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公众号“传统服饰”,作者“春梅狐狸”)
文 | 春梅狐狸
现在很少人可以懂得民国实在是一个如今看来有些矫枉过正的期盼全面西化的年代,所以常有一些如今看来颇有些惊愕的主张。
本文仅介绍“短装”运动中的一则(“短装”运动其实有很多),其中理据可与当代复古潮流两相印证,颇有趣味。
本文介绍的“短装”运动隶属于“大侠魂主义”,别听这个名字好像很中二,若是介绍背景就会发现人家就算是中二是非常成功的中二!
“大侠魂”的提出者安若定曾创办孤星社,而后创办铸魂学社,该思想就是他在创办铸魂学社前提出的,而后不断完善的,然后创建了中国少年劳动党。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建议自行解散,安若定成为政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安若定名字虽非响当当,含金量却一点也不少。
△ 《大侠魂主义问答》,1932年铸魂书局出版
△ 《大侠魂为三民主义之动力》,1934年铸魂书局出版
“大侠魂”思想并不好介绍,大约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尚武精神的、正面的、侠义的人格主张,退则“修业进德”,及“奖贤劝功”,并结合当时历史环境,主张进步,抗日救国等……
前面说这么多废话,是因为大家明白“大侠魂”的“短装”主张和民国很多西化主张一样,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之中,他们并非不懂得中国的传统,而是时代特有的一种迫切求成、急于摆脱落后困境下的集体迷惘。
所谓“短装”主张其实就是要抛弃“长袍大褂”。
其实“短装”具体为何,安若定和柳非杞(相关论文作者)都没有说清楚,这只是一个相对于旧式“长袍大褂”而树立起来的概念。所以名为“短装”的主张,实际是废除“长袍大褂”的思潮。这其实和当时许多“短装”运动类似,无论是要求女性弃旗袍,还是要男性脱长袍,都是对当时流行服饰的“破”,至于要“立”的东西嘛,大家都没有想好。
“长袍大褂”虽然不同于现在的古装潮流,但是安若定提出的几个“反XX”却看起来很是通用:比如相对短装束缚所以“反生命”;多层穿衣保暖性却不如新料子,却有昂贵必须所以“反向上”;旧式服装影响民族心理所以“反创造”。
△ 1934年天津古亚商行老照片
△ 1937年,大连,满洲基督教教育观光团
△ 1934年,澳门,马礼逊牧师逝世百周年纪念会
将服装和民族心理、民族生存联系在一起说的,安若定并非第一人,却也不是最后一人。甚至于,安若定也和很多服饰主张的人一样,认为服装在民族复兴上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乃至于上升到某种责任的地步。
你以为是榜样的“和服”却是他们眼里的末流。
最为有意思的是,现在许多复古服饰的潮流很喜欢谈到的和服,却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异端(当时朝鲜半岛已沦陷)。是当时全世界日盛一日的“短装”潮流下的末流,并且连日本政府都不用和服式礼服了。
△ 2014年,日本皇室游园
△ 日本众议院
由此还提到了,民国政府只提出了剪辫,却没有强行剔除服饰中的“满装”痕迹,也就是很多人现在仍心心念念的那些。还提到了一遍遍被很多人拿出来炒冷饭的民国初期有人穿“和尚衣”充当“明服”,以彰显反清思明、恢复汉家礼制的意思。然而作为1934年的主张,他们作为亲历者表示那些“冷饭”其实“如昙花一现,不久即灭”。
至于那些“和尚衣”兴而湮灭的原因,安若定地说得十分明白,应当全文码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本来服装功用,犹如器具功用一样,由帆船而到轮船,由油灯而到点灯,由弓箭而到枪炮,以至由土服而到西服——世界装,原有绝对科学的根据与一定变化的顺序。文明的潮流与世界的趋势,虽有大力,莫之能挽。这在我们亦并不是数典忘祖,喜学洋化;但我们今日亦何能列鼐而食,与穿起马连良梅兰芳底古装来呢?
——安若定《大侠魂之短装运动》
这其实讲的就是服装作为日常极为实用性的东西,应当顺时代潮流发展,否则即便多么努力也是无法逆转时代对服饰的影响的。
△ 梅兰芳《葬花》
今日的中古,是“短装”的中国!所以式微的另一方成为运动的主张者
为了用以弥补“短装”概念的模糊,安若定提出了一个“世界装”的概念,相当于广义的“西装”。并举例说明“短装”的概念之广,可以是中山装、学生装、西装,甚至于猎装、童子军装。他认为须先“提倡短装”,而后才能“统一短装”。
△ 1934年杂志封面
其实将“短装”换成“古装”和今天何其相似,当然就撰写运动文章绝对不及安若定一二分的。安若定革命出身,一路创办学社和刊物,直到创建政党,以笔为戎经验丰富,政治思想上有血性的一面却也绝非幼稚之辈。所以两者看似只是装错了内容物的却惊人相似的主张,其实是本质不同的。
“短装”对于当时的民国、当时的世界,的确是真真正正的潮流。而安若定所要的“短装”即是今日之中国,其实建国后长袍大褂及旗袍就陆续退出了舞台,作为全国政协的安若定是看到了这一天的,也就再无人主张什么“短装运动”了。并且就像柳非杞所说的那样,他们并非只是想要“固有的短装”,更要“摩登的短装”,这完全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啊!
△ 1949年10月1日,叶景吕在照片说明里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自那一年以后,他的照片里就难见旧时的长袍造型了。
△ 淘宝男装页面
1934年的主张,八十多年后的今日看来,真是沧海桑田啊,颇有几分以古鉴今的味道。只是这个古不久远,这个今亦很快作古了。
——完——
(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本文首发公众号“传统服饰”,原址:大侠魂与短装:一个宁要洋装不要长袍大褂的民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