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论坛成功举办

“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论坛成功举办

“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于2022年12月4日在线召开

为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交融、良性互动,促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化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研教委”)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部联合主办了“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论坛。论坛于2022年12月4日在线召开,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相关领域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讨论,上午和下午分别有超过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关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老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与社会人士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本论坛的直播。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副校长张淑林教授主持。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丁雪梅教授和研教委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研究员分别致辞。丁雪梅代表学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发展专业学位是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建议对标党的二十大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共同打造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惠琴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她希望与会专家能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攻克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学位与教育网_中国学位教育_中国学位

张淑林主持主旨报告环节,2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马永红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参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逻辑,并提出强化多维协同的顶层设计、创新特色培养的战略发展路径、深度产教融合的实践行动路径等关键路径选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聚焦教育博士培养,分析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相关政策、发展趋势,并以北大教育学院教育博士项目为主要分析对象,思考“应用型”的内涵,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提出学术性博士要加强实践,应用型博士要加强理论,并从课程、作业、培养过程、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教育博士培养提出建议。与会专家及观众就研究生教育的“困惑”、教育博士的问题意识、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的衔接机制等问题与主旨报告嘉宾开展讨论,刘惠琴倡议需要总结中国的理论和案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学位_中国学位与教育网_中国学位教育

马永红教授 陈洪捷教授

论坛主旨报告

研教委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锋亮教授主持了“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变革”的专题研讨,5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刘冰峰教授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藤蔓式多源协同”育人大平台,以“特区+项目”双机制,快速响应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举措,包括修订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打造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并结合多个项目案例介绍实施效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教授梳理了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培养逻辑,提出要科教一体、产教融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针对模式不适合、导师不适应、平台不适配的问题,提出把企业攻关课题作为研究课题、聘请学校企业两个主导师、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等改革举措。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从教育博士难毕业的问题切入,认为教育博士是不同类型的博士,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博士学位,通过分析学术活动与教学水平的矩阵图,建议教育博士的自反性实践与学术训练需要高度统一,并建议在培养过程中需凸显教育博士的特色优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副主编骆四铭分析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及其建设,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角度回应“钱学森之问”,建议需要从目标定位、按需设点、招考方式、培养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帝伊教授总结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教育模式、育人方式、教育管理维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在构建“四链融合”机制、实施“五项衔接”培养方式、构建“六维贯通”育人新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与成绩。与会专家及观众就校企合作中的导师指导、中小企业校企合作困境、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运行模式、教育博士分流退出机制等方面与嘉宾展开交流。

中国学位_中国学位与教育网_中国学位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赵世奎主持了“专业学位的质量保障与机制创新”专题的研讨,5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教授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承担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时代使命,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建立正确的使命观、职业观和发展观,并结合实践系统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如何把好导师建设关、课程教学关、专业实践关、学位论文关、职业衔接关。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罗英姿教授从个体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基于“输入-过程-输出-发展”框架对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提出增强校企合作动力与深度、聚焦职场人士教育需求发挥专业学位特色、提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美誉度等建议。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王顶明教授从学科专业类型、招生主体、生源对象、考试方式等角度介绍了研究生招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分析了研究生招生的科学性与公共性问题,建议研究生招生改革要找到效率与公平、个体与社会的平衡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彭湃副教授剖析了开放教育体系内涵并阐述了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的若干表现,从学理、实践和比较的逻辑阐述专业学位教育开放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历史、体制、治理、水平与认识等角度分析了封闭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教育的开放路径设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王传毅副教授聚焦不同类型的实习形式,实证探究学科特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影响,发现实习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正向影响,且实习活动越嵌入真实的工作场景,正向影响越大,并基于该发现从政府、高校、行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与会专家及观众就东北大学宝马项目轮岗机制、工作经历时间与工程博士能力提升的关系等方面与嘉宾展开交流。

中国学位与教育网_中国学位_中国学位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健教授主持了“专业学位的国际经验”专题的研讨,3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研究员发现世界各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并基于国际数据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进行预测;他还指出各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层次、专家型、实践性、职业性的价值取向,课程、教学与指导灵活且务实,项目实施与质量保障由多方参与、多重保障。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郑翔教授详细介绍了新西兰第三级教育理念和新西兰学位体系资格框架,并依据新西兰学历资格划分制度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标准、建立规范的学分认证与转换制度、建立开放性的国家学位标准的启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郭力副教授针对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不清的问题,以西乔治亚大学教育博士项目为例详细分析了美国专业博士论文评分表,总结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包含毕业作品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包括评价指标和分级打分两个维度,并可视化呈现了分级打分词频。与会专家及观众就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对比、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广性与适用性等问题与嘉宾展开交流。

最后,王健代表会务组对在本次论坛中奉献了精彩高质量高水平观点的各位专家、参与互动交流的老师同学、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论坛会务组和学堂在线工作人员等致以谢意,宣布论坛闭幕,并期待明年线下研讨。

上一篇: 研究生教育这十年:规模突破性增长 培养机制不断深化
下一篇: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高校支持体系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