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消息赫然引人注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案头上还有一本三联书社新近出版的畅销书《品读国学经典》,这是我爱不释手的一本书,墨香里澎湃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波涛,精美绝伦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历史哲学和治国安邦启示。每读一遍这本书,我都能发现新的视角,获得新的收获。特别,阅读了《人民日报》的时政要闻,领会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要求,突然觉得《品读国学经典》这本书,来得是多么的及时与贴切,它恰如其分地为我们践行总书记讲话要求,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我赞叹这真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读本。我当然深知不是出版社和作者有意为之,所以才更加觉得是恰到了好处,仿佛,看似机缘巧合,却是本书作者、著名国学家夏海先生有备而来的。这本书,不经意间契合了如此重大的主题,再一次给了我一份由衷的惊喜。
总书记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品读国学经典》一书,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那些思想深邃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和阐释。文章的选取特别倾向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理政各领域,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构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炼出鲜明的观点,针对当下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提出运用借鉴之道和解决的办法,可谓古为今用、经世致用。在全书各篇中,每一篇都围绕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展开,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对应呼应、清晰呈现。作者特别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其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如何科学利用和吸纳,使传统文化为今世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发挥出正能量,应该成为国学研究者心头的“头等大事”,具体来说,就是遵循总书记的要求,要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在书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感知到作者夏海先生为此付诸的独到匠心,看到他的谋划与设计,是特别的精心与周到。作者感知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历史上的事情应当成为今天的借鉴;也因为这些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已经成为民族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应当也能够为解决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提供方法和方式。这就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去寻找答案。这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热爱党和国家的人应有的胸怀、担当与忠诚。作者夏海先生在这样的认识面前,开始了价值重构与精神升腾的工作。以古鉴今,以史资政,以文辅政,启迪着今天的人们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这,也正是作者关于品读国学经典一以贯之的本意。
夏海先生认为,任何真正的文明,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人类的历史,都是古今相通的人的活动的记载。在历史中,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寻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既是方式,也是目的。他还强调,国学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读管仲有感》中,作者指出,管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的政治家,对他的“民本”思想,作者进行深入总结,指出治国理政的关键是顺民心,职责是既要物质又要精神,保证是选贤任能,认为《牧民》更加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政治思想和统治实践的影响深远,其最大的启示是提出并倡导礼义廉耻。呼吁在政治实践、个人修身、选贤任能中践行礼义廉耻,让整个社会劲吹礼义廉耻之风。
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读有感》中,作者说,纳谏要有自知之明,这是纳谏的基本前提;纳谏要广开言路,这是纳谏的重要举措;纳谏要闻过则改,这是纳谏的基本目的。作者指出,纳谏是说得对和准确决策的重要保证,因而更加有利于树立领导者的权威,这就是科学的、理性的和人格的权威。
在《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读孟子有感》中,作者首先肯定了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开门见山地表达对孟子的崇高敬意,认为其提出王道和仁政,提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理想与主张,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骄傲与里程碑。作者进而引申到今天,官员应该“做官先做人”,有信念、有理想、有同情心和道德观。
以上我只是将《品读国学经典》一书中的前三篇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在书中,用古典文明阐释历史经验,用经典文化记录历史教训,用古代哲学提供历史警示,可谓比比皆是。如《敢于进言,善于进言——读韩非子有感》、《求贤用贤,共治天下——读刘邦、刘彻“求贤诏”有感》、《施仁义,治天下——读贾谊有感》、《重农贵粟,政之本务——读晁错感》、《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读曹丕感》、《为国以忠,鞠躬尽力——读诸葛亮感》、《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读魏征感》、《阿房宫赋,执政者鉴——读杜牧感》、《浩然正气,报国忠心——读文天祥感》、《格之尊严,官品之清正——读宗臣感》、《家之要,耕读孝友——读感》等等。从这些篇章中,关于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正如总书记所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很好的答案。你也许觉得答案还不够多和全,一本书当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人为之努力。不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与示范,为所有关心中华经典文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们,送来了这个初冬里巨大的温暖。
今天,当我们正响应党的号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时,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时代凸显的重要课题,迫切地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攻克,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引了方向和路径,充分运用好包括国学在内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意义和价值特别重大。感谢三联书店和夏海先生,为我们学习借鉴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为我们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有益的道路。《品读国学经典》,这本近来一直雄踞图书排行榜前列、常常在书店脱销的图书,今天又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时代课题联结在一起,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此,请让我们都为它多多点几个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