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网
劝学网是欧阳卫兵(网名:小雅)创办的公益网站。该网站的内容以狭义国学为核心,适当延伸至广义国学,网站属于个人,不盈利。网页左边的所有资料搜集于网络,右边属于小雅个人的评论和引导,仅供参考。
小程序上线,包含劝学网全部内容,另增加易经学习工具,以及欧阳卫兵老师个人撰写的著作、视频,欢迎大家扫一扫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
国学
国学是一个不准确的俗称。这是民国初期,西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引入,一时打败(或否定)了中国的一切传统思想和文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在于传统。于是彻底否定传统盛嚣尘上。以梁启超为首的传统派,率先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指的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这是准确的狭义定义。后期无知的人,广泛延伸至一切传统文化,只要是中国特有的东西,都囊括进来,这是广义定义。
雅说国学
“雅说国学APP”即将发布,敬请等待。
雅说国学,这是小雅个人的哲学思想和教程,属于哲学、思想领域,所有内容不放在劝学网上,而是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发布的,其中的教程是以很低的白菜价收费的。
雅说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的狭义国学为基础,进行解读和发扬。批判广义国学中的各种谬误。小雅主张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替代“国学”这一狭隘的名词,因为思想是没有国界的。但“国学”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用语,因此,小雅申明:在小雅的言论和著作中,“国学”专指狭义国学,不是广义国学。
国学与西哲
国学和佛学、西方哲学,都是对万物本源的探索,所谓的区别,只是方法的不同,目标却是同一个。三者之共同点:都通过对物质现象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各自的特点是:佛学,沿着人对事物的认识,探索情感、烦恼之根源,因此,其特点偏向于意识,发展出唯识学。
西方哲学,顺着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来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的规则,因此,偏向于物质,发展出科学。国学,以易经理论为基础,意识形成阳,物质形成阴,负阴抱阳形成太极,太极是一个组织,是万物,是社会。这样的理论非常完备,远胜佛学和西哲。
国学核心思想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国学虽有文字流传,却永久失去了传承之人,这就是国学的断代或灭亡。其核心思想,只要掌握十个概念:道、德、仁、义、礼、智、信、天、地、人。当今的任何国学教授(如杨立华、王德峰、易中天等)、民间学者(如南怀瑾、王东岳等),皆为一知半解,小雅将在《雅说国学》的教程中详细解读。
宗教与哲学
国学是中国的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源自古代印度的佛学。说“中哲”、“西哲”,并非指哲学有国别,而是指某一理论的起源之地。哲学以研究万物本源为目标,掌握万物变化规律,让人变得有智慧。宗教是在智慧不足的情况下,将一时还无法证明的事情原因,归结于神的力量。因此,哲学并不包含宗教,而宗教要想长久成立,一般都以某一哲学理论为根基。雅说国学虽然延伸或涉及到宗教内容,但并不以研究宗教为目标。
宗教在科技和哲学不发达时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哲学的发展,宗教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当今的宗教,已经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但小雅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武力的方式阻止宗教的信仰自由。如果你不信某一宗教,可以用理论来说明其弊端,但不可粗暴阻止他人的信仰。
中国没有哲学(家)
西方在中世纪以前,对中国了解不多。自大航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三个时代的飞速发展,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哲学思想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与中国的交流也频繁起来,逐渐形成一个结论:中国没有哲学。所谓的中哲,最多相当于西哲之伦理学。这一错误观点,当今中国的哲学教授也完全赞同。这样的错误观点,我们不能怪罪于西方哲学家,其原因如下:
1.焚书坑儒之后,中哲传承断了。通俗地说,两千多年来,没有人真正精通中哲。
2.秦汉以后的哲学,以“吃人”的封建礼教为主。这样的礼教早已落后于西方。
小雅认为:先秦哲学虽然高深,但当时的语言简练,许多形而上的理论缺乏科学技术的印证,而以思维、推断的成分为主。秦汉以后,无论是魏晋玄学,还是宋代理学、明代心学,皆没有完善的哲学理论。因此,可以说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哲学理论。小雅所要推行的雅说国学,就是将零碎的中国哲学理论系统化、完整化。
专家们错在何处
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这样精通“道”的人原本就曲指可数,百年未必能出一人。秦发动统一战乱,研究哲学之人被冷落,再加统一后焚书坑儒,因此,精通“道”的人就更少。经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吕后称制,再到汉文帝、汉景帝,最后到汉武帝才开始恢复百家,独尊儒术。这么长久的年代过去,精通“道”的人完全断绝。此后两千多年,言论自由一代不如一代,导致宋明理学对“道”的理解,完全摸不着调,求助于佛学也同样无济于世。
民国开始,西方思想纷纷引入,以熊十力等人为首的大师,是否精通西哲暂不评论,对佛学、对“道”是肯定不了解,胡乱将国学和西哲、佛学结合,导致国学成了一个四不象的怪物。例如:几乎所有的当代专家,都将阴阳看成西哲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大错特错,因此,对所有的国学解读,都是不究竟的理论,隐含着许多错误。
因为对国学的体系不了解,因此,这些专家们,将无数的心血,花在了研究秦汉以后的古人解读上。因此,在学术论文中,始终是王弼如何说、郭象如何说、二程、朱子又如何说。岂不知,这些所谓的古人也没有掌握大道,更不用说当代的南怀瑾、杨立华等人。
如何纠正哲学乱象
当今哲学界,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走入了歧途,哲学成了最无用的学问,科技逐渐取代了哲学。小雅认为:科技的发展,导致竞争力的加剧。如果没有相应的哲学智慧,则科技越发达,世界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因此,哲学的最终目标,是让社会和谐。无论是道家的无为思想,还是儒家的大同理想,都是奔向这个目标。因此,解决哲学界乱象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通俗地说,就 是讲出正确的哲学思想,那些错误的哲学理论就自然被纠正。
如何讲述正确的哲学思想呢?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讲性空理论,探索万物之本源,即“道”;另一个是在性空的基础上阐述缘起理论,探索万物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前者是探索“空”,后者是探索“有”。 前者是讲的“道”,后者讲的是“易”。前者讲的是道家,后者讲的是儒家。只有讲清楚真正的道家和儒家,才能在应用时发挥作用,这就是法家。
何为道
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接受到的世界现象,称之为“形而下”,也可称之为“器”即物体、事物或物质世界等。不能通过感觉器官接受,需要推理、思维才能得到的抽象世界,称之为“形而上”,如痛苦、空、仁爱等,也可称之为“虚幻”或意识世界。
意识世界,并不是人所独有。万物皆有意识,仅仅是意识的强弱不等而已。物质和意识的本源,这就是“道”。所以,道既非物质,也非意识。所以,道肯定不属于形而下,而属于形而上。但是,不能说形而上者皆为道。
理解这个本源之道,可以说玄之又玄,并非人人都可以思维。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去思考:万物皆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又由比它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又是更小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更小的质子、中子组成。如此追问下去,那个质量和大小皆为0的东西,就是“道”。
上面的这样理解,是针对“道”之个体,国学上称之为“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则是指“道”之总体。因此,这儿引申出两个同样玄的名称: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我们当今的宇宙,只是一个相对宇宙,类似的宇宙还有无数个。
何为易
道,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狭义之道”,即万物之本源,它有以下一些特征:质量为0空间为0绝对静止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绝对无为
道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指“广义之道”。人们通常说“盗亦有道”,360行,行行都有道,这就是广义之道。人们将广义之道解释为客观规律,这是大错!因为背道而驰的规律,也是客观规律,例如:赌博偷盗,也是一门技术或客观规律,却不是广义之道。广义之道,是指在失道的场合下,让事情向平等无为的狭义之道发展,这样的力量,才是广义之道。例如:你见到有人在欺负百姓,你去制止这些暴行,这是正义之事,是广义之道。
易,本义“变化”,易经之“易”就是广义之道。自秦汉以来2300多年以来,没有人真正明白易经的涵义。曾仕强、傅佩荣、南怀瑾等均没有真正理解易经。小雅继承了文王、周公之易理,补充了《易传》中缺失的原理,写成了《周易雅说》教程,以此来恢复国学 之命脉。
易为占卜之书
焚书坑儒之时,李斯称《周易》乃占卜之书,因而使其免遭毁烧之灾。那么,易经之源头究竟是不是占卜呢?小雅的答案:不是。伏羲画八卦的本义,就是告诉人们,万物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这八种类型的寓意,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山坟、气坟和形坟,合称三坟。演变为64卦后,就变成了《连山易》、《归藏易》和《乾坤易》,合称三易。这三易并非遗失,而是皆被文王、周公所废弃不用而束之高阁,由太卜、太易这类官员收藏,以备研究之用。焚书坑儒之后,三坟和三易才真正遗失。
易经是以八卦为基础的理论,比伏羲八卦更早的是天干与地支,表示天道时间变动和地道方位演化之规则。大约在战国中期才开始向易经融合。五行的起源较晚,商之晚期才有所记载,而武王曾向箕子请教过五行理论。但当时的五行,远非战国时的抽象寓意。到了汉朝,天干、地支、五行才真正与八卦结合,形成了术数,用于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这些术数,已经与周易不是同一个系统。
商周时代有没有占卜呢?答案:有。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占,将老龟焚烧而得出的龟纹,称之为龟占,此法基本遗失;另一种用50根蓍草,称之为卜筮,此法易传中有完整记载。古人占卜与后世完全不同,只有帝王、贵族才占卜,而且所占之事,皆为国 家大事,因此,准确率会非常高。后世皆为百姓之迷信,术师也基本上一半靠术数方法,另一半靠小 聪明,察言观色,用语言诱导,最后是欺骗。完全失去了占卜的意义。
古代(商周)占卜,相当于军事上的兵棋推演,是科学,而非迷信。后世之算命,是迷信,而非科学。古代占卜以诚为本;今日占卜,以利为目标。最后小雅总结一下:易经的本源并非算命!但只要是揭示万物规律的学问,皆可用来成为算命的工具。电脑非算命之器,同样可以用来算命。小雅用一副扑克,同样可以为你算命,而且还可以让你信以为真。小雅将在雅说国学中揭开术数的理论根源,让易经回归其本来面目。
阴阳
古人因为简约,一直将阴阳和阴性阳性混为一谈,或许古人自己也没有严格分清。阴性阳性,这是符合西方对立统一理论的。但是阴阳则完全不是。阳与阴的关系,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是太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太极是一个组织,不同于乌合之众。只有众阴,而没有一阳的领导,这是乌合之众,有阴无阳,不能自新,不能长久。
是否存在有阳无阴的东西呢?存在!如果无众阴的跟随,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就象子弹从枪膛中射出之时,它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存在生老病死的轮回过程。阴和阳之间的学问非常多,错误理论同样非常多。例如“阴中有阳”是 正确的,“阳中有阴”却是错误的。阳是如何从阴中成长起来,成为一阳并形成太极,这中间有四个步骤,小雅将在《周易雅说》中详细地告诉你,至今为止,除了小雅之外,没有人能讲清楚。
无极与太极
无极,道的原始存在方式,也是宇宙毁灭之终点,是永恒的平等、绝对的静止、绝对自由的状态。太极,是万物存在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绝对变化的状态。因为其绝对变化之中,因此,可以划分所多种状态,常见的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等状态。八卦就是太极的八种状态。也可以划分得更细,成64种状态。当然也可以简单地分成阴性、阳性两种状态。
无极是怎样演变到太极,这个方面涉及到宇宙第一推动力。无论是你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还是爱因斯坦以后的量子理论,都无法代替哲学的智慧。
时间与空间
古往今来曰宇 四面上下曰宙,宇宙即是时空。无极状态的道被打破之后,时空就产生了。也就是说有了宇宙第一推动力,时空便产生。时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动”,即变化。如果万物回归寂静,则时空消亡。消亡之后的时空,称之为绝对时空,或者永恒时空,根本就不存在时空。这就是佛学上所讲的非空非非空状态。宇宙一旦形成,就成了相对时空。相对时空并非物质,也非意识,不属于太极,而是虚幻的、人为定义的。
如果将绝对时空比作大海,那么,相对时空(宇宙)就相当于一个个孤岛。因此,类似我们这样的宇宙是很多的,但彼此并不联系。当两个宇宙一旦联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宇宙,一个时空。小雅之所以要说这些玄之又玄的时空问题,是因为存在象刘丰这样的教授,整天胡说什么高维空间,那是错误的学说,是骗人的学说。小雅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刘丰教授当面公开辩论。所谓的“高维空间”,小雅将在《雅说唯识学》中详细剖析。
周易与术数
《周易》属于儒家经典,而不是道家等。道教之《周易参同契》是打着周易的旗号,其内容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将其中用到的60个卦,换成60甲子,对于文章中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改变,从这儿可以看出道教典籍中存在大量欺骗性的典籍。《周易》分为《易经》(文王周公)和《易传》(孔子),这是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哲学理论。不懂《周易》,则不懂中国哲学,也不懂儒家思想。
小雅是哲学的终结者!今后的哲学研究不可能超出小雅所揭示的范围,最多只是完善、补充和应用。因为当世无人理解易经,因此,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将易经误认为是命相之书。命相理论非哲学,而是技术类、应用类的内容。四柱、六爻、奇门遁甲、梅花易、六壬、紫微斗数等,皆使用天干、地支、五行来判断吉凶,在理论方面,存在太多的不完善性,属于旁门左道。算命先生为了赚钱,更是用尽了欺骗的各种手段。
道家与儒家
有人常说“易经乃群经之首”。说这句话的人多半不懂易经,也不懂道家。因为道是万物本源,失道后才有易。因此,道是第一形而上,其次才是易,即阴阳。儒家之修身,其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最后达到平天下。什么是“平天下”?就是让天下回归于道之平等状态、无为状态。
道教将《老子》称为《道德经》,这是大错。因为老子的核心是“道”,而不是“德”,道和无为,才是老子的核心思想。儒家主张齐家、治国,属于有为,所以,重视“德”即为儒家,重德即为仁心,践行即为义举。礼为仁义之纲纪,法为礼之底线。德和仁,是仅次于道的形而上,义和礼、法皆为形而下。
儒家与法家
民国以后,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将中国落后的原因错误地归咎于儒家之礼教,更不用说文革的野蛮暴行。小雅认为:法家和佛教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儒家。后期韩非之法家,以国君为法之准绳,无限忠君的思想,是封建专制的根源。
什么是法家?儒家之齐家、治国主要是思想层面,而真正的法家,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重点在实施,在于行为、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思想道德上,这才是真正的法家。一断于法只是法家实施的手段之一,远远不是法家的重点。因此,法家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家、经济家,上与道家、儒家相合,下与金融、经济、军事合为一处,是齐家治国的最后实施。
史书多为儒家人士掌控,所以,对法家恶意歪曲,导致今人不知法家为何物,将酷吏也归于法家,这是大错。因此,法家之蒙冤甚于任何一家。凡是不精通道家、儒家的法家人物,皆为不合格。因此,想成为真正的法家人物,必须文武全才,是第一难度的政治人物。历史也只有管仲、李悝、吴起、商鞅属于通天彻地之才,连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皆不合格。
法家三派与杂家
法家的鼻祖是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取得很大成功,此后涌现出西门豹、吴起等法家人物。自商鞅(法派)、申不害(术派)、慎到(势派)。从这时起,人们普遍认定只要严格执法,这就是法家。这是错误的定义。凡是有效治国,都是法家。管仲、晏子、子产等,能精通道术,提携天地、协理阴阳,这一类总领国政的大臣。通俗一点说,能立法、司法、执法之官员
立法,并不仅仅是刑法,而是各种法,相当于国家政纲。因此,法家并不存在法、术、势三派之说。不同的人领政,根据不同的国情而施政,方法决不能一成不变,可以用术,当然也需要用势,更需要一断于法,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方法。
《吕氏春秋》以及汉朝的《淮南子》,非一人之力,而是由门客集体所著,内容也包罗万象,上通道德,下覆术数、兵法、天文、地理、家事等,总体是为治理国家。后世称其为杂家,也有人称其为道家,其实皆不准确,这是典型的法家。法家必须上通道德,下知民情,才能治理好国家。
墨家与杨朱
墨家思想基本上与儒家是一致的,都主张道德、仁义礼,也都尚贤敬鬼神。在非攻方面有所不同,双方都不主张侵略犯他人,但墨家过于绝对化,而儒家则主张汤武革命,替天行道。墨家与儒家最大不同是,墨家错误地主张立即尚同,无等级地爱;而儒家则主张逐步实现大同,在没有实现大同之前,是有等级地爱。墨家最大的误区,在于将大同社会的无等级,提前到当今实现,必然是不现实的。
墨家主张大公无私地奉献,而杨朱则主张既不求人,也不助人,这同样是在无为社会中的生活,提前搬到当今社会来。因此,这种不取他人一分,更不奉献一毫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老子“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的写照,这是无极、无为社会,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世界。
纵横与兵家、名家
儒家是道家的延续,法家是儒家的延续,纵横家、兵家、农家等皆为法家的具体技能,古代称之为术或法术。法家是治国的具体实施者,当然,也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在内。立法处理的是国家大事、宏观布局,司法、执法、司农等是处理内政,纵横、司马等,这是对外。这些思想,用于今天的治国、管理企业等仍然有效。鬼谷子属于纵横、兵家等法术之集大成者。
名家的鼻祖则为惠子,其后还有公孙龙、尹文子等。有许多道家、儒家人士也精通名家,但不以名家自居。名家相当于西方逻辑学,属于思想哲学中的工具类思想。西方将逻辑学扩大为哲学的核心,这是错误的。因为逻辑学只有纠错的功能,以及理顺杂乱无章的顺序问题,并不能创立新的思想,也不代表真理。
中医与丹道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命的一门科学,分医理和医术两类。医术必须以医理为基础,才有根基,才能活用。通医理者称之为上工,不通医理,只知医术者为下工。当今上工者几不可闻,可闻者皆为下工,包括倪海夏老师、徐文兵老师。医理典籍当数《黄帝内经》,医术典籍当数《伤寒论》。其它典籍虽有发展,但无出其右,这是中医的悲哀。这就如同后世虽有兵法,却不能超越《孙子兵法》一样。
医易同源,注意:这儿的“易”并非指八卦、64卦,而是指阴阳、干支、四象、五行等。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几乎是所有的人理解都是错误的,这就是当今没有上工的根本原因。易与医有许多名称相同,意义却大不同,如少阳、少阴、太阳、太阴。腑与臓皆有五行,但五行之义也不同,后世中医书籍中,错误百出,实在是举不胜举。
许多人将丹道养生说成是道家,这是错误的,属于道教。如果丹道理论,无论是外丹还是内丹,顺着中医的方向研究,这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但事实却走向了虚无飘渺的神仙派而误入歧途。因此,除了早期的葛洪、陶弘景之后,后面出来的丹鼎道士,不是无所事事,就是招摇撞骗,成为社会的垃圾。
道教与佛教
道教、佛教皆属于宗教,有神论者,不能混淆于哲学类的道家和佛家,但两教皆以两家思想为根基。因为是有神论,必然又违背两家思想的宗旨。因此道教必然背离老子的道家思想,佛教必然背离释迦牟尼的佛家思想。道教创立于东汉,佛教也是在佛陀去世400年以后才形成宗教,大约是秦汉时期,但传入中国却是东汉时期。
道教虽然派别众多,但不外乎两大类:符箓派(正一道)和丹鼎派(上清道)。两派都是为治病救人为出发点,但教义不同。符箓派认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以用神之牌位符箓来镇邪驱鬼;丹鼎派认为生病是因为阴阳不能调和,所以要建鼎炼丹来延年益寿。前者尊张道陵为祖师,以龙虎山为祖庭;后者尊中茅君为祖师,以茅山为祖庭。
佛教在印度与耆那教、婆罗门教对立,传入中国后与儒、道鼎足为三。两晋南北朝时,以佛学为主,形成六家七宗。到了隋唐则以宗教为主,形成八大宗。惠能之后,禅宗一统天下,其它七宗名存实亡。明朝中期以后,净土宗一统江湖,禅宗名存实亡,佛学、佛陀教义在中国也名存实亡。
史书与历史小说
史书一般是由后一个朝代之史官所写,因此,越后面的史书,其公正、客观性越受到质疑。即使是《史记》也或多或少带有史官的个人偏见,这也是正常情况,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可。因此,清朝之后的历史,小雅不作任何评论。一个历史知识非常丰富的人,并不一定是合格的史官。一个史官必须精通国学,有自己的历史评论,这才是史学家。
劝学网之所以要制作历史内容,是因为学习国学,只有思考并印证,才能转化为智慧。如果不思考、不印证,那就是迷信。然而,每个人经历和能力有限,不能事事印证。因此必须要参考历史内容,加以辅助印证,这才是小雅为什么要制作历史板块的原因。
蒙学与文学
劝学网以国学为主体,但小雅并不主张孩子学国学。即使父母有意培养孩子国学方面的知识,也只是背诵典籍,而不必教孩子理解,更不可灌输孩子说国学就是真理。孩子的教育当以父母、老师的行为作榜样。如果孩子学了经典中理论,而周边环境告诉他的是唯利是图,那么,孩子一辈子也不会相信国学了。
文学是表达的工具。再好的思想、理论,都必须要有好的文学功底作基础。因此,文学部分不是劝学网的核心内容,只是可选读物。阅读优秀文学,也是修行的一个可选方式。
南怀瑾与小雅
南怀瑾先生在中国哲学的理解上,已经超过了秦汉以后的任何前辈专家,以通俗的语言解读给广大爱好者,是南怀瑾先生的最大贡献。但南怀瑾对道的理解尚不究竟,过多地将被古人所废弃的准提法门、不净法门、安般法门、打坐入定等当作至宝,这是不可取的。
小雅受南师著作的启蒙而入门,以先秦诸子的原文为研究对象,以理科的思维分析中国哲学,在易经和唯识学上有了重大突破,成为哲学的终结者。虽然,知识面不及南师和前辈大德广博,但对哲学的思考深度,也决非文科生所及。哲学至此而达到巅峰,今后,哲学只需补充、完善和应用。小雅只要将这些所悟的哲学思想,用文字、音视频的方式传播,即可造福于社会,同时,接受大家的印证和诘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