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那么,国外的孩子究竟上的是怎样的“劳动课”?除了劳动时间上的差距,世界各国的劳动教育还有哪些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芬兰、日本、德国、英国和韩国的劳动教育特色。
美国:围绕生涯教育开展劳动教育
美国的劳动教育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课程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基于成为家庭有效成员的劳动教育;
二是基于就业的劳动教育;
三是基于公民培养的劳动教育。
学生通过劳动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接触当代社会形形色色的职业,以保证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兴趣、资质与特长,学习到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经受一定的劳动锻炼,从而在中学毕业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或继续升学。
职业认识阶段(k1-k6) :通过学习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自我认知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劳动的价值,提高儿童对职业的了解。
职业探索阶段(k7-K10): 通过职业探索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并开始在职业群中做出尝试性的选择;
职业选择阶段(k10~K12):帮助学生在其选择的某些职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逐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搭建阶段(高中阶段以后):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搭建学生搭建与规划职业生涯。
另外,美国教科书上对学生各个年龄阶段应承担的家务有明确规定,这是未来独立自主的进行生涯规划的基础,美国劳动课程还列出了k12之前的家务清单:
美国劳动教育课程与其它基础素养教育是相互交织的。通过多样活动的形式,把体育、艺术、爱国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在劳动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合作和责任意识。
同时,面向生涯教育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步入大学或进入社会之前,对于职业选择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选择。
芬兰:悠久成熟的课程历史和评价体系
芬兰劳动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包括手工课、家政课、编程课程及综合课程等,其手工课有着150余年的发展历史。芬兰劳动教育不仅注重对于某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并且发展孩子的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手工课
始于19世纪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芬兰规定每年级每周手工课的最少课时标准:一、二年级1节,三至六年级1.25节,七至九年级2-3节。目前,芬兰手工课主要包括两大门类:一类为针织、缝纫、布艺等在内的“轻手工”课程,另一类为木工、金属技工、电子等在内的使用机械设备的“重手工”课程。
家政课
芬兰规定7-9年级的必修课程,每周至少1小时。
主要涉及三个主题:一是食物选择与食品制作,学习食材的准备和烘焙制作技能;二是与生活起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合理地使用水、电、天然气、洗涤用品等资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承担在家庭中的责任;三是家庭消费和理财能力,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获取最新消费信息的方法,反思媒体对个体和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了解金钱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等。
编程教育
与其他欧洲国家将编程作为单独的专门的课程相比,芬兰更倾向于将其融入到手工、数学等不同学科中来开展,这也是其编程教育模式的独特之处。如三至六年级的手工学科,要求学生探索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相关工具设计与完成手工作品;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则要通过编程来更好地设计作品等。编程教育的融入进一步增强了手工教育的科技属性。
综合课程
除上述课程之外,每所学校每学年需保证开设一门每周一课时的综合课程(跨学科项目课程),要求贴近实践、贴近社会,以问题或现象为导向,反映出劳动教育的特点。可以与手工课结合,以学生完成某一作品为结果导向。例如,学生设定目标为用3D打印技术制作某一作品。学期初,学生需撰写设计计划,可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帮助并指导学生完善设计计划,在此基础上,学生推进并完善设计工作,最终完成目标作品。
芬兰的劳动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开展具有借鉴价值。
首先,芬兰劳动教育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培育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这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学生的劳动观念如何培育,如何将劳动价值观融入课程之中。
其次,芬兰劳动教育中的手工课与数学、艺术等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芬兰将编程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设计理念具有特色,可为我国中小学编程课程的开设带来一定启示。
日本: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
日本劳动教育除注重课程学习之外,更重视学生参与劳动体验。
在家庭中,日本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学会自己淋浴、擦身、换衣服、整理床铺,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帮助家长烹饪、做料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学生在家帮助饲养小动物,有的在家帮助种菜养花、修葺草坪等。在日本家长看来,从小培养孩子这些动手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不可或缺。
在学校,劳动教育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由小学生轮流分配,午餐吃完后,值班学生还要将餐具整理好。学校校园、厕所、教室清洁卫生以及其他清洁包干区也都由学生轮流值班完成。通过大扫除,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奉献的喜悦,懂得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此外,有的学校有自己农场,学生们都要按照分配的任务在学校农场帮助收种蔬菜与农作物。日本许多中小学食堂里都有孩子们自己种植的新鲜且环保的蔬菜。还有些城市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接受劳动锻炼。
家政课
小学生的家政课包括烹饪基础、衣服整洁、房间舒适等内容。
烹饪基础要求孩子对烹饪感兴趣,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煮、炒等烹饪技巧,学会蒸米饭、做味weizeng汤,安全卫生使用相关工具等。
衣服整洁要求学校要指导学生洗衣服,缝扣子、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锻炼孩子手、脑、眼动作的协调能力。
房间舒适是指,学校要指导学生进行对房间进行大扫除,学生要自己完成校园环境的打扫工作,毕业时清洗课桌椅,将干净的学习环境留给学弟学妹。另外,学生每天都要打扫厕所,一方面可以学习厕所的打扫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各种工作都有辛劳和厉害的地方,工作没有贵贱。
午餐教育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由小学生轮流分配,午餐吃完后,值班学生还要将餐具整理好,并分工协作进行20分钟的大扫除。通过大扫除,让学生们感受到奉献的喜悦和意识,懂得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田地教育
许多日本中小学校有自己农场,学生们都要按照分配的任务在学校农场帮助收种蔬菜与农作物。日本许多中小学食堂里都有孩子们自己种植的新鲜且环保的蔬菜。还有些城市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接受劳动锻炼。
让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和家庭生活,是日本劳动课程体系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当代中国都市年轻人借助日本的整理术给新家焕然一新的时候,我们期待中国的家政课能够和孩子们的生活离得更近一点,希望家庭劳动课不仅是拍照片和做样子,而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德国:劳动教育渗透于多学科直通社会生活
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并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德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名称不一,一般叫“常识课”,在1-2年级与德语课合并,3-4年级才单独上课。
课程设置
德国具有十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他们的学生从小学毕业后就会正式接受职业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有充足的时间进入企业和工厂实习。而德国中学劳动课的设置有四大类:技术、经济、家政和职业。
专用教室和实习制度
德国劳动教育的专用教室,不仅设备齐全,而且设计讲究。据介绍,全德有五种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即金加工、木加工、烹饪、办公室管理、缝纫和编织。这说明德国比较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课程以制作为中心,课程成果与产品密切相关,借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
此外,德国中小学还生还要亲自到企业实习。学生进入工厂,和工人一样上下班,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从而了解相应的工作和职业。期间,老师一周去看两次,结束后学生作汇报,老师作总结。
师资模式
德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教师培养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在结构上以专业职业化为基础;第二种以一体化的综合课程为基础,多学科劳动教育为学习主线。在德国当一名劳动教育教师,从小学到大学要念19年(小学4年、初中6年、高中3年、大学6年)。
德国十分重视劳动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学科的专业实习,也包括在校实习、社会实习以及独立劳动实习。教师必须在各类教学范围和学习场所同时具备了高等教育教学法和职业经验,才可能定向成为劳动教育的教师。
德国的”劳动教育教学法“,体现了教育方法的深度钻研,其理念例如强调和实践的联系,对标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的发展,和现在我们提倡的“项目”形式,异曲同工;而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培养,师资模式,这些都是德国劳动课程体系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英国:当烹饪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英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共性内容是烹饪,而且英国还把烹饪教育“课程化”,规定为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且通过的必修课——不及格需要补修、补考,否则不能毕业。
由于烹饪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而且还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所以包括英国心脏基金等在内的50家健康机构、教师工会、儿童福利机构、妇女协会等,都要求学校强制推行烹饪课。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了预防和减少学生肥胖,经过大量前期调研和多番专家研讨会论证,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DCSF)2008年1月22日宣布,从当年9月起,将烹饪课列为11至14岁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部要求中学生学做英国传统菜肴和来自其他国家的美食,核心是“8个菜工程”。在每周至少两次的烹饪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会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制作蔬菜沙拉等健康菜肴。在年终成绩单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烹饪课成绩。如果这门必修课的成绩不合格,得补考。
而在2013年颁布的新的国家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必修课程烹饪扩大至小学——从2014年9月起,英国7岁至14岁的孩子必修烹饪课程。新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14岁时要能够做出不同种类的20个品种,比如馅饼、炒菜、咖喱饭等。
其后,英国政府又规定,从2015年9月起,4岁至5岁的幼儿也得学习烹饪课程。当然,是简单的内容,比如教育孩子大致识别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热量大小等。
韩国:劳动教育从幼儿抓起
韩国的劳动教育注重从幼儿时期开始抓起,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韩语里称为“勤劳精神涵养教育”。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通过小学的“实科”课程及初中的“技术·家庭”课程,从“家庭生活”及“技术世界”的两个维度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包括劳动体验在内的多样化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形成对于职业的正确价值观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职业前途的能力。
学前阶段的劳动教育
韩国教育部专门组织编写了“幼儿勤劳精神涵养教育课程”,通过开发方案、适用运行、效果评价、最终构成四个阶段,对幼儿劳动课程进行了设计。
该课程方案将“勤劳精神”的内涵确定为9种要素,即自我理解、效能感、尊重、自我调节、专注投入、勤勉、责任感、挑战意识以及合作。课程分别针对3岁、4岁和5岁的孩子,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即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世界理解、工作的个人价值认识、工作的社会价值认识。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体验型学习、利用相关器材的智能学习、增强沟通与意志决定力的讨论学习、以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等等。
此外,韩国教育部还专门针对幼儿家长,编制了幼儿劳动教育的辅导材料。从家庭生活、社区体验、媒体体验等几个方面,对父母应如何引导年幼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培养子女的劳动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设定实际的场景案例来逐一进行解说和指导。
中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
根据韩国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被纳入小学的“实科”课程以及初中的“技术·家庭”课程。
“实科”课程在小学的5、6年级开设,“技术·家庭”课程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均有开设。这两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未来技术与职业生涯的理解与探索能力。课程内容的单元设计比较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也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
韩国中小学课程还在“创意型体验活动”这一板块当中将劳动教育纳入进来。其内容形式分为四种:自律活动、社团活动、义务服务活动、职业前途探索活动。其中社团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实习劳作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木工操作、手工劳动、设计、制图、机器人制作、机械装配、模型制作、室内装修、美容等等。学校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相关的技术技能,并在劳动中形成良好的勤劳意识和行为习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