界的就是科学技术和大众文化。”大众文 又称通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涵盖甚广。以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餐饮文化, 《读者文摘》、科幻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为代表的通俗书刊, 以美式橄榄球、棒球、NBA为 代表的体育文化, 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为 代表的节日文化, 以迪斯尼乐园为代表的娱乐文 化……所有这些无不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除此 之外, 汽车文化、广告文化以及歌舞剧、肥皂剧、 广播剧等等, 也都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

从 历史的角度看, 大众文化早已是美国传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文化领域, 际上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公众舆论诸多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认为大众文化是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略论“美国学”和美国文化国人民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一面镜子。鉴于大众 文化对于加深理解美国社会所具有的认识价值, 一些学者在1969年发起成立“大众文化协会”, 开始出版《大众文化学报》。美国高等院校相继开设有关大众文化的课程已达数百门之多。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 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托马斯 英奇不无得意地说: “美国的大众文化传 遍了全世界, 它默默地起到了我国一位无声大使 的作用。我们应该知道美国的大众文化是怎样向 全世界宣传美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刊物 《第欧根尼》在一篇题为“大众文化和世界文化: 论‘美国化’和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文章中指 “年轻而咄咄逼人的美国文化威胁着古老欧洲的古老文化, 同时蹂躏和消灭不发达世界的古怪 有趣而没有自卫能力的部落文化, 硬把当地人民 拉进从吃椰子到喝可口可乐的个性转变期。”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以尊重员工、提高和增强凝 聚力和竞争力为宗旨, 由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管 理模式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文化体系。

在美国企业 发展史上, 曾经有过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的“流 水线作业法”和弗雷德里克 泰勒的“科学管 理”制度 (即“泰勒制”)。但由于他们仅着眼于 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而忽视员工的情感因素, 因之 不可避免地遭致抨击而逐渐退出企业管理的舞台 中心。为了加强公司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 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一些企业家和管理学 家有意识地将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的有 关原理引入企业管理机制, 于是在70年代蔚然形 成企业文化。当然, 美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也有其 外部原因, 这就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以其绝对优势 压得美国同行喘不过气来, 美国企业界遂不得不 放下架子, 潜心考察日本企业取得的成功的奥秘 所在, 进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掀起了探讨和 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 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的人 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面向人, 关心人, 重视人, 尊重人的价值, 充分发挥员工 的作用, 扩大员工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 在追求 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正因为如此, 企业文化才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 对于振兴企业、摆脱困境、全面提高竞争力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美国的明星企业, 、通用汽车公司、麦当劳快餐公司、柯达胶卷公司、可口可乐饮料公司 其一流产品和一流服务便是得益于一流的企业文化。IBM公司总裁小托马斯 重人信任人是IBM公司的首要宗旨,是保证企业 不断获取成功的根本要素。谈到这里则不免联想 在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文化, 取其精华, 其糟粕,洋为中用, 为振兴国有企业和发展有中 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努力。 宗教文化。19世纪初曾在美国各地作过深入广泛考察并写出《论美国的民主》这部煌煌 巨著的法国思想家阿历克西 “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象美国那样,基督 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 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都产生不了多大影响, 宗教却支配社会的风貌,并且通过控制家庭生活 进而控制国家。”然而, 这位思想家却没有看到美 国宗教文化最奇特的矛盾现象。虽然大多数美国 人自称具有宗教信仰, 但宗教的教义对他们来说 犹如春风过马耳; 尽管口头上也说说赞美天堂的

上一篇: 美国学计算机最好的TOP5大学
下一篇: 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气质有什么不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