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美国人对留美的学生究竟有何真实看法,留美学生是否会受到区别对待?

美国人对留美的学生究竟有何真实看法,留美学生是否会受到区别对待?

美国人对留美的学生究竟有何真实看法,留美学生是否会受到区别对待?不说歧视啦,区别对待是一定一定一定会有的。(请注意区分“歧视”和“区别对待”这两个概念)举2个真实的例子: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上过一堂文学类写作课,这课难度比较高

不说歧视啦,区别对待是一定一定一定会有的。(请注意区分“歧视”和“区别对待”这两个概念)

举2个真实的例子: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上过一堂文学类写作课,这课难度比较高,很少有非母语者来选。不过有一次,教授讲评作文说:“我原来以为班上的2个外国学生可能写作会差一些,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人家写得好着呢,你们这群美国孩子的语法倒是要好好改进改进blablabla”。这反映出,教授对外国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个基于“常识”的预期,这个预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准确的——外国人写作就是菜——但这次恰恰遇到了两个胆子大还有实力的外国人敢选高级写作课。教授预测失败,她的看法在小范围内被验证为偏见。我在美国读到大四的时候各项语言能力已经很强了,可是学校办公室的人遇到我的时候,一看我一个外国人,还是语速特别特别慢地跟我说话,生怕我听不懂。当然,我知道她这样是很体贴的表现,很多留学生她要是说快了真就听不懂了,故意说慢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留学生是有益的,但不论怎么说,我的确是因为亚洲人的长相而被区别对待了(当然,这不是歧视)。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基于对亚裔的【刻板印象】,而产生的预期或行为差异。刻板印象的意思,就是根据你的表面特征(比如性别,肤色,口音,等等),推断你的其他特征(大多数时候是不直接显现的深层特征,比如人格、习惯、财富等等)。在中国我们大家超喜欢开地图炮的,经常说XX省的人都怎样怎样,或者南方人都如何如何如何,北方人都如何如何如何等等,这到了国外,也是如此。而如果将刻板印象推向极端,且附带着行为上的针对,那就是歧视了。比如由于认为黑人都是抢劫犯,于是拒绝黑人进超市。由于认为某省人都是小偷,所以拒绝某省人在银行工作等等……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出现“刻板印象”这种机制呢?核心就是8个字:简化认知,方便归纳。把具有某一特征的人或物贴上统一的标签,就省去一个一个重新认识的麻烦。比如,看到老虎,你就知道老虎会咬人,你可能都不会考虑到他是一只动物园老虎,懒得连眼皮都不愿抬一下;再比如,你晚上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你会本能地躲一下,你根本不管他是揣着手枪还是仅仅是手插兜。这其实是很有效率、很节省意识资源的一个认知过程,但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会因为外观不同就被直接冠以各种特点。

所以,你说已经入籍的华裔,在美国会受到怎样的待遇?现在你已经明白了刻板印象的机制了,因为你的第一印象是你的外表,别人从外表看不出你的国籍或同化水平,因此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个标准Asian,这不一定是歧视,但他一定会认为“你和我们不同”。后来,可能随着相处更久,你的印象会美化或者恶化,这取决于你真正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你的熟人圈就这么一点点,你每走到一个新环境,一开始都一定会被区别对待。

----

各位亲爱的知友们,请分清“是这样的”和“应该是这样的”的区别。本文介绍的是“是这样的”,并讨论了“为什么会这样”,但并没有表示“应该是这样的”。分清is和should,是讨论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国学,是汉语,还是诗,词,怎么国学大师如牛毛,闻所未闻?
下一篇: 台湾著名学者刘灿梁将现身量子大学开讲国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