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怎么了?
某校大学生跳绳崴了脚,导致脚骨折,住院做手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项活动却受伤了?引人们深思。
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20.1%的受访青年自认身体素质合格,50.7%的受访青年认为一般,27.4%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1.8%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经常生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令人堪忧。另外,网上频频曝出大学生晨跑猝死以及个别学校因受疫情影响,开展打卡活动,但是有些学生因上活动受伤,大学生身体健康究竟怎么了?我们采访了一所高校中的体育老师,以及因体育活动受伤的学生
那么,大学生的体质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些人认为大学生体质的下降是由于我国育教育事业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但其实不然,任何一件事情发展成为坏的结果有其一定的积累性也就是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应需从多方面考量。
体质下降,高校有责
受访者表示,在学校打卡的活动中受伤,和学校的体育课时量不足有关。体质下降与高校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大学时期,因为体育一般只有大一大二才有,每周也才只有一节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我国在执行大学生体质标准以来,从来没有出现大学生体质不达标的情况。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对大学生体质下降应该负有责任的呼声。但是,对于大学生的体质下降,也不能全部由大学来买单,因为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社会问题。另外受访者还表示,大学时期,尤其是到体测的时候,头秃,犯愁,发朋友圈各种“保佑”甚至采用“替跑经济”完成自己的体质标准测试,花钱买健康可还行?
意识淡薄,无心运动
大学生运动意识淡薄。中学时代由于紧张的升学压力,凡是与学习无关的,或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娱乐休闲活动几乎没有。考上大学以后,据受访者表示,没了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处在半社会半校园状态。有时间还要打几把游戏,谁还去运动啦?每天抱着手机从早到晚,除了吃饭,上课去教学楼,食堂,走几步路,其他时间就是在床上度过。无心运动。
家庭教育,重主轻体
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家长的不注重。小学的时候,音体美三门课就是副课,主课老师可以随便“霸占”很多家长只是关注眼前孩子的成绩好坏,反而对孩子体质健康考虑的不够多, 不少孩子在休息时间忙着从一个学习班赶往另一个学习班,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 很高,进取心不强。
思想决定行为,一直以来,人们只重视成绩,不注重体育,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观念淡薄,所以必须推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系统性工程。
体育改革,引发热议
10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周刊》栏目专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谈体育中考的改革以及未来体育课到底如何上,体育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又是什么等社会关切问题!采访中的一位体育教师这样说:体育活动中典型的受伤原因基本是由体育活动前,热身不够充分,没有充足的身体拉伸,或是不当的动作导致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中受伤。我觉得不管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中都必须要留15-20分钟在热身或是拉伸从而让身体基本能够达到一定的热量,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我觉得现在00一代都比较宅,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低头一族玩手机,生活不规律,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最主要就是极度缺乏户外体育锻炼,身体严重透支,有一些家长思想守旧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兴趣班,或是不支持参加体育活动,一味着让孩子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孩子们没有在户外得到身心上的快乐,从而导致孩子们身体状态越来越差,最后导致一系列悲剧发生。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要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定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法规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首先要加强家长体育健身的意识,提高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这也是社会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利条件。其次要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紧迫感。
强身健体,未来可期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新世纪的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拥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生命力,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走向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