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络上涌现了很多"网红"名师。
比如喜欢针砭时弊、号召学生自己思考的浙江大学的党委书记郑强老师。把人生哲理讲的慷慨激昂的美女教授成果。还有用自己幽默的话语讲解古诗词,被学生们评为最有趣的老师的戴建业教授。以及把“法外狂徒张三”挂嘴边的罗翔老师。
这些老师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爆红全网,这也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不仅仅喜欢高颜值的网红,同样对有极高文化造诣的人有着崇拜、尊敬的态度,这是可喜的。
但有些教授走红之后却没有坚守本心,抑或才学未有精进、抑或德不配位,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令人唏嘘。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这是当年于丹在台上讲的一段话,她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那种正好契合儒家的温良、仁爱的神态以及柔和、闲适的演讲风格,当时确实给人带来了许多宁静之感,尽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鸡汤。
01 于丹的走红
1965年,于丹出生于北京,由于生于书香世家,受家庭影响,她自幼便酷爱国学,对国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1989年,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她开始参与一些电视专题片的策划,并于1995年开始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当时的于丹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国内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
她的成名,得益于《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始于2001年,主要邀请一些有学识的文化学者讲解历史知识,把中国的传统经典以一种平易近人、简单易懂的形式解释给观众听。节目自从播出后,广受观众欢迎,具有一定的观众群体。
2006年,于丹登上了《百家讲坛》,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放出了于丹讲述《论语》的专题节目,并连续播放了七天以后,大家才突然发现了这个满腹经纶,侃侃而谈的女子,并对她有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于丹又开讲《庄子》,再次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于丹也从此走红,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国学大师,到处给人演讲,以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
她把对《论语》、《庄子》的心得体会写成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心得》,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在2007年,于丹在作家富豪榜单上,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榜单第二名。
于丹成为了大众心中接地气的国学大师,所到之处,受到了听众热烈的欢迎。
在节目中,于丹用最简单易懂的词语一一对生涩难懂的《论语》进行了解读,并加入了她自己独特的见解,让观众们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学习国学的兴趣。
之后的几年,于丹给观众们解读了很多国学经典,这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古典释义在她的解读之下变得浅显易懂,甚至很多外国华侨华人都爱上了观看她的节目,并引发了他们再次重学国学的热情。
此时的于丹一心致力于宣扬国学文化,她表示人人都有学习中国文化的平等权利。
同时,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于丹著作的一系列国学经典解读书被印刷成了各个版本和多种语言,向海外发行,并得到了很多国际友人的热烈反响。
一时间,海内外民众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而于丹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名利,成为了新一代的国学大师。
确实,作为北师大的教授,她的讲课经验、讲课艺术何其丰富?何其富有张力,她能够把人民以为最晦涩难懂的东西变成最容易接受的知识,这就是一个好老师的最好表现!
因此,那个时候的于丹老师受到了万千学子和普通人的追捧,在那段时间中,网上全都是于丹老师的鸡汤文,各种营销号都是在鼓吹她的魅力。
02 于丹的人设危机
然而,于丹浅显易懂的讲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质疑,有一些学者认为,于丹的对经典的解析有些牵强附会,甚至有主观臆测的嫌疑。
从2007年3月初开始,有人就在网上言辞激烈地质疑于丹对经典的解读,认为她糟蹋经典,误导观众,让她从《百家讲坛》上消失,更有学者联名抵制于丹,表示“抵制于丹到底”。
连同老梁也对于丹做了一期点评的节目(复制地址查看)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544datde3&290&217.5&auto=0
于丹在普通大众的心中成为了国学大师,但在整个学术界,于丹并不被认可,甚至遭到了大量的质疑和抵制。
获得了巨大盛名的于丹开始飘飘然起来,她一边继续夸夸其谈地解读着自己对国学的见解,向人们灌输着“鸡汤式”文化,同时她讲的论语跟她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言行不一。
《论语》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于丹老师呢?爆火以后就耍大牌!
在于丹老师如日中天的时候,她被请到了伦敦去开讲座,不过她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仅仅是一名人民教师,她以为自己是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偶像,在伦敦期间,她住了三天,换了三个房间,就连最顶级的酒店都要被她给挑刺。
而且,她的耍大牌也弄得路人皆知,当时小崔想请她做个节目,但是于丹老师根本不理睬他,因为她觉得这档节目的等级太低,不适合自己,惹得小崔直呼:太难请了。
后来更是爆出了于丹老师痛骂助理和翻译的事件,只因为助理和翻译打断了她说话。不知道的人以为于丹老师已经成为了哪个国家的国王,这样的人民教师太过傲慢。
俗话说有文化不代表有教养,可能于丹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渐渐地,民众都发现了于丹的名不副实,也开始意识到她所谓对国学独特的见解其实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废话。于是不仅民众开始抵抗她,就连很多名人也开始批判她。可是于丹对此却完全没有反省,她甚至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在网络上批判那些嘲笑她的人。
如果说伦敦的事情让她灰溜溜的回来的话,那么第二件事情就足以让她钻地板缝了。
那是一次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那里的学子对于教师的水平具有极高的鉴赏程度,不是在网上爆红他们就会觉得你有水平。
因此,于丹老师再一次翻车了,她去给北大学子们开讲座,结果北大学子根本不买账,整场嘘声一片,甚至后来她还被北大学子轰下了台。这戏剧性的一幕着实让人隔着屏幕都感觉一个大写的尴尬。后来没过多久,北大师范大学也宣布免去于丹的所有职务,虽然原因不详,但相信和她的人品有关。
于丹老师冤枉吗?不冤枉。
她在讲《论语》的时候,每次都是一副舍己为人、为生民立命的态度,营造的是儒家学者的人设,但是很可惜,她自己做的事情根本就是和美德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人们逐渐不买账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首于丹的过往,无论对她的那些质疑是否真的存在,她确实普及了《论语》中的晦涩知识,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心灵的荡涤,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有所贡献,且功大于过,那也就没有在世间白走一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