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校本课程国学教学体会

校本课程国学教学体会

校本课程国学教学体会校本,国学校本课程国学教学体会校本课程国学教学体会《国学》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本学期,五年级上册教材主要从事的是《老子》的(道)的教学。通过国学教学

篇2:小学新教师工作随笔校本教研促我成长

聆听了金水区希望杯的课堂后,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触动。执教教师的评价语言、低年级课堂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杯课堂教学展评校本教研活动,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一、教师用语的简练、评价用语的针对性。

希望杯授课教师课堂用语的简练、准确,这些都是值得我去揣摩学习的。例如白鸽教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怎么把平平的面请到纸上?”,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需要老师认真去揣摩的,基于对教材的研读,不能直接说把平平的面画到纸上,而请这个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既易懂又简洁。

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评价用语比较匮乏,所以在听希望杯时,我很注重了执教老师的评价用语。在这次听希望杯课时,那些恰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比如:你的动手能力真强,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表达的真清楚,甚至在一个孩子回答的很精彩时,老师激动地给孩子一个拥抱,那种赞扬是发自老师内心的。所以这也让我意识到对孩子的赞扬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孩子,这对孩子的激励是无以言表的。

4月22日下午,学校组织的优胜路小学“简约课堂”实践与研究暨希望杯课堂教学展评校本教研活动中,从徐校长对评价语言的讲解中,更是让我深有感触。评价孩子要说真话、做真事、表真情,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对自己要提高要求,课堂评价用语不能重复。这也就对我以后课堂上评价用语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低年级小组活动的开展。

低年级小组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本次听课时,四月天刘春霞老师执教的《奥运开幕》四人小组活动使我印象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4人小组活动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为什么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小组活动能有序的进行,这是值得我深思的。我的课堂上为什么小组活动比较乱,而且很多时候达不到那种从活动中收获知识,互相提高的效果。

在4月22日下午的教研活动中,我学习到无论做什么样的活动,讲什么课,最最重要的是把教材吃透,这是放在第一位,课标、教参、教材,这三项一定要读懂、读透。其次,学生要养之有素,平时就要对孩子的课堂习惯要求严格,孩子发言要声音洪亮充满自信。最后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到胸有成竹,要把一切都放下,和孩子一起来学习。正如刘校长说的“心自由行致远”。

三、再认识简约课堂

从本次校本教研中,我对我们学校的简约课堂又有了一次深入的认识。清爽主要体现在课堂环节少、问题少;大气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把课堂教给学生;智慧注重课堂的生成,教师在讲课前要放下一切,全身心投入课堂,注重课堂的真实。

四、团队精神

本次教研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优胜团队的强大,同事之间的互助,领导对老师们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优胜大家庭的温暖。

篇3:读《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读《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这次有幸参加《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在培训中听了李爱民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更可况这是一本薄但内容丰富的书,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一本道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更有值得让人学习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中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给我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行们,快快行动吧!

篇4:英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习与行动

英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与行动

东乡县龙泉学校:史晓英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目标之一,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当教师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所要求的素质时,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落到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校本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平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将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教师应适应校本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满足这些新要求的过程中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伴随着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英语学科开发了系列的校本课程和课程产品,经历了在实践中探索,在磨砺中反思,在完善中发展的历程。通过开发和实施英语校本课程,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凸显了英语学科特色,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英语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行动中,转变了教育观念,增强了课程意识,提高了实施课程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课程素养。

一、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强了英语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对课程本质、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和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教师教育行为中隐含的“课程哲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观与方法论。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2]

本校英语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在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中逐步转化和成熟的。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前,本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班额大,课时少,循环频率低,学生学习水平多层分化,教材版本不衔接,低、中、高年段教学目标不清晰。英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将规定的课程内容有效地教给学生,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否合适,教师们并不关注,教师的观念还处在教学的层面上。教师们只是英语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执行者。英语校本课程的启动,激发了英语教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评价者和开发者;有的教师通过参与省编教材的编写,了解到英语课程目标在教材各个版块的具体体现;通过参与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日”,树立全学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在这种课程开发意识的引领下,英语教师们根据本校的实际,确定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调适模式、整合模式和创新模式。

(一)课程目标

实验班的课程目标是:习得学得、感受体验、培养个性、全面发展;低年段的特色是:激发兴趣、注重养成、听说模仿、感受韵律;中年段的特色是:培养语感、认读过渡、夯实基础、创设情境;高年段的特色是:发展技能、形成策略、尝试交际、衔接过渡。

(二)开发模式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经过不断的探索,确立了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主要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调适模式

调适模式在英语学科的体现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对所选用的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

2.整合模式

1)对实验班中外籍教师所选用的两套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2)对普通班所选用的两套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

3.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在英语学科的体现是:开设特色课程,长短课时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中外籍教师合作。

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从原有的教材指向逐渐转变为学科指向和学生发展指向,开发了“对英语教材的校本处理”“英语每日读”“英语实验班”“外教课”和“英语活动课”等系列的英语校本课程。

二、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英语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实施是否成功,与教师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通过实施英语校本课程,提高了英语教师开发和整合英语课程资源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1]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本校英语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整合两套教材的优势。例如,中、高年段的英语教师经常选取《灵通少儿英语》有声语言材料和语音训练材料,增强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和节奏感,强化语音教学的规律性;而低年段的英语教师经常选取《牛津英语》具有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生活结合密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们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选取了网络资源、环境资源、外籍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等补充教学资源。例如,英语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取flash动画,建立动画素材库等作为每日读低、中年段的有声教材。充分挖掘外籍教师资源,鼓励外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编英文歌曲。这不仅丰富了我校校本课程,还强化和英语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提高了他们对英语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此外,英语教师们把学生作为可生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教师在教材的每个模块布置相应的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创作,促使他们充分想象,展示其个性。

(二)通过实施英语校本课程,提高了英语教师间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综合化的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加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形式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专业的分工。[1]

1.外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的合作授课形式提高了教师的合作能力

“英语实验班”和“普通班外教课”实行的是合作的授课形式,为外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的默契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外语学习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学得和运用语言,外语教师和外籍教师实行合作教学,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还使他们从外籍教师身上,习得纯正的英语语音,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和运用语言,感知英语言国家的文化,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外籍教师和外语教师默契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风格和中西文化的和谐,既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交流中来。这种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实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同时也是教学方式的和谐。教师通过这种分工合作,不仅是对课程的丰富与创建,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完善自己的专业角色,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素养。

2.英语校本教研促进了英语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Hargreaves&Fullan提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的发展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3]前两个层面强调了教师发展在个人层面的意义,而第三个取向则表明社会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教师的发展历程来说,教师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以及由此引发的由课程开发者向自主发展者的转变经历都是指向个人层面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作为生态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学校文化氛围对学校教师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还意味着通过教师个体发展实现团队的整体发展。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题研究,也提高了英语教师和其它部门之间,和同事间的合作能力。教师们虽然各有明确的分工,但更注重团结协作,从而促进课程的良性运转,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实施英语校本课程,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反思和创新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特别强调反思,而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素养,从而获得实践性的知识。

1)“英语每日读”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促进英语教师反思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为了体现各年段的英语特色,本校利用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时间,学生在任课外语教师和科代表代表组织下,齐声朗读英语。低年段开发的是英语歌谣和韵律诗;中年段开发的是图文并茂的小故事;高年段开发的是英语阅读短文和英文歌曲。在实施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们发现低年段的韵律诗节奏感不强,中年段的配图小故事缺少动感,高年段的阅读文章和教材内容结合的不密切。针对这些问题,外语学科教师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各个年段学生的关注点,开发网络资源,以动画形式展示英语歌谣、韵律诗和小故事。这样不仅增强了朗读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促使教师不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学习与创新。

2)“英语活动课程”的开拓创新,实现了英语教师反思创新能力跨越提高

根据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英语学科教师开发了“英语文化节”“英语冬令营”“英语周”等活动课程。这些英语活动课程具备活动目标、课时安排、文本教材、评价手段等重要课程要素,课程主题与学校或社会的大型活动主题紧密联系,把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并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实施。他们是本校英语教师们在边开发、边实践、边反思、边完善的过程中得以实施的,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而且反思创新能力得到了跨越提高。

综上所述,在本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改变教师不合时宜的观念;使教师具有更强反思能力,更敏锐地去发现和思考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使教师更具有开创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不断的完善和超越自我,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

课程开发,英语教师

篇5:(2022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国学诵读计划

(20**-**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国学诵读计划

志仲中心小学刘斌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引导学生从优秀经典诗文中得到浸润涵养,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本人制定国学诵读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校软实力,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以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爱经典,个个读经典;时时诵经典,处处用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扎实推进国学教育各项工作,整体推动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为推进素质教育作贡献。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三、读书要求: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四、读书口号:让阅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5、每学期末认真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六、课时安排:

1周:1、秋思

2周:2、秋词

3周:3、秋日

4周:4、笠翁对韵(一)第1234则东

5周:4、笠翁对韵(冬)第1234则

6周:5、从军行

7周:6、军中夜感

8周:7、马上作

9周:8、笠翁对韵(二)江(第1234则)

10周:四支(1234则)

11周:9、过分水岭

12周:10、小溪

13周:11、落日呼归自鼻豚

14周:13、山行留客

15周:14、山行

16周:17、峨眉山月歌

上一篇: 在韩国留学的学生有80%来自中国
下一篇: 德国大学排名:德国最好的大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