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首先要明白国学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国学?
狭义上指的是:以先秦诸子和后世儒道二教及其衍生的学说,内容范畴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广义上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孝经》、《春秋》、《诗经》、《论语》、《乐经》、《尔雅》等。
“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春秋左传》、《尚书》、《山海经》、《永乐大典》、《战国策》、《吴越春秋》、《晋书》、《通典》等。
“子”:《老子》、《孙子》、《孟子》、《墨子》、《列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
“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选》、《乐府诗集》、《柳河东集》、《王荆公集》等。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儒家“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大学》则从修身说起,详细论述了达到“身修”前所要做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及“身修”达成之后的作为,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学,渗透着修身养性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知足常乐”可谓是养生长寿的不二法门,作为群经之首的《道德经》就是一部道德行为规范,是世人修身养性的传世经典,是饱含圣贤智慧结晶的精妙之作。
国学,体现出教学思想、君臣之道和统吸权谋。
兵家、法家的用兵之道和治国之道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战场之上运筹帷幄,靠的不仅是英勇,更是智谋:“治大国若烹小鲜单”的治国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过程。
国学,散发着天地之间的阴阳正气。“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学的核心内容,阴阳相调、天地运转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天地运转,化生万物,天地有正气,天地的德行是世人应当修习的道义准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