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3日电(记者唐弢)在杭州,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诗词配上轻巧灵动的手势,编创“国学手势舞”,让孩子更加喜爱诗歌。她说,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更多孩子从小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这位母亲名叫秦一。2018年,随着女儿“小团子”一天天长大,秦一注册了抖音账号——“小一姐姐”,“就是希望记录孩子成长,分享育儿心得。”平时,秦一自学了一些手指游戏和儿童舞蹈,并每天教给孩子,这些亲子互动的视频也被她一并传上了网络,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后来,她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对古诗词感兴趣?于是,她尝试着将手指操和诗词结合起来,编了《游子吟》教女儿读,那是她编的第一支“古诗手势舞”。
“我发现,手势能与词义对应,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语言能力,让诗歌更容易学会。”从那时起,秦一决定用手势舞的形式教女儿古诗词。《咏鹅》《春晓》《望庐山瀑布》……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动”了起来,也随着旋律和舞姿流淌进了“小团子”的心中。
对秦一来说,国学手势舞不是简单的手势比画,创作之前得先读懂原典,熟悉文意,看大量素材,还得仔细挑选音乐。
配乐对短视频效果影响很大。“手势舞适合韵律感强的音乐,如果搭配国学作品,我会倾向于选择传统民乐、古风曲目。”秦一说。
秦一希望,手势舞能够成为亲子教育的一个生动载体。动作编排上,秦一会根据原文原意和节奏韵律融入手语动作。有时,她还要查阅手语书籍,有时也会跟着网络课程学习,将手语融入其中。秦一告诉记者,手势舞动作与古诗词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展现关键语意。“手语的每个词对应一个手势,这对孩子来说太密集,所以我只保留手语的基础动作,看懂意思的同时,也能轻松学会。”
在社交平台,秦一喜欢跟网友互动,她时常会为网友科普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比如诗歌背景、传统礼仪、生僻字解说。她说,与网友交流,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秦一编创的一些作品成了学校文艺汇演的节目。一些家长和老师把表演的视频、获奖情况发给她。很多学生粉丝也经常给她留言,“有一次,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文化节表演了我教的国学手势舞,得了特等奖,孩子立马‘冲’到留言区表达感谢。”秦一说,“那个时候我特别感动,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秦一说,自己现在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母亲,一个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传播者。在秦一看来,传统文化要从孩子抓起;同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重要的是要让它能够沉淀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手势舞短视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保存、保护的方式。”秦一认为,自己现在所努力在做的事,就通过短视频实现专业性、趣味性表达, 引导孩子们关注、喜欢传统文化。
秦一说,非常感恩这个时代。希望短视频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为下一代的孩子们赋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