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才智AbilityWisdom2016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符号,其内蕴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意蕴。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校服的样式、风格、颜色、图案、面料等方面映射出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学校所追求的文化价值理念和期许的学生精神面貌,其反映了一个国家所追求的教育价值理念和一个国家服饰文化发展水准。一、民国女子学生装的以华服传承为主的亦中亦西民国初年至上世纪20年代,一种内蕴西洋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文明新装”在女学生中首先被推广开来,并成为当时女学生的追求。正如张竞生先生对传统服装的改良设想:“改良的古装……袄的做法要妥帖身体,是骨骼的美处能够表现出去”,“不用穿了袄后又穿褂与裙,只要穿一袄就够“文明新装”主要通过相应的收腰(省道的处理和转移)等方式改良了服装的合体性和穿着方式。此外,装袖也采用了西式服装的结构处理方法,通过“对照”与“和谐”两条规矩,从而达到灵巧、美丽、简便以凸显女子的服装曲线,但款式仍遵循中国传统服装的形式语言。正如张爱玲在《五四遗事》中描述的女学生:“一条黑华丝葛裙子系得高高的,细腰喇叭袖黑木钻狗牙边雪青绸夹袄,脖子上围着一条白丝巾”。另一种流行的女学生装则是改良中式旗袍。
这种学生装源于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从而成的新式旗袍,并成为当时流行的“校服”。改良的中式旗袍在色彩方面崇尚清新、淡雅。其实质是域外的服饰文化价值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一次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体,即,西方的服饰文化价值理念以内容寓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价值的外在形式之中。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虽然中国女学生装收到了较多的域外服饰文化的较大影响,但中国女学生装仍保留的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价值理念和外在形式。所以,从宏观视角来看,民国时期女学生装采取了批判式融合与吸收国外服饰文化元素的方式来显示自身独特的中国服饰文化价值底蕴。二、民国男子学生装对域外服饰的效仿民国时期的男学生装,主要是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西装这一服饰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对近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轨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维新派人士认为穿着西服可以促使国人学习西方的进取精神,可激发努力向上,雄武刚健的精神气质,孕育有独立的思想从而脱离奴性的思维惯性。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片面化,不过却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服饰的变革。另一种民国时期学生装的表现形式则是“中山装”。“中山装”不仅糅合了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男士服装的某些特定服饰文化价值理念,又不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价值的理念内涵。
中山装与欧美及东亚各国西服的最明显区别在他的立领是关闭式的,凸显了中国民族所内蕴的含蓄内敛之服饰文化价值取向。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当时不仅学生穿着“中山装”而且政府官员、文化人士纷纷穿着“中山装”。一时成为民国时期的风尚。也正因此,中山装成为民国时期三大男装款式之一。直到今天,中山装作为一种内蕴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符号流行在人民的生三、民国学生装的价值意蕴服饰作为一种外在的文化价值符号,体现了意识形态内蕴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的冲突与融合进程,它对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以民国时期为时间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服装的近现代化是中国服装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其内蕴的文化价值旨趣具有自身独特、重要的价值意义。民国学生装映射了民国时期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在“1840年之前,中国的思想文化比较单一。1840年后,由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的存在格局被打破,除原有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外,又相继出现或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本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历史中,统治阶级一直统领着国家的衣冠服饰标准。它立足于儒家“礼”的思想价值内涵,结合统治阶级立场,对服饰制造的生产、管理和穿戴以及样式、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了垄断性、阶级性、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
随着民国时期各种思潮的兴起,从“剪辫易服”以及西装的引入,长袍、马褂和旗袍不再是学生装的唯一选择。学生装从款式上也经历了一个从保守性的思维模式到简洁明快突出男女身体特征的历程。新式校服的穿着,在民国时期被视为一种新思想和新的社会文化价值符号。“一方面,它逐渐打破或解构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等级象征意义的桎楛,另一方面,其也慢慢地融入了现代的实用主义精神和新鲜的人性化审美观念,与此同时,它还表明了中国社会现代化服饰意识的初步觉醒,可以说开启了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现代化探索,为民族服饰增添了新鲜的活力”。民国学生装内蕴着审美美学发展趋势审美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意识的塑造。,审美美学的价值理念发展趋势不仅反应了审美活动的过程,又体现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真善美的追求致力于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满和群体生存的和谐,这既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所期许的理想场景。首先,民国学生装审美学引导人们造就完整人格。严格意义上的美是在审美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价值取向,描绘了人类生存完满性的终极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真与善只有在美中才能实现水乳交融。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抛弃了那种以单向度视角分析、观察世界的方式,培养和造就完整的人格。
多维视角的审美视角可以使人既享受感官层面的愉悦,又坚守道德良知。或者说,审美人最为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持善与寻真在求美中达到有机统一。其次,自由、民主的审美意识形态充分地物化于民国时期学生装这种形式符号之中。对传统服饰的改造不在固守原有的规制。从款式上看,喇叭形的身袖,领边,袖口和下摆的装饰也由繁入简,甚至直接不点缀边饰。最后,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审美美学的实用功能和意识形态价值的功能也有(下转90傅爱华【摘要】在我国民国时期,学生装在秉承自身特有的传统服饰文化意蕴,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服饰文化价值理念。这一特殊时期,服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呈现多种样态,并展现了特有的服饰文化价值之传承、融合方式。概言之,民国女子学生装以华服传承为主,男子学生装则体现了对西式服装的效仿。【关键词】民国学生装;文化价值;效仿【作者简介】傅爱华,女,1977年出生,湖南华容人,硕士,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制版方面的工作,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90才智AbilityWisdom2016重要发展。从简单的遮体和保守的桶装形式发展为三维、合体的款式。同时,民国学生装也一改传统服饰“保守、陈旧”的形象,充满了活力和现代的气息。
通过服装的多样性来展示自身朝气蓬勃的青春和独立人格。民国学生装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关于人文主义,其最直白的理解便是,它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因素,即,注重自身的独立性,发掘本真,还原自我真实色彩。在中国近现代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的独立性的意识逐渐浮现出来。这个时期在服装史上的特殊地位表现在:一是形成并建立了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关系,主要表现为西方的服饰时尚施加于中国的影响;二是现代通用时尚与中国民族服饰传统之间的交锋、征服与替换,现代通用服饰逐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两者又是合二为一的:空间上的西风东渐、中西交流也就是时间上的今古冲突 与转换。 在这个动荡的、百花齐放的特殊年代,青年人成为了 推动服饰潮流的主力军,自由、独立的意识形态通过学生装这 种外化的形式主义符号得以体现,大开大盎地打破了几千年来 “人分五等,衣分五色” 旧时代衣着制度。 结语 20 世纪的服装史展现了一部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相 互交往、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震撼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 交流的场景。民国学生装接受国外文化影响的痕迹显得尤为突 出。虽然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短短二十多年时 间,但这个时期的服饰文化将东方、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 化结合起来。
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所展现的经典款式和深刻的文 化内涵在中国校服文化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痕迹。 参考文献: 张竞琼.《西“服”东渐——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 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张竞琼.《从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 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张爱玲.五四遗事,《张爱玲名作欣赏》. 中国和平出版 社,1996 年版. 郑大华.《论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 天津社会科学,2006 注释:张竞琼.《从一元到二元 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 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112 张爱玲.五四遗事.《张爱玲名作欣赏》. 中国和平出版 社,1996 年版,310 郑大华.《论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天津社会科学,2006 夏目晶子.《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服饰文化变迁与社会思想观念》. 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9 张竞琼.《西“服”东渐——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 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2 工半读和学分制等,在对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注重实践及操作部分的比例,促使退役士兵不仅能够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应当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整个教育培训的过程,坚持实施科学化。
混合编班就是重 要的管理模式之一,这一形式下,退役士兵能够积极同其他学 院内一起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交流接受不同于军队 的多种社会思想及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退役士兵的就业。同 时相关教育培训机构还应当在完善的制度下,严格管理退役士 兵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纪律,保证其学习效率 (三)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在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 进行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的过程中,相关培训部门应在当地教育、 人力资源等机构的帮助下积极同当地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促使退役士兵能够在校企合作的制度下更好的参加实践和实习, 积极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升自 身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方向。在校企合作制度基础上,退役士 兵能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身的价值,也更能 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方向 和方式。而培训机构方面,可以在企业相关制度及经营需求的 影响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模式及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充 分发挥就业指导的职能。 加强就业指导也是促进就业服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在 进行退役士兵就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应积极同当地的就 业服务机构进行连接,以开展招聘会等方式,促使用人单位同 退役士兵之间构建起良好的选择平台,这部分培训机构在日常 工作中应注重退役士兵工作率,在推荐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对 退役士兵实施优先推荐的策略,同时还应当随时随地的将大量 的招聘信息提供给退役士兵,帮助其有方向的选择职业。
国家 在促进退役士兵就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极鼓励相关部门更 好的对退役士兵的就业能力及素质进行培训,还可以试试优惠 政策,运用相关法律法规,鼓励部分用人单位积极录用退役士兵。 结论 综上所述,退役士兵为我国的国防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在其退役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其职业技能及就业 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现阶段,应积极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 要求来制定退役士兵就业培训模式,并加强教育管理和就业指 张雪峰.退役士兵职业转向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新时期我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湖南大学,2011. 关于做好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J]. 天津 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08:2-4. 市政府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