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5月13日讯(记者龚正龙)今天上午,深圳下起小雨,但来深圳文博会的参观者们热情不减。开馆不到1小时,河北展馆就人气爆棚,尤其“国学之美”板块的精美文创产品,吸引大量参观者驻足参观、品鉴和购买。
5月13日,深圳文博会河北展馆,工作人员(右一)正在向参观者介绍国学之美展区的文创产品。 记者赵威摄
薄如蝉翼,滑如肌肤——当来自邯郸的河北雅图数字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宋秀丽,缓缓展开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兰亭序》时,从东莞赶来逛文博会的游先生立刻惊呼起来:“这么一本小册子,竟能伸展一米多长?”而这还不是最神奇之处,当这幅《兰亭序》平摊在展台上后,竟慢慢聚拢到A3纸大小,呈现出龙鳞状效果。“这种鳞片效果是源自唐代的龙鳞制作技艺。”宋秀丽说,这一技艺曾一度失传,该公司苦心钻研,最终采用国际领先设备和数字微喷印刷系统将其复原。
“蕴含传统国学文化的艺术品,总给人以艰深晦涩的印象,转化为文创产品会更难,必须考虑受众群体、审美情趣以及呈现方式。这件作品是高科技和传统技艺的完美融合,因便于装裱悬挂,特别适合私人购买欣赏。”宋秀丽说,公司从邯郸运来数百件书画及古迹线装书等文创产品参展,目前已被参观者购去三分之一,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兰亭序》、绢本《清明上河图》以及清代郎世宁的《瑞谷图》。
5月13日,深圳文博会河北展馆展出了用现代数字技术印刷的书画藏品——清代郎世宁作《瑞谷图》。 记者赵威摄
竹制旋转笔筒在讲述“成语故事”,精美戏剧脸谱在呈现“梆子艺术”,古色古香的易水砚在传递“燕赵古韵”……河北展馆的“国学之美”板块以产品为载体,以国学为内涵,弘扬了燕赵精神,彰显了文化自信。
“我们这次带来的古籍达20多种。”沧州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参加此次文博会,他们还特意带来了新印刷的7箱共49函清代天台藏《大藏经》,吸引了很多客商洽谈合作。目前已和来自北京的一家单位签约,达成总金额4000多万元的古籍出版事宜。
“当前,‘产品+传统’已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更多文创产品凝聚‘国学之美’,让厚重的国学借助精美的文创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实现企业效益和文化传播的双赢。”来自邯郸的河北竹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苗秀芬的一席话,道出了广大河北文化企业的心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