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转型升级,国家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转变思维——人生不止“普通教育”一条路,走 “职业教育”这条大道同样柳暗花明。
现今,中国已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国内的职业教育学校已达1.15万所,比2018年增长15%),并且《职业教育法》在今年7月还迎来了出台20多年后的首次大修。不过,就发展经验与水平而言,中国的职业教育尚处摸索阶段。在这方面,以“双元制”驰名世界的德国职业教育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模板。原因很简单,德国的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假定,“我”是一名被德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一起来看看“我”会先后经历怎样的教育经历与职业路途吧。
德国有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求学”之前,咱们需要先对德国整体的教育体系有个了解: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联邦各州(相当于我国的各省)均享有文化教育主权。这个“主权”,就是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均由各个州政府的科教部门管理。
接下来,“我”就要开始上学了。
德国的初级教育即基础学校,等同于中国的小学,学制一般是4年,教学方式较为宽松,学校注重培养的是那种课本之外的能力,比如身体运动、生活实践等等。相比于我国小学就要开始的“六年苦读”,在这里只需要学(玩)四年就ok了。学期结束时,“我”的成绩单上除了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的评语。
根据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主科成绩是关键),“我”将会被推荐进入中学,也就是进入到德国的中级教育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高中)。之所以叫“推荐”,是因为德国的小升初没有常规意义上的考试,只依照毕业成绩单的分数,被推荐进入中学。其实,将“推荐”改叫“分配”更容易我们中国人理解。
关键的地方出现了:
德国的中学主要分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综合中学4类。
绝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小学毕业生会进入主体中学(Hauptschule),5年毕业后就会选择职业教育,而后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技师和绘图员等。成绩中等的小学毕业生一般会进入实科中学(Realschule),6年毕业后再就读专科学校,毕业后主要当护士、试验员或银行职员等。(当然,你也可以经过补习且通过资格考试后,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更高一级的技术人员)
只有成绩非常优秀、能力较强、表现良好,以读高等院校为发展方向,以考取大学为目标的小学毕业生才会进入学制9年的文理中学(Gymnasium),这类学生最多只占应届毕业生的30%左右(也就是我国习惯称之的“正牌儿大学生”)。还有少部分小学毕业生(比如有特长的,对未来就学、就业存在不确定性的)会进入综合中学(Gesamtschule)。这种中学是将主体中学、实科中学以及文理中学综合在一起,兼有各类中学职能的新兴中学。
至于“我”,肯定是与绝大多数人一起进入主体中学的。至此,德国义务教育体系的第一次分流结束了。
通过5-6年的学习,“我”在主体中学完成学业后,开始被第二次分流,“我”的目标很明确——接受职业教育,开启“双元制”的学习生活,并最终走向工作岗位。(当然,实科中学和综合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也会选择走职业教育这条路。)
在德国,每年大约2/3的年轻人选择了接受职业教育,经过严格的学习与培训后正式就业。这么多人不选择读大学,而是读职业教育,这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诚然,不少德国人也憧憬上名校,但绝没有我国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
应该说,“实用主义”不仅体现在德国商品上,同样适用于德国人的教育思维。读书是为了就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本质目的,这正是德国特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赐。
为什么“双元制”,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学做合一?
下面就开始说说德国的“双元制”(Dual System)教育体系。
所谓“双元”,“一元”指职业学校,“一元”指企业。德国很多企业会向社会发布大量招收学徒工的信息,在确定好未来的职业方向后,“我”拿着毕业证书(主体中学),既可自己找企业,也可通过德国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企业。确定好后,该企业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我”签订培训合同,给“我”一个培训岗位,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这样“我”就正式开启“双元制”教育了。
由于是“学校”+“企业”模式,所以“我”会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然后去培训企业中做学徒工。在职业学校里,教师们的工作重心是开发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实施“学做合一” 的课程教学。学生在职业领域面对的问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来学习。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基本为7:3,很显然,“我”多数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闭环不仅形成的早,而且十分健全。
下面这个流程顺序,直观地展现了这一点:
①企业向社会发布招收学徒工信息;
②学生选择企业并参加企业的选拔,被企业录取之后,与企业签定学徒培训协议,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③企业为学徒安排落实就读的职业学校;
④每周1.5~2 天在学校学习、3~3.5 天在企业实习或培训;
⑤学徒在企业实习或培训的费用由企业自己承担,包括少量的学徒工资;
⑥学徒免费在职业学校学习,而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提供。
(注*由于职业学校是由所在州政府创办,因而与企业并无直接产权关系。)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双元制”的核心虽说是企业+学校,但另外两个元素——政府与行业协会同样不可或缺。政府的作用很好理解,即相关政策上的全方位支持。行业协会则起到了必要的监管作用,并协助政府,对“双元制”的健康运行起到辅助作用。当前,全德工商协会(IHK)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① 颁布法规性文件,如学徒培训合同、职业资格考试方案等;
② 提供顾问咨询,对企业提供咨询,对学徒提供咨询等;
③ 实施检查考核,对企业培训条件进行检查,对培训合同进行检查,对企业培训教员情况进行检查,对学徒进行检查等;
④ 实施监督,对整个“双元制”培训活动进行监督。
当然,你可能会问:当今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到底包涵了多少行业领域?又有多少供“我”选择?
下面这组既复杂又细致的职业分类,体现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下丰富、且严谨的教学制度:
• 10个职业领域
• 37个职业大类
• 144个职业中类
• 700个职业小类
• 1286个职业细类
可以看出,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拥有五个大的分类,并且每个职业分类都有职业专业性的要求和评估等级。依照职业活动的层次高低,包括“助手与初等”、“专业指向”、“综合专业”、“高度复杂”四个等级要求,明确了从业人员的不同资历。
别看“双元制”所涵盖的职业种类貌若繁星,多如牛毛,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其实都处于“实时评估”状态。自创立至今,“双元制”的各类职业始终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政府和行业协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上世纪50 年代,“双元制”教育的职业为 770 余个,到 90 年代末期已减至370 个,目前共有90 余个职业大类共365 种职业。很可能你今天所选的职业,将来就会消失。
那么,当前常见的各类就业风险如何?
不用担心,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条例》中会对“双元制”中的各类职业予以规范、保护与扶持。另外,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以及联邦各州颁布的学校法亦提供了各方面的坚实保障,例如:
①《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条例》,保障了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的基本职业教育制度地位;
②《培训员资格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对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的长短、办学经费来源、教师所具备的资格、进修培训、考核办法、相关管理制度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③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等。
“双元制”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相互之间可谓密切配合、层层联动。一方面,在企业的实习培训阶段,需要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和《培训框架计划》,对学徒在培训企业接受的实习或培训做出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阶段,需要依据各州政府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 《框架教学计划》,对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些具体的课程要求称为“学习领域”。
了解德国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这是一个在职业准入制度方面管制非常严格的国家,在全德工商协会(IHK)颁布的365 种职业中,企业学徒必须取得 IHK 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徒时,必须为其提供为期3-3.5年的“双元制”教育,即1/3的时间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课程(包括传授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和普通文化知识),2/3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习。现今,德国300余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教育,并且只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成为从业人员。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双元制”。目前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徒的规模约为180 万人,分布在360 余种职业中。由此看来,你还担心“双元制”职业教育所涉及的就业问题吗?
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如何?
在“双元制”体系内培养学生,必然需要学校老师和企业培训教师的通力协作。因而,政府对这两类教师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流程。
① 学校教师
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因由州政府直接聘用,故身份是公务员,他们均拥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而能够当上公务员的,基本都是德国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
② 企业培训教师
企业中的培训教师由企业自主聘用,包括培训顾问、监管人员、培训教员等。如果“我”完成了4到5年的职业教育,并通过了一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在参加AEVO 教员证书考试或师傅资格考试后,27 岁左右也可取得“双元制”企业培训教师资格。
可见,无论是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企业培训教师,均具备相当深厚的教学功底。即使是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的教学质量也非常高。
由于完全置于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管控之下,因而两者分头监督管控。政府从起点开始监管,颁布“学习领域”标准。行业协会(IHK)则把控职业教育培训的终点,按照行业协会(IHK)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培训验收和评估。由于是培养企业+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毕业前“我”需要进行两类考试:企业操作技能考试和职校专业课考试,毕业后取得两类证书:职业学校提供的毕业证书和德国工商会认证的培训证书。
当然,想要得到这两种证书,需要分别通过职业学校与全德工商协会(IHK)组织的毕业考试。职业学校组织的“学术评价考试”以笔试为主,主要以考察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项目理解以及对职业项目的知识掌握能力。全德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则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针对相关项目的书面报告以及现场答辩。
手持双证的“我”,就业前景如何?
应该说,德国“双元制”毕业生普遍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数据显示,在疫情前的2019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读人数超过130万人,共有约51.3万人签订了新的学徒合同。另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约有七成的双元制学生毕业即被实习企业留用,实现从职教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德国青年失业率长年保持在7%以下,远低于欧盟16.8%的平均水平。“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因此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相比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白热化竞争与愈发内卷化,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造就了德国应届生极高的就业率。此外,社会认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德国,职业教育等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有色眼镜”,在短时间内恐难摘下。
除了“双元制”,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有别的吗?
德国职业教育因“双元制”闻名,但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教育都推行“双元制”。依照教育层次与类型的不同,技术(职业)学院与专科高等学校出现了,两者均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专科高等学校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文理中学或高级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希望具备较高级的专业技术能力,那么可以申请相关专业的专科高等学校。前提条件是:需要具备最低3个月、有带班师傅鉴定的实践经验。
如果,像“我”一样,并非文理中学毕业,可以申请上专科高等学校吗?
当然可以!此前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只要通过补习文理高中课程,达到高中毕业水准,也可申请进入专科高等学校。另外,已经工作的成人也可以申请。
专科高等学校以“接近顾客”为原则,为企业经济、银行、行政、农业、家政、护理以及手工业等各领域培养高水平职业人才。
>>技术(职业)学院
那些拥有升高校文凭的学生,如果渴望具备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选择技术(职业)学院。前提条件是:学生需要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文理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并与某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
以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学制总计两年,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内接受培训,1/3的时间在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学习,第四学期以在企业内为主(做毕业论文),待学业期满,学生可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这种培养模式注重整体性教育,而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技术(职业)学院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前者由政府负责,后者由企业或协会负责,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建立。
无论技术(职业)学院还是专科高等学校,两者均为更高层级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两种职业培训模式共同发挥效力,以各种有利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相应的专业人才。实际上,“双元制”与“非双元制”的区别之处,除了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同外,还有就是国家与经济界对于教育经费支持方面的差异化举措。
正如前文所述,“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毕业生与(技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会直接就业,“我”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旅结束后,同样会直接与企业签订工作合同。至此,德国教育体系下的第三次分流结束。
自身所学的东西是为了日后的工作,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正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面向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目标,何不加入职业教育的行列呢。
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4.0时代”对中国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当今德国职业教育的“4.0”版本也在教育实践和理念方面不断地更新换代。如果说,“职业教育1.0”是强调面向生活职业的传统职业品质; “职业教育2.0”是强调以专业领域专门化和基本教育为基础的专门化职业品质;“职业教育3.0”是强调在过程中独立负责的行动过程导向的职业品质; 那么,“职业教育4.0”就是强调在数字化工作世界的经验导向和科学导向的拓展职业品质。
那么,德国“职业教育4.0”会因数字经济做出哪些转变呢?
以下就是答案:
① 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灵活的学习与工作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放的教育资源;
② 提升职教培训中学徒的数字化技能水平;
③ 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
④ 通过软硬件的开发,实现教学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心化、一体化。
也就是说,职业院校未来的毕业生,不再是单纯负责操作、且有着较繁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者,今后他们会更多地成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考能力、自我组织与自主决策能力的高级“脑力型”专业人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职业教育领域最初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双元制”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只有德国将它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德国制造”的世界口碑,更培养了不胜枚举的行业顶尖技师。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一再探讨和学习。
对于中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来说,依然存在对外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从根本上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无法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的更高要求。因此面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适应未来的发展所需,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和改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①加速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
整合已有信息平台资源,加大职业教育慕课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将“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争取在大数据开放、虚拟技术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②加强面向数字社会的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应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领域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大批具有前沿专业知识、数字化操控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机协同发展。
③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提高慕课的建设水平,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形成开放型的学习文化。
“学做合一“既是职业教育领域最有效的培训方法,同时也是产教融合的最佳途径。作为国内高端教育服务机构的引领者,清控紫荆教育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发挥深耕多年在金融教育领域的优势,现已成功通过教育部第四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审批立项。清控紫荆教育期待以教育为本、以科技赋能、以专业化为基础,依托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内外合作院校顶级教育资源,持续打造优质教育产品,协助国内职业院校完成教育升级,达到双高和双一流的办学目标,共同促进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全面升级。
希望本文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对德国职业教育具备足够的认识并获得启发的同时,努力从改变观念和均衡就业的目标出发,一起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内容索引
360kuai.com/pc/912af849945152fef?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fx361.com/page/2019/0216/4804219.shtml
sohu.com/a/347899037_120155929
sohu.com/a/192766909_670057
jyb.cn/zgjsb/201808/t20180821_1197586.html
zhuanlan.zhihu.com/p/34705716
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6/296713.shtm
cvae.com.cn/zgzcw/ddzj/201808/045cf8358efe43e8b1fb86162740ca1c.shtml
world.people.com.cn/n1/2020/1113/c1002-31930557.html
iiece.com/index.php?m=Index&a=intro_detail&id=89
bmbf.de/en/the-german-vocational-training-system-2129.html
bmbf.de/en/worldwide-networking-2208.html
wenr.wes.org/2018/06/could-germanys-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be-a-model-for-the-u-s
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1024258919898115
cleanenergywire.org/factsheets/how-germanys-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works
360kuai.com/pc/99bdcfb48313e9704?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刘立新,刘红,殷文 (译),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