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与道》文/云飞

《国学与道》文/云飞

《国学与道》文/云飞在逐步恢复了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当代中国,人们认同“国学”和传统文化绝不仅仅关注其抽象观念,同时也试图从实际的生活技艺、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规则制度

文/云飞

国学文案_国学文_国学文化讲堂

在逐步恢复了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当代中国,人们认同“国学”和传统文化绝不仅仅关注其抽象观念,同时也试图从实际的生活技艺、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规则制度等方面吸取经验与智慧。这从现在不少喜欢“国学”的民众痴迷于传统服饰,传统礼仪,传统技艺( 养生、太极、中医、茶道乃至卜筮) 等,就可窥知一二。可以说,与之前各种形态的“国学热”相比,当前这场“国学热”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不再将中国传统文化仅仅视为一套抽象观念和精神,而是当作全方位建立现代中国之道的本土资源。如上所示,此所谓“道”乃是一个整全概念,既包括信仰和价值观念,也包括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礼俗制度和各种经验与智慧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现代生活不断增强的流动性、变化性却使人们越来越感到异化、反常与无助,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裕,幸福指数却明显下降,价值感和归宿感严重缺乏,现代社会流行的个人主义和“个性形而上学”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倒使问题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人们迫切希望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来改变这种状况,甚至对于传统社会和文化抱有一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想像和乡愁。因此确如亨廷顿所说: 随着传统纽带和社会关系的撕裂,现代化造成了个人层面的异化感、失范感和认同危机,从而导致了本土文化和宗教的复兴。

国学文化讲堂_国学文_国学文案

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其基本的理论内容来说,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主要的思想体系组成的。道家是其中重要的一支。道家的基本理论,其核心是道论。何谓“道”?如何得“道”?这是追寻道家思想的人心中永恒的问题。所有的道教场所都挂着“道法自然”四个大字,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早年,牟钟鉴亦曾总结道家的总体精神特质为“追求返璞归真,追求脱俗超迈,提倡静柔之道”,大几近之。

其实,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道家是一个不容易概括的学派。从一开始,先秦时期就根本就没有“道家”之名。当时可能有不少有识之士怀有相近或相通的思想,但并没有人想到要组织起来形成学派。直到西汉司马谈写《论六家要旨》,才把那些“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思想总结在一起,都视作“道家”的思想。可见道家学者大概天生有一种散漫的性格。后来,道家思想发展出汉代之黄老道、魏晋之玄学等形态,旨趣也各不相同。其最大的一个发展,是演变为道教。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一直颇受重视,而道教的神灵体系之庞大、复杂,甚至零散,在世界宗教中也是非常独特的。但即便如此难以概括,也并不妨碍道家与道教对中国人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所谓得意儒家,失意道家,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的发掘和对先秦时期学术体系的重新审视,学者们对道家和道教思想的研究也走向深入和扩展,黄老道家的研究、道家思想的起源研究,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思路。

国学文_国学文案_国学文化讲堂

道家老子研究的道就有哲学的意义,虽然还有政治的规戒,但其哲学的思辨和形而上的理念,都足以证明其哲学的纯性。老子哲学讲道隐无名,有无相生,阴阳辩证。道家无为无不为,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圣人不巧,时变是守。故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试图解锁世界真相,还原人之真实,乃真人境界的诉求。道家以隐者自居,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位高权重的人,希望他们放下贪欲,藏富于民。所以道家高人如老子,他不是单单修己的人,但是他又不会去为政,他要求上位者以身作则,真正地放下权力,与民同乐,和光同尘。在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也不放弃或改变自己,此乃真道也。孔子也是特别崇敬老子的,但是他认为如果礼崩乐坏的局面持续下去,所谓纯哲学的研究是很难立足的,他侠肝义胆,试图拯救昏暗无道的天下,使命不同,研究重心也就不同。所以说儒道互补,政治得意时修儒家,失意时修道家,儒道兼修,以适应复杂社会。

顺其自然、物极必反。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反对人为的去干预,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反面。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例如在工作中,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功利,而要学会顺其自然,注重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遇。

《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知其白,守其黑”“上善若水”“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强梁者不会有果,好胜者必遇其敌。”等等。这些思想均反映出老子人之道的思想,既劝强势人应有的作人态度,说话和气,礼贤下士,平等待人,办事公道,建功立业,造福人民。更是教弱势人群怎样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求生存发展的方法。

往个人学道修道上讲,“知白”而“守黑”,要想到光明是从阴中来,阴极就阳生,所以也不要厌恶阴,它两个一样。所以修纯阴、纯阳都能成道,就是“知白守黑,神明自来”这一句话的内涵。老子告诉我们:“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你求不来的。那么道怎么来呢?我们可以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你放心了,一切放心,放下来,就会有个答案给你。魏伯阳祖师讲的,只要你得定,“神明自来”。这就是后来禅门里头的一句老话:“久坐必有禅。”其实久坐不一定有禅,但是这一句话也通啊,只要能“知白守黑”,自然“神明自来”。打坐就是四个字形容“精炁潜通”,你用不着用心的。何必做什么工夫!你久坐必有禅。什么道理呢?因为你这个生命,少使它劳动,本身自然有一个法则在动在产生,你慢慢就感觉到了。不是你做工夫做出来的,你越做工夫它就越跑,你坐在那里又要想办法做工夫,又要通那里通这里,你说多么劳苦!道法自然就是“精炁潜通”。

国学文化讲堂_国学文案_国学文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上古文化的传统思想,后来儒道两家都奉为圭臬。而中国几千年来历史的事实,每当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的人物,用道家的思想来完成大业的。等到天下太平了,才由儒家的人物出来大讲治平之道。道家的功成身退,而又退得不大好的有两人,一个张良,一个诸葛亮。比较退得可以打八十分的是姜太公,范蠡。诸葛亮因为欲罢不能,只好鞠躬尽瘁了。

道家的人不求名不求利,隐显无常,所以让人更觉亲切可爱。这与西方文化的观念大相异趣。我们看历史上道家的人物,要去考证他们可真要命,他们学问再高,功劳再大,最后还是隐掉了,修道去了。修道以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要了,最多报个代号叫什么子、什么老的就算了,有时还装疯装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近世文化可不然,一个人如果成功了,就要拿什么什么奖金,名要大,利要多,越大越多越好。由此看来,中国文化是真诚谦虚的精神,这是孔子非常赞成的事,他大加赞扬身退之道。尤其他对吴泰伯、伯夷、叔齐等不肯当帝王,最后逃走了的这些人,称扬得不得了。这并不是他鼓励人不要当皇帝,不要搞政治,而是说你有才干的话,就好好干一番,成功了就退隐而不居功。所以孔子在这里感叹,能以礼让为国的人哪里有呢?不以礼让为国,用争夺来的,或用手段骗来的,那么文化的精神就不要谈了。司马迁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写了一部《史记》。

国学文_国学文案_国学文化讲堂

当代中国讲“国学”,是力求通过研究中国经典及相关文献,彰显贯穿古今的中国之道,并建立中华文明的现代之道。一言以蔽之,在当代中国讲“国学”,其实质就是基于中华文明和文化传统讲现代中国之道。建立和彰显中国之道为旨归,“国学”是内核和灵魂。只有通过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也必须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着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文化“国学”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2023.9.9

国学文案_国学文化讲堂_国学文

作者简介: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一德中医馆长,汉中市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主席,汉中市同泰少林武术协会会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秘书长,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有多首诗歌作品在《星星》《延河》《诗歌周刊》《四川诗歌》《中国诗人》《山东诗人》《陕西日报》《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

阅读 3

国学文_国学文化讲堂_国学文案

云飞诗歌

上一篇: 口腔展盛会 SDHE 2024深圳亚太口腔展邀你擘画未来
下一篇: “互联网+” 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