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掌握分寸感,才是文武兼备的管理法则。
一、
永远不要用“情绪”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威严,但是领导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习惯性的用发怒来证明自己的威严。
威严不是发怒可以带来的效果,真正的威严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人格表现,如果一味的用虚张声势来衬托自己,不但不能带来威严,反而会暴露出内心的虚弱和苍白。
在《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怒而无威者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盛怒而没有震慑人的力量,人家就敢于触犯他。
一个人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的怒气建立在自己的威严前面,企图以怒气撑场面,但是这样的结果不但不如愿,反而带来相反的结果。
真正的威严是要靠掌握分寸感,懂得文武兼备,各方面协调所带来的作用。
在《孙子兵法》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士卒如果没有亲近依附时就处罚他们,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无法使用。士兵们已经亲近依附了,而没有执行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无法打仗的。所以,要用政治去教育士卒,用军法去整治部队,这样才能战必胜攻必取。
威严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如果一个将领在士兵面前连威严都无法树立,那么他的命令必然得不到贯彻和落实,这就会为管理带来极大的阻碍,所以威严是最重要的基础,而树立威严的根本就是掌握分寸感。
《孙子兵法》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也就是文武兼备的治军法则。
“文”就是以爱护和奖励为主的褒奖,让每个人在这个团队中工作都有一种归属感,这是团队必须要塑造的状态。
这个“归属感”来源于团队的温暖,而这种温暖和命令是不冲突的,并不是说一味的仁慈,而是恰当的给予帮助和关怀以及鼓励。
而“武”则是军法军纪,树立让士兵能够保持尊敬的距离感。
可以对一个人好,但是如果好到没有距离感的时候,这个人必然会肆无忌惮,所以需要军纪军法。
领导者需要给员工树立的感觉就是:虽然可以保持亲近,但是你要保持尊敬。
如果只有仁慈没有纪律,就会造成《素书》之中所说“怒而无威者犯”的糟糕局面。
二、
但是也需要注意一点,下属容易接受“文”的状态,但是潜意识会排斥命令带来的压迫感,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做到:所有的命令要在员工能够接受的状态上进行,不要让你的命令形成逆反心理。
虽然说军纪军法是约束士兵的,但是约束不等于完全对抗,在士兵没有亲服的时候不要去处罚他们,否则他们会不服。
而这正是领导者常犯的错误,很多领导在下属面前为了提升自己的威严,在士兵没有完全信服自己的情况下,就实行了“新官上任命三把火”的决策,这样的强制行为不但不能给团队带来一个好的纪律,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西汉末年,王莽政权被推翻之后,各路豪杰又开始争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有一路人马是由刘秀领导的队伍。
刘秀亲自率领4000精兵,打下了附近好几座县城,势力也大了起来,这个时候很多人看到通告,纷纷投靠刘秀,这时有人就跟刘秀出主意,说:“咱们不如直接攻打邯郸,杀了王朗,还怕巨鹿城不投降吗?”
于是刘秀采取了这个建议,带领大军去攻打邯郸,打了几个胜仗之后,王朗开城投降,而刘秀率领大军进入邯郸,便杀了王朗。
在整理王朗的信件时,刘秀发现在归顺自己的官吏将领之中,有大多数人都和王朗通过信件,很多内容都是说刘秀坏话,奉承王朗的,甚至出主意剿杀刘秀的。
而刘秀对于这样的书信往来,看也没看,就把全体官兵和将士都召集到广场上面,当着他们的面把这些东西一把火烧掉了。
有人提醒刘秀说:“你怎么就这样烧了呢,这些反对我们的人,现在连他们名字也查不到了。”
刘秀说:“我烧掉这些就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我不计较过去的恩恩怨怨,好让大家安心。”
这个时候劝说刘秀的人才明白过来,不由得感叹刘秀的智慧和格局。
而对于刘秀来说,这一招的确走得非常巧妙,很多人都是刚刚投奔自己,如果现在就去惩罚,定然会失了民心,但是当刘秀既选择既往不咎时,这些人才真正心悦诚服的归顺。
“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所谓文治武功,文武兼备,掌握好分寸感,正确的为自己树立威严,才能塑造一个正确而又良好的领导形象。
得到民心,才是率领团队的重要基础,这是战必胜攻必取的重要条件。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