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初高中已经感受足够多的文理科学术氛围,所以无论是选择本科院校还是读研院校我都毫不犹豫地选了艺术氛围更浓郁的美院,高三那年我放弃了厦大等学校选了国美,读研这年为了金匠我放弃了QS19的offer。
历数我待过的三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国美、H·ART、金匠,感受了不一样的教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
01从国美到H·ART再到金匠,三者区别还挺大。
逛逛涂鸦墙
说起国美,它是我的母校也是我艺术的基石,本科国美教了我很多绘画技巧,那四年我掌握各式各样的技能,提交大大小小的作业,虽然画起来确实很累,但量变产生质变,我的众多绘画技巧、构图能力与审美都是在国美成长起来的。
而在H·ART,教会了我在这些艺术基础之上去进一步地探索,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上课时老师常常会一对一地与我讨论许久,从我本身讨论到我感兴趣的内容再到我的作品。
现在想来H·ART更像是一种过渡吧,把我在国美的学到的技巧与我即将在金匠学习的自我探索结合起来,并让我能缓慢适应这一转变。
校园一景
金匠这一学期课程安排主要是小组导师课与讲座结合,期间会穿插各种实践课程,比如木工、激光等课程,让我们能通过技能学习去产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而金匠第一学期是不打分的,只有第二学期与第三学期的课程会决定你的绩点,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放飞自我,尝试各种类型的项目去寻找自己的风格。
所以关于金匠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大家可能也能猜到一些了,比起复杂、炫技流的作品,金匠老师更关注鲜活的、属于你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甚至有时候他们会大力赞赏简单的东西,认为这种产出的表达是很明确的,在他们眼中,艺术并不是殿堂上的东西,能清晰传达创作者思想,然后某一刻牵动观众的共鸣,那就足够了。
当然初期到金匠的我并不能完全消化这一理念,但某天我去参观泰特现代美术馆,亲眼看到了极少主义的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的作品时:
卢齐欧•封塔纳的一刀
我好像懂了。他画布上的这一刀在同时代画家们费尽心思把大量色彩堆叠到画布上,并期望在有限画布中创造更繁复视觉体验时,斩破了被画纸限制的二维世界,艺术从此进入三维,抛去艺术性,这刀也同样为他斩下了1.85个亿,不可谓不成功。
这便是金匠老师所欣赏的,比起大众主流审美,金匠老师更希望培养出的是艺术家,一个能通过简单明了的内容,表达自我的创作者。
02英国留学,治好了我的内耗。
先说学业上的体会吧,过去在国美时,会感觉老师把我们保护的非常好,无论是定题还是做调研,一切都有老师们保驾护航,他们会希望我能想清楚自己做什么,把东西都准备好了,确认不会出错再去做。
这样虽好但有时候我会陷入思虑过度的陷阱,总怕自己的想法不够好,花很多时间去收集思路与灵感,但要把内容都想的清清楚楚了,又感觉好像这个主题没有那么好,是不是应该换一个。
难得的晴天
想的太多的副作用是行动跟不上,真要说就是害怕犯错吧,遇到挫折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考虑不够周全,一般得DDL来了,实在没时间纠结才会心一狠把作业肝出来。
但在金匠这边,他们补足了我这方面的不足,希望我能先行动再思考,犯错在老师眼中也是一种可贵的锻炼机会,实在遇到困难去找金匠老师就得了,前几天我们的项目需要一个很大的容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尺寸,和老师一沟通,他就带着我们手动做了一个,无论是处理速度还是执行力都杠杠的。
这种行动力极强的教学模式很好地改善了我的拖延症和空想主义,极大减少了我的内耗。
四处逛逛
生活上,英国人也挺有趣的。
在留学前我gap了一年,我们家是那种比较小的地方,大家的观念也比较传统,虽然我爸妈是很支持我的,但会有邻里开玩笑说我那一年就是在家闲着,啥都不干。
那时我还有点小小愧疚,好像别人都安排挺好的,找工作的工作、升学的升学,然后我来H·ART又晚,做作品集也不够肝,最终导致gap year。
出来后我的外国同学和我说了一番话,他们说看很多中国留学生年纪其实都不大,跟英国就业多年选择读硕士的人很不一样,你们真的想好为留学付出那么多,是想学习什么,获得什么吗?
会不会有些茫然,不能明晰自己的研究方向,学起来也比较辛苦。
压力大就看看河
我就想到其实在父母眼里,我也是一个刚毕业,不太了解这个世界,不能明确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绝对正确的规划的小孩,所以无论我当年gap year还是后续发展,他们的态度都是我想做什么都支持,选择什么样的路都没关系。
我只是被同龄人的压力以及所谓的“普适价值观”裹挟地太过,以至于看到别人读研了自己也不敢落下,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内耗,但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狭隘,可以对自己宽容一些。
03现在看待世界多了一个视角。
出发前,家里长辈担心我独自一个人在英国,会不会遇到安全问题,但真来英国后,发现这个国家和我想象中挺不一样的。
美术馆定期办的免费素描活动
有一次,我在逛涂鸦墙时在一个桥底看到了一个女流浪汉的小床,可能因为有桥遮风挡雨,小床很干净,还铺着白色的床单,和我想象中的流浪汉很不一样。
在涂鸦墙附近也会看到不同的人带着小孩绘画,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免费的画布,在这涂鸦或者参观别人的作品,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
还有一直到深秋还常青的伦敦草坪,过去很长时间我对草坪的印象都是“小草很脆弱,请不要踩踏它”,在我心中这是如同花卉一样需要保护的景观。
金匠的大草坪,很适合坐上面写作业
但在伦敦的草坪上总是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人在上面绘画、有人在上面躺着、还有人在上面遛狗,甚至我们老师还组织着我们跑到草坪去上课,对于伦敦人来说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国家,草坪不过是晒太阳的一个场合。
包括说伦敦有不少免费的美术馆,馆内还会组织免费的素描活动,年轻人、老年人,专业人士、业余人士都在这里,我也曾加入其中,享受着这种对艺术喜爱的氛围。
或许是因为人口少,大家压力不大,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在英国这段日子感觉对很多东西都袪了一波魅,美好的事物并不昂贵,它甚至是免费的,重要的是你要有享受的心。
这个氛围谁懂
就像曾经在金匠上的一节空间设计课程那样,看PPT、看数据,是感受不到空间的存在的,那节课老师带着我们在大课室中蹦迪,用跳动的身躯、挥洒的汗水去感受空间的存在,并记录自己的体会。
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空间,我们的身体与灵魂是最好的感受物,而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美好都是免费的,尽情探索就是了。
如果你还有更多艺术留学,或者考研、保研、申博、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