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文
伤①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②。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③,忽啼求之。父异④焉,借旁近⑤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⑥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⑦指物作诗立就⑧,其文理⑨皆有可观者。邑人⑩奇之,稍稍⑪宾客其父⑫,或以钱币乞⑬之。父利其然⑭也,日扳⑮仲永环谒⑯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⑱!
注释
①伤:哀伤,叹息。
②隶耕:从事耕田。
③书具:书写的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④异:对……感到诧异。
⑤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⑥收族:团结宗族。收,团结。
⑦自是:从此。
⑧立就:立刻完成。
⑨文理:文采和道理。
⑩邑人:同县的人。
⑪稍稍:渐渐。
⑫宾客其父: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
⑬乞:求取,意为花钱求仲永题诗。
⑭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的。
⑮扳(bān):通“攀”,牵,引。
⑯环谒(yè):四处拜访。
⑰称(chèn):相当。
⑱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完全。众人,常人。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耕田。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便向邻居借来给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为主题,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即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方仲永,那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但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已经完全如同平常人了。”
五指文言文
五指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和治国理政的社会管理知识,也包含了道德伦理、修身养性的知识。古往今来,一代一代中华儿女,无数少年儿童从这些蒙学经典中起步,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成人成材。
【课程设置】
五指文言文,针对3—7年级学生。
【五大教学效果】
一部经典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老子》《庄子》《增广贤文》等作为国学蒙学经典;
一则故事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积淀,陶冶情操;
一首歌曲
把国学文化推向舞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轻松的、欢乐的方式走进当代儿童的生活,让孩子们愉悦的玩乐过程中,学习并传承中华国学;
一份领悟
教材配图丰富新颖,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故事后或附经典原文,让读者通览经典原貌,整体感知;
一片和谐
国学蒙学经典,被认为是一项最好的亲子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果,而且能增进亲情。
五指德育中心
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