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安 编辑|朴芳
受各项新规影响,一大波真人秀综艺或是退居二线,或是走在“从台到网”的路上,更有不少走到了停播的终点。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类综艺的逐步崛起,同时霸占着电视与互联网的荧屏,从刚上线的《见字如面》第2季,到即将播出的《百心百匠》,此外还有不少卫视综艺、网络综艺也在进行着尝试,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到《向上吧!诗歌》、《少年国学派》、《国学小名士》、《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诗词天下星》、《成语中华》、《喝彩中华》……
从《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到《儿行千里》、《阅读·阅美》……
想必大家光看名字可能已经乱了,根本分不清这么多跟风和模式类似的节目。越来越多本质上雷同的文化综艺霸占荧屏,不免也让观众审美疲劳。
文化综艺的“黄金时代”
众所周知,文化类综艺曾经有过“黄金时代”。
央视一直走在大力发展文化综艺的前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传播旅游文化为主旨的《正大综艺》掀起了收视的高潮,还诞生了“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的标志台词。
紧接着推出的《幸运52》更是让主持人李咏成为了内地娱乐主持第一人,还有以整个家庭为受众的《开心辞典》也曾红透了半边天。
2013年各大卫视接连推出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让文化类综艺集体“回春”。
以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领跑,收视率一度飙升至全国第四的宝座;央视紧随其后打造了以“传承汉字”为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荣获2013年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人文节目奖”,甚至带动了别的地方卫视: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等。
而文化综艺真正在真人秀节目堆叠的市场中劈出一条路的,还是前段时间的三档节目:《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
2016年年末在黑龙江卫视播放的《见字如面》,以“综艺界的一股清泉”而闻名。一位朗读者,一封信,一个麦克风,不多的观众。极简主义的舞台画风反衬了节目组在选择书信时的良苦用心,名人的有趣传闻,平凡人的琐碎生活,或是爱恨离愁,或是家国大义,彼此间有遥遥相对的呼应。
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今年春节期间创造了多个收视奇迹,其总决赛的收视率全国第一,高于大热的流量剧。节目中“00后才女”武亦姝以《诗经·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证明了她超强的实力和丰富的诗词储备,被网友赞誉为“满足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朗读者》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董卿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以“一个人,一段文”的形式带来美好和感动。节目是以“嘉宾访谈+朗读”的形式进行的。第一期中的大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在访谈中,观众窥到他依旧如青葱少年的热情,窥到他曾经对浪漫与爱情的追求,窥到他对自己事业的坚持与热爱。这些深埋在作品文字中的情感与过去,被翻上明面之后,更加动人且回味无穷。
文化综艺同质化严重
就在观众认为精品高端的文化综艺即将在综艺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时,其本身反而走进了一个“同质化严重”的怪圈,并且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爆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学诗词成语、重汉字听写的节目便此起彼伏地出现,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歌》、江苏卫视的《成语中华》、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
此类节目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围绕的点大多是诗词成语、民俗国学,以问答或是攻擂的形式,再配上嘉宾的点评、专家的解读,就像是一个节目的不同版本。
而当节目组开辟新思路,把背诵书写的形式转变成了朗读感受的形式后,诞生了《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不少卫视又开始进行跟风:湖南卫视的《儿行千里》、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
此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于是就有了《非凡匠心》和《百心百匠》。
无论是以“离家”为主题朗诵家书的《儿行千里》,还是选择将美文和其背后的故事告诉观众的《阅读·阅美》,亦或是近日刚开播的《见字如面2》,都是以朗读的方式进行,主打煽情,要感动要泪点,新不新或创不创新不重要,题材有热度就够了,这才有了如此大同小异的节目。最终观众看的不是节目,反而是请到的嘉宾,倒是毁了文化综艺该有的格调。
观众观看“清流”节目时的心态,就跟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偶尔吃了一碟青菜一样,感到新奇又美味。但是如果观众的新鲜感逐渐消退,而文化综艺依旧没有创新的话,就很快会获得再次沉寂下去的结果。
因此,如何把青菜打造出煎炒烹炸各种菜式,而不是只维持着一种口味,就会是突出重围、全新发展的根本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证明了它的迷人性和时尚感,是在当今社会也能有独立空间的,因此五千年的文化拿来做节目,本该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的。怎么现在节目组反而注重在几个已经翻红的点上呢?
比起一味地跟风但是灰头土脸地扑街的结果,文化综艺节目只有接地气赢得观众的共鸣,创新节目模式制造新的看点,才能获得持续的吸引力,在综艺市场上站稳脚跟跟娱乐节目博弈。
正如老话所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吃的是庸才,第三个就已经是蠢材了。任何题材的节目都经不起井喷式地耗着,白白浪费了它本身的生命力,最终得不偿失,被沼泽吞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