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doc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doc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doc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国学频道等联合主办,通过网上投票、邮寄投票、短信投票的方式,选出全球华人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

中国十大国学大师及其简介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国学频道等联合主办,通过网上投票、邮寄投票、短信投票的方式,选出全球华人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国学大师"。活动共收到120万多张选票,从50位候选人中选出的"十大国学大师"是: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和钱钟书。据主办方介绍,50名候选人由专家推荐。对该活动,著名红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认为"有意义",表示支持。"国学大师"还要排序据介绍,此次活动将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已结束,先期选出"十大国学大师",并根据票数对他们进行排序,结果暂时封存。第二轮是竞猜"十大国学大师"的排序,主办方将于6月初公布最终结果。记者在相关论坛看到,不少网友对候选名单中的国学大师并不熟悉,主办方为何不让专业学者投票评选呢?对此,国学网总裁尹小林表示,评选想让更多人参与,它本身就是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庞朴也表示:"引导青年人很重要"。评选引起网友质疑记者在候选名单中看到,康有为、辜鸿铭、熊十力、顾颉刚、王力、牟宗三等著名国学研究者都进入了50人大名单,但没有入选"十大"。很多网友对鲁迅、郭沫若是否是国学大师,表示有不同意见。

尹小林表示,通过评选,来了解一下网友对谁更认可。"比如说这次,像鲁迅得票非常高,包括钱钟书,这能看出现在网民的国学水平有多高。如果评出来跟国学专家差距非常大,那也是一种现实。"(1)王国维传略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62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

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1927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地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200种。

(收入其《遗书》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2)钱钟书传略钱钟书先生(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3)胡适传略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6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业。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胡适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尝试集》(1920)、《胡适文存》(1921)、《胡适文存二集》(1924)、《胡适文存三集》(1930)、《戴东赢的哲学》(1927)、《白话文学史》(1928)、《胡适文选》(1930)、《胡适论学近著》(1935)、《四十自述》(1933)、《藏晖室札记》(1939)、《胡适日记》(1933)、《齐白石年谱》(与黎锦熙、邓广铭合编,1949),以及《先秦名学史》(1922)等英文论著等。

(4)鲁迅传略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918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 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 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 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 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 "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 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 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 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 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5)梁启超传略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 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 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 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 年回国,1918-1920 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 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 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 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 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 "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 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 集》。1927 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 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 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 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6)蔡元培传略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 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940 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 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 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 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 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主要著作有:《作家书简》蔡元培等著1949.2《中国论理学史》1937.5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等著1925.6《美育实施的方法》蔡元培等著 1925.6《哲学大纲》1915 月版《国耻演讲集》1933.7《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蔡元培等著《蔡元培言行录》1931 元培言行录》《蔡元培国耻演讲集》1933年《申报》馆出版。

(7)章太炎传略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 馀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 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 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 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 400 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 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8)陈寅恪传略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 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 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 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 年,陈寅恪回国。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 等人为导师。1926 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 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 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

上一篇: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落下帷幕,圆桌会议专场论坛上数百与会者热议:中国美好愿景
下一篇: 非洲留学生享有超国民待遇,引起国内学生不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