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学热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国学热现象.doc(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如何看待国学热现象:何谓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认为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但国学是不能和儒学或经学化等号的。它包括我国传统的哲学、史学、文学等。而“国学热”简单来说即是一种探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学热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以河殇为代表,而后90年代国学热进入公共领域,以人民日报发表的久违了,“国学”为标志,2004年,对读经事件的争论,甲申文化宣言的签布,与原道十年纪念这三件事,预示着另一场国学热的开始,而后06年的百家讲坛等事件使国学热持续升温。 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呢?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和我们这个正在迅猛发展着的国家有关。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极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国民开始越来越重视文化道德法制层次的东西。我国打开国门发展经济,在接收西方的文化的同时,对自身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的欲望也相应越来越迫切了。其次,临近国家,如日本,韩国不仅在经济上迅猛发展,对社会文化塑造的重视,让我们感受到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寻根)的重要。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逐渐清晰,这种国力的日益强大,更加需要一种“文化认同”,要拉近国家与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光靠经济是不行的,必须有某种“文化认同”,形成“公共性”。
最后一点,我认为必提不可的一点:当今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严重,人们感伤“小悦悦”惨痛命运的同时,更慨叹社会的冷漠,人情的缺失。不仅如此,当今社会,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横行,人们渴望从传统的仁义道德中唤醒人们的意识。 因此,我觉得国学热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不该遏制和批判的。但是,现今掀起这股热潮的方式我真的不敢苟同。 儿童读经、大众理解国学经典、评选“国学大师”、重建私塾,重设传统节日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用来给312岁的儿童背诵。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过,让那么小的孩子,在没有什么生活经历和人生看法的情况下就去记诵这些“经典”,这样灌输式的方式无疑会让学生很反感,并且不能真正理解国学。再来看百家讲坛,这种给大众讲解国学经典的方式,由于与现代的传媒渠道结合,起初还是得到很多赞许的,但我觉得,把国学搬上电视,并不等同于传统文化就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方式反而有可能让本是神圣的纯学术变得庸俗化,娱乐化。易中天的品三国,很多人是很喜欢读没错,可是它却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原作的创作意图。
我们看过易中天的百家讲坛就会发现,他刻意地把三国通俗化了,有意思是有意思,可是那种感悟书本的领会没有了,更加快餐化了。再说于丹的论语心得,很多人直言不讳,说那是心灵鸡汤,为了迎合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而对论语作了解读。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丹的做法,无疑对人们自身去理解论语是不利的,极易造成误读。很多看了易中天讲三国的人,就不想去看原著了,他们按照易的想法去理解这部经典之作,也就不能形成自己心目中独有的“诸葛亮”了。不可否认,百家讲坛的初衷:让老百姓一起来看国学,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电视台还是忽视了。关于重设传统节日,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前些年,就端午节的起源问题,韩国已经发表申明认为是他们的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对传统节日的设定,那将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我想仅仅重设是不够的,因为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也是我国人民情感的延续,这样的身份认同,如果被忽视,就会造成人心灵的荒芜。像春节,中秋,除夕,端午这些古老的节日,是咱们老百姓心中极具温情,贴近生活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当今,我们悲痛地发现,很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热情日渐减退,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甚是推崇。
对西方文化的认可不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此而淡忘了我们自己的节日,遗失了我们自己的根,就不应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学热的兴起也是十分必要的。 既然国学热是必要的,而上述的那些方式又存在着问题,那么我们要怎么改进,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呢? 我觉得,首先要分析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在历史时代洗礼后的优秀的文化加以发扬和传播。并且时刻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注入适应社会的理解。我们可以从教育入手去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很好的。我们发现现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办,那么,作为儒学源头的我国,又有什么道理不去开办这样的学校,让国人去学习呢?光办孔子学院,当然是不够的,国学并不只有儒学,我们还可以把国学融入到我们的课本中去,只是不能只要求学生们背诵,对于国学的理解,更加重要。就像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是火了,可是真正有几个人看了节目后静下心来去读那些经典呢?我想很少吧。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从中学开始,在高校强化,大学的学术环境是相对自由的,而不是把这种教育强加到什么都不能理解的几岁儿童身上。 我国的政府可以颁布政策,鼓励国人学习、探讨国学的行为。就拿儿童举例吧,因为西方文化的传入,儿童被家长要求学习钢琴等西洋乐器,而对我国传统的乐器的学习则不在乎。
这样的大背景下,学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学古筝等民乐的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我们的民乐会越发萧条。就这个方面,我国的相关机构,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比如考试加分等)来鼓励孩子们学习民乐,让我们的传统乐传承下去。再说传统节日,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这些节日的重设和节日活动的鼓励举行来提高民众的积极性。国家的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国家的政策鼓励一定要正面积极的,而不是强制的,不是为了迎合政治的强行灌输。国学(或其中的儒学)不能成为一定阶级进行政治教化的工具,而应该是相对自由的,活跃的。 除了教育界,政府可以做出努力外,文化界本身需要做的更多。文化界可以举办各种交流、探讨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可以与社会的先进媒体相结合,但要注意不能只为强化舆论和娱乐效果,而要注重实质。真正让社会大众意识到国学的重要,而不是强硬的灌输国学知识。 综上,我认为国学热的出现是必要的,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但是如今它的表现形式是存在偏差的,我们要积极研讨正确的,符合历史潮流的方式去顺应时代发展,让我们的国家传统文化发扬得更加深远。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3欢迎下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