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接受飞花令挑战。
“很霸气呀,感觉《国学小名士》好腻害”“看《国学小名士》,领略中国风”“这样的节目以后真应该多一点”……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等打造的《国学小名士》第二季自8月8日播出以来,每周三晚看山东卫视成为很多家庭的收视习惯。
3个月不算太短,这档给众多人带来惊喜的文化节目也将于今晚收官。此时此刻,你是不是脑子里已经在不受控制地回放着该节目的精彩片段?而即便你未曾全部收看,那么,对“00后”选手贺莉然以一敌百打全场等精彩片段也绝对不陌生,仅该条短视频就为《国学小名士》第二季赢得了近亿次的网络传播,相关话题更是登陆微博热搜榜,霸榜长达40多个小时……毫无疑问,这是素人节目中少有的“高流量”节目。
截至发稿时,微博#国学小名士#话题阅读量已达18.1亿,讨论量94.9万。“翩若惊鸿婉游龙,名士风流千古传”,12场君子之争,36轮风起云涌,通过《国学小名士》的平台,新时代青少年将热爱赋予国学,让文化熠熠生辉,更让全社会看到这一代孩子“腹有诗书、心怀家国”的精神风貌!而《国学小名士》这一季落幕之余,对这档国内省级卫视近两年打造的为数不多的现象级精品样本进行深入地剖析,或许能对我们继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有很大助益。
从标本到标杆 齐鲁样板影响力持续延伸
作为一档有代表性的文化节目,《国学小名士》曾被广泛认为是“文化类节目标本”,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7年度创新创优节目表彰,受到中宣部书面表扬,其对内容、舞美、宣推等的颠覆式创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纯文化类节目“文化两创”的方向。
而第二季节目,在省级卫视同类文化节目明显减少的大环境下,“踏遍青山人未老”,屡次引爆网络传播,更显其“作为标本向标杆”进化的珍贵。《国学小名士》第二季播出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频频通过纸媒、网络等形式为其点赞,并呼吁启迪孩子们“以中华优秀精神为座右铭,从小打下心怀家国、理想远大的厚重底色”。第二季仅第一期节目的全网总播放量便超过1000万,而随后的10余期内容更是掀起一轮轮“国学热”,成为国内文化综艺节目中少有的现象级传播案例。而“再见”之际回望整季节目,可以发现,《国学小名士》不是一个被珍藏起来的标本,已逐渐进化为一个不断求新、求索、求精、求进的文化节目旗舰品牌和标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文化的希望,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节目出题官、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看来,以《国学小名士》为代表的现象级文化节目,通过原创创新,让青少年喜闻乐见,对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大众特別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起到了很好、很重要的作用,也正因此,该节目被誉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比如,在听完《国学小名士》第二季齐诵《沁园春·长沙》后,让人顿觉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它深深勾起了很多人年少时慷慨激昂的青春回忆,引起大家的共鸣,唤起了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之于自身的与众不同,定位国学大概念,跳脱出“诗词”“成语”的桎梏,《国学小名士》第二季的标签更为鲜明,其将天文、哲学、典籍、历史、诗歌、小说、戏曲、吟诵、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纳入考核,随着第二季总决赛的到来,节目组也是更加用心地在节目中注入了很多创新的舞美呈现,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加入这场“国学盛宴”,共同关注新一代“小名士”的诞生。
可以说,《国学小名士》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国学的另一扇门,让人们理解——好的东西永远会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不应求,文化节目如果有深度、有情怀,又不失趣味,就不愁没有观众。
为了进一步贴近青少年受众,《国学小名士》第二季不断致力于让国学贴近年轻人的喜好,培养年青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国学,节目内容、形式也与时俱进,选手刘晨旭穿着自己设计的“朋克”汉服上台、杜奕宁展示其制作的斗拱模型等,让观众看到了选手个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新潮思想与经典传承的碰撞,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令人惊喜的一面。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所言,在重塑新一代少年和青春形象方面,“小名士”们走在了最前面,他们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典范,而这档节目也竖起了一面叫“国学小名士”的旗帜。透过节目,让我们感到国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和我们的人生密切相关,我们要从内心去体会这种最高层次的文化自信,要身心合一地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国学中最灵魂的东西。
迭代升级加砝码 国学传承亮点多
为了更好传播优秀国学文化,《国学小名士》第二季的变化可谓明显。比如,在题型和出题形式上全面升级,重点考察选手对国学的活学活用能力。选手们不仅国学功底扎实,更身怀作诗、唱歌、唱戏等多种才艺,看点十足。比如,第二季邀请到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担任特邀出题官,并增加场外明星出题官环节,既体现深厚文化积淀,又展示出时尚先锋、文化前卫的新特质。又比如,在节目主题上,第二季10余期节目紧扣新时代、新思想、新文化特征,把握文化传承脉搏。
在主题设定方面,如“名士风流”“国家宝藏”“诗和远方”“烟火人间”“文以载道”“以史为鉴”“君子之交”等,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诗意人生”,带我们梦回千年,与名士先贤的千古诗心,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约!让我们以诗之名,尽享当夜的美好,因诗之故,有穿越时光的魔力。“名士风流”,让我们向往名士,流连他们的洁身自好;钦慕名士,愿追随他们的忧国情操;要做名士,实业兴邦,对民族复兴伟业躬身报效。“以史为鉴”,让我们明白,历史总在前进,从不等待,也从不忘却给犹豫者以警醒,也从不吝啬给进取者以光明。中华少年们,史册就在手中,唯须你我躬行!
而相比于第一季,本季《国学小名士》也更具国际范儿,选手中有艾瑞琳、喜喜等外籍、混血女孩,更有非洲选手参与。同时,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增强题目的可视化,更好地展示选手特色,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正如节目出品人、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所言:“《国学小名士》第二季的创新深入到了内容原创研发的各个方面。”
《国学小名士》第二季的文案也颇为吸睛:“贞观十五年的风,在日月山下吹,人面桃花笑中带泪,抱着芜菁种子回眸,踏出好个大唐气派”大气温婉;“想你,氤氲油纸伞的香气,想你,打马过街前的回眸”则让人感受“黎民百代,悠悠万世,烟火人间,相思最美”。
如果你足够细心,或许你还会发现更多有关《国学小名士》的创意细节,诸如演播室360度的全景星空舞美,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情景震撼,更烘托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北斗星辰,也可以呼应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星空中的应有地位。
文化领域知名学者的风趣语言给知识的传递增加砝码,赛制的设置紧张又充满乐趣,全民参与感高,日常实用性强……其实,作为忠实观众中的一员,我们要感谢有这样一群热爱国学的“小名士”们带领我们走近先德先贤,一同领略了国学之美;要感谢“小名士”带领我们追溯国学本源,体悟国学温度;要感谢山东卫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实践,让我们有机会怀着赤子之心静享国学馨香,酝酿国学理想,传承国学精神……蓦然回首,发现国学大美已然在心间。
“神操作”亮眼 宣推创新接连不断
“真的太有才了,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诗词融入音乐,居然有19个典故……”这是《国学小名士》第二季完全原创的中国风推广曲《你好!诸葛亮》推出后网友的留言,而这一波操作也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参考消息、@文汇报、@经济日报等上百个主流媒体转发,更多网友感叹,“现在没点文化,歌都听不懂了”。
近几年文化节目的火热,以及综艺节目娱乐营销的发展,让节目宣传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大力宣传国学,助推国学热,在节目质量的保障下,山东卫视重视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全方位展示节目制作的新奇点,帮助受众提高审美趣味,平衡猎奇和求知之间的关系。该节目宣推的一波波出新、出彩也收到了奇效。在本季的预热阶段,《国学小名士》便邀请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第80代嫡长孙孔佑仁共同录制诵读《论语》视频,预热国学,这段视频一出,迅速引发全网热议,很多网友赞道:“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国学小名士》这波操作太棒了。”
《国学小名士》在宣推方面紧跟潮流。其官方微博的设计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的问答环节,又包括了“短故事说知识”的板块,还涉及图片和短视频相互结合的应用手段。秒拍平台在《国学小名士》的官微宣传推广中被大量使用;短视频混切等技术的应用让《国学小名士》的短视频成功获得了上亿次的浏览量。
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其宣推的主导为年轻化。例如像“葫芦娃”这样的流行性语境在其官方微博的宣传中比比皆是。而其官方微博推出的如“开学我要当学霸”等20多个话题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此外,在创新宣推方式方面,《国学小名士》第二季在中秋节策划的“土味唐诗大赛”带动了诗词新说风潮,同时,节目组还借势推广曲的热度,特意设计了一套国学“手势舞”,多种形式唤醒了大众对国学的热爱,实现了青春化传播。
第一期中,选手贺莉然以一敌百,以“花”字为题对战现场近百位选手,百人飞花令挑战成功后,针对网友集体喊话,节目组官博也公开@贺莉然,鼓励她尝试挑战“万人飞花令”网络直播,接受全网网友挑战。对此,贺莉然也没有胆怯,欣然接受了挑战。这场“万人飞花令”的直播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累计点赞数超过14万,直播热度超12万。
我们还发现,通过与喜马拉雅平台的合作也让该节目延伸出了更多的玩法,从会员营销到内容整合,双方利用各自平台优势深入挖掘国学的无穷魅力,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趣味形式解读国学、弘扬国学文化,集知识与趣味于一身。媒体融合时代,《国学小名士》第二季的实践让我们看到,文化类节目不但内容要好,还要学会整合大屏小屏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任督二脉,构建全媒体互动的传播框架。这些创新方法不仅让已有的文化类节目走到大众中去,还撬动了市场对更多具有文化滋养和价值共鸣功能的优质节目的需求,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爆款需机遇 内容保障是前提
文化生态多种多样,观众需要在嬉笑间解压,也需要用悠久的文化来滋养,而有营养的节目也因此有了受追捧的理由。
面对消费迭代飞速发展的国内综艺市场,文化类节目凭借高级质感和深厚底蕴,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成功逆袭,并且形成了一番“清流综艺”的别致风景。随着文化类节目的不断多样,打破常规,使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技术呈现,在文化内容中融入情感越来越成为有责任卫视的诉求。自央视《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功播出以来,国学以一种新的形式再次活跃在大众的生活当中。而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相关文件,大力倡导、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各大主流媒体平台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争相上马。
《朗读者》《国学小名士》《一本好书》等文化类节目凭借着制作走心、诚意满满,赢得了大批观众的用心品味。各种类型化的文化类节目也走出市场资源稀缺的困境,形成了常态化且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研发原创模式、面向中国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这是优秀文化类节目的显著标签,比如《朗读者2》进一步拓宽文化边界,以多元社会视角感悟文学之美;比如《经典咏流传》借由当下的话语亲近传统文化,传播效果可圈可点;更如《国学小名士》《同一堂课》《阅读·阅美》等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文化传播新实践。这些责任媒体的探索已然让我们看到,文化类节目不再只是电视节目类型中的陪衬,而已经展现出主流姿态。
以《国学小名士》第二季为例,其创新在于避免了对“传统”的解读过于单一,而是用更多可入题的“传统”打开了更多人的视野。这其中,创新是节目发展的动力,却也是节目制作的“苦力”,有人说,《国学小名士》将国学做到了极致,但在他们自己的主创团队看来,这一季的《国学小名士》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它越来越让团队明白,并不是有“文化”入题就能构成一档优质的文化类节目,文化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才是此类节目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即便它不完美,但“我们愿意陪你一起成长”。
文化节目的涌现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价值的回归。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许多优秀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比如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也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上古神话、经典古籍、文学作品。这些往往出现在教材书籍当中的经典文化瑰宝犹如阳春白雪,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但《国学小名士》的“高”是来自文学品质,而“不冷”靠的是用少年间的沟通方式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有价值高度的节目,不仅要用新颖的形式暂时吸引观众的目光,还要让他们持续观看、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感染并鼓舞人心,指引前行的方向。因此,制作者在思考如何改进节目表现形式的同时,更力图通过这种“外在”的改变实现“内在”价值的传输。在综艺节目“拼明星阵容”的潮流被业界广为诟病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以《国学小名士》第二季为代表的很多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平民意识”,于是,赋予了文化类节目更多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虽然《国学小名士》第二季又要跟观众们说再见了,但作为真爱粉丝不会因为它的落幕而减弱对国学的关注,依然会以《国学小名士》为支点,传承国学,用国学丰富自己的人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