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洋溢的校园,热情似火的六月,当学长们身着学士服,依依不舍地合影留念时,第3届国学班同学毕业了,相比其他毕业生,他们多了一个证书:国学辅修证。
国学班创办于2017年,是一个非行政班级,每届严格控制人数,仅招40人。国学班立足于学生的志趣,重在人文素质提升;以回归经典,锻造心智为宗旨,注重文本细读,强调知识传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并深化自己的专业学习,拥有跨学科研究能力,成为经济与人文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国学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分为经典课程、应用课程和实践课程,经典课程主要建构学生完整的国学知识体系;应用课程重点将国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实践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系列国学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的国学体验。
如今,又一批优秀学子修完了国学班所有课程。在经管类院校,他们为什么学国学,到底又学到了什么?听听部分优秀学生的心声——
马俊丽
个性化培养满足了我求知渴望
我本科专业是财政学,但我的志趣在哲学,我喜欢形而上的思辨,喜欢追问本源性的问题,但专业学习偏于“器”的一面,无法解开我精神的困惑。后来,当国学班招生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并顺利录取。
在国学班里,我遇见了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有家一般的感觉。刘芝庆老师被大家称为芝芝老师,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任何严肃的问题在他口中都可以轻松化解。老师们都会鼓励大家多看书、思考、写作,师生有时会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就一些原典的理解展开辩论,在这种氛围里,有一种难得的求真求知的纯粹与执着。由此,我萌发了报考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的想法,老师们得知后,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极大的鼓励,经过辛苦备考,我终于完成了小目标。
国学班满足了我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是国学班,不是一群亦师亦友的老师们,我做梦都不敢考哲学研究生。
陈亚婷
博雅教育拓展了知识半径
有人说我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来自“双非”院校的我,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考取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研培训机构也抓住了看点与商业契机,将我的事迹放在他们网上宣传,还请我做了好几次讲座。
常人一般只看结果,个人觉得,决定最终成绩的,还在于平时积累,包括广博的知识、对经典的研读、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及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和很多大一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位于考研的同学不同,他们往往目不斜视,非“考研”之书不观,我则尽量打好基础,除了认真完成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每一门课程,假期还在湖南卫视、奥美广告、长江日报等单位实习,另外,我在网上注册学习香港中文大学进修课程,也拿到了结业证。
当我报考国学班时,很多人为我捏把汗,以为不务正业,是在“玩票”,浪费精力。但恰恰是国学班培养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我加了分。老师推荐的《中国小说史略》《人间词话》我都下了苦功慢慢细读,还写下很多感悟。考研时的文化综合部分,自我感觉论述得不错,不是教科书上人云亦云的所谓标答。老师们随口提到的中西学术经典,能找到的我也尽量找,因此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也有一定了解,考研其实很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与知识结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想说,只有考研这单一目标,你将会在大学失去很多。
董娟
国学班开阔了国际视野
提起国学,一般人会想到国粹派,以为只是子曰诗云与之乎者也,似乎与鲁迅所说的“别求新声于异邦”背道而驰,当看到国学班宣传册上的“想知道《孙子兵法》与博弈论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吗?想知道亚当斯密跟儒家相遇会产生什么火花吗?”时,我为这种打通中西的宏通视野所感召。
老师们会讲解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也讲天下学问,不外义理、考据、辞章三途。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念兹在兹的,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印象中,几乎所有老师都会提到这句名言。开读书会,老师们则会顺带提及西方汉学的最新成果,并评点西方著名汉学家治学之得失。
国学班有自由讨论与对话的风气,平时聊天,老师们会根据每人专业、兴趣,指导未来学业与职业规划。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国家战略也是学术热点,老师们热情鼓励我出国深造,并以此为研究方向。经过艰苦的努力,我终于拿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传媒学的offer,它在全球排名第77位。
孟凡昊
古代书院似的师生关系让我受益良多
建华老师特别推崇《礼记》中的一句话:“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他以为“游”字下得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习不应该是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他还部分反对夸美纽斯把教学时间作标准化切割,把教学过程改造成流水线的作法。国学班,老师们想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求学体验,它继承了古代书院的一些优良传统,比如,较为紧密的师生联系。
建华老师与世立老师是我的泳友,我们经常在游泳馆里见到,他们偶尔一两句的提点令人醍醐灌顶。牛津大学有教授们与学生共同进餐的传统,被人津津乐道,部分原因也许在于大学普遍存在的师生间的物理距离与心理隔阂吧。国学班建立之初,老师们试图避免这种缺点,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国学班的小可爱们”微信群,所有授课老师与历届学生都在里面,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各种学术信息,老师们也不时点评,我敢说,在所有班级群里,这个群是最活跃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研究生复试前,我写了篇自我介绍,但琢磨所有人都会千篇一律,不能先声夺人。我的特点在修读过国学,且做过两年班长,估计其它考生都没有这种经历。再三思索,不知道将此呈现于何处,方能有四两拔千斤之效。茫然之际,找到建华老师,他看过之后,妙手点拔,告诉我插在何处,会自然熨贴,不会有突兀或故意显摆之感。果然,面试成绩又是第一,我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录取。当结果公布后,老师马上表示祝贺,并用了一句英文:seize the day,这是他以前推荐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有人译成及时行乐,正确的译文应为:把握当下。我马上明白他要告诉我什么。
魏晓铃
如实生活
大四时,在考研与工作间,我曾陷入长久的思索,面临着抉择的困难。我后来还是选择了考选调生。我一遍遍回味着牟宗三先生《五十自述》里的一句话:“人总须亲身在承当艰苦中磨练。”国学课程里,老师推荐此书,认为可以对治学问与人格分离的病症,还特别强调,中国学问并非在知识多少,它重在践行,落脚于如实生活。
大学四年,在外人看来,我有着华丽的履历:担任班级副班长、院团委组织部负责人、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等,荣获“院学生会优秀干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五四红旗标兵”“优秀毕业生”;获得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湖北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湖北省二等奖、普政杯·文政综合知识竞赛湖北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大赛优秀奖等。但我更看重的,在那些脚踏实地的志愿服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铁人三项骨干志愿者、第六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优秀志愿者、全国技能大赛专家会议会场志愿者,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
国学教育给我最大的启示应该是,要扑下身弯下腰,手脚都要落实,而不是浮在半空。
前天在人文楼遇到老师,得知我考取选调生后,老师以梁漱铭、晏阳初这些先贤的事迹鼓励我,令我感动不已。
湖北经济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