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国;中小学;国际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和国际危机的频繁出现,美国越来越感到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命运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不能做孤芳自赏的国家,科技与军事的强大不足以使美国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只有与世界其他国家沟通、对话,不断理解别国的历史与文化,才能使美国得到别国的信任与支持,在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中共同发展。
一、开展国际教育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需要 (二)安全保障需要
正如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给美国教育界造成的强烈震撼一样,“9·11事件”的爆发也给美国教育敲响了警钟。美国人认为,价值观的不同和对不同宗教信仰的误解是“9·11事件”的根源,反恐策略必须从军事打击上升到文化与意识的沟通与同化。因此,加强跨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是保证美国国土安全的举措。过去,美国对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研究仅局限于大学的专门研究机构,美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很少有国际方面的知识。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应该从中小学就进行国际教育。国际教育是双边的,既要理解别国,又要通过与别国的对话、教育文化交流消除别国对美国的误解。除国家安全问题以外,环境问题、艾滋病等问题是不分国界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科研人员的共同合作。
(三)人口构成日益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美国人口多元化现象越来越显著,目前纯正的英国白人移民后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40%左右,在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越来越多地出现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美国人来说,对身边不同种族人的理解与尊重是美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美国在经济、军事、金融等方面世界霸主地位的巩固,美国政治决策中国内事务与外交事务的界限逐渐模糊。美国的未来是与许多国际政治危机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人必须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美国的政治主张以及维护与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
(四)学生国际知识贫乏的现状所需 二、国际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中小学的国际教育是指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和一些国际问题,向学生传授其他国家的语言,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以及对其他国家、其他种族人民的尊重与理解。
三、国际教育的实践
为达到国际教育的目的,美国联邦、州、学区与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尝试。国际教育目前没有独立设置课程,主要是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和在外语、社会、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中渗透进行,如在地理课中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生物课中讨论世界生态系统问题,在美国历史课中讨论移民问题。一些具有国际知识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中会向学生讲解一些国家历史文化知识,表达国际理解的立场与态度。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国际教育专题,就一些全球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环境与健康、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国政治和当前问题等。2003年1月,高盛(Goldman Sachs)基金会表彰了国际教育优秀学校,以下两所学校的国际教育经验值得关注。
(一)约翰·斯坦福国际学校(John Stanford International School,简称JSIS) (二)埃文斯顿镇立高中(Evanston Township High School,简称ETHS)
四、各州对国际教育的支持
美国各州对国际教育的开展是积极支持的,并努力从制度与实践层面进行研究,希望国际教育能够收到更好的成效。 特拉华州教育部和特拉华州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该州中小学开展国际教育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州目前新建立了两个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一个是亚洲问题研究,一个是信息技术和国际问题研究。该项目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知识的教师,以便对国际教育的开展做好铺垫。
堪萨斯州于2004年成立了学校国际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得到州政府和州教育部的支持,并对该州3000名公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对学校开展国际教育是积极支持的。该调查使国际教育的开展在州的范围有了坚实的基础。
马萨诸塞州于2003年12月召开了“马萨诸塞州与全球经济”会议,再次强调了国际教育的重要性。该州许多学校已经成功地开展了一些国际课程和项目,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好的国际教育经验传播到更多的学校。
新泽西州从2004年秋季起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年的世界历史、文化学习,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才能毕业。该州在2004年11月召开了国际教育论坛,并制定了一份州国际教育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提交州长、州教育委员会和州教育董事会审议。
新墨西哥州教育部正在计划组织一次国际教育论坛,对当前国际教育实践、国际教育的机会与挑战进行研讨。由于该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该州准备与墨西哥和其他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建立联系,同时该州也准备与一些美国土著人组织、美国移民组织建立联系。此外,该州还准备制定国际教育计划,把国际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改革中,如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和学区的课程改革以及教师的培养。
俄克拉何马州2000年了“为俄克拉何马州 21世纪全球竞争做准备”的国际教育计划。该州成立了国际教育网站,编辑共享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组织了14次地区会议,商讨国际教育的开展,对教师进行暑期国际知识培训,同时还组织了一个全球化领导论坛。目前该州与中国四川省的一些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
威斯康辛州制定了一个州课程指导手册,专门对学校如何渗透国际教育进行说明,并把国际教育内容作为州学业评价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州教育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指导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能力的师资。怀俄明州2003年立法通过拨款 700万美元支持该州小学的外语教学项目,把对国际教育的支持从研究策略层面落实到财政支持层面。
五、美国国际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美国中小学的国际教育在实施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一)师资
教师首先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知识的储备,才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态度影响学生。目前,美国排名前50名的大学在所开设的师资培养项目中均没有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课程。在各州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中,也没有一个州要求教师具备国际知识,可以推断出这样培养出的教师无法进行国际教育。因此,在教师的培养上,要增设国际知识与国际素养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强调国际理解教育。同时,教师培训机构要与其他国家的师范院校建立联系,创造条件使教师和学校领导者能够出国学习或在线学习,具备国际知识更真实的体验。美国的民间基金会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尝试,如富布特基金会每年资助数百名教师去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旅行,加强国际教师交流。
(二)外语教学
目前,美国在外交和军事国防领域急需掌握汉语、日语、朝语、阿拉伯语、俄语的人才。从长远来看,美国应该向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以提高未来美国公民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目前只有4万名学生学习汉语,美国的教育政策应该鼓励学生学习外语,并把外语教学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同时要研究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策略,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外语学习更轻松,更有效。此外还要鼓励移民子女保持其本民族语言,引进和培养合格的外语师资。
(三)对国际教育的重视
中小学国学教育范文第2篇
一、“国学”的含义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作为学问一说,“国学”产生于西学东进、文化转型的晚清时期。当时,国学以学科分,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纳入国学的是《诗》、《书》、《礼》、《乐》、《春秋》、《易》汉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代六艺。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以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研究主体、包括诸子百家的“国学”概念下,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国学,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学内涵,实际上还包括了书法、绘画、民间工艺、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民风民俗等。其最大特点,正如已故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二、创新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打造国学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最能体现学校的品位和内涵,彰显传统文化并结合学校自身历史和传统,发掘自身优势,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出谋献策,身体力行营造出以人为本、国学见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围墙说话,让墙壁育人”。比如围绕儒家经典“和合”思想,建立“和合壁”、“孝心墙”、“感恩墙”,文化长廊有中国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及思想主张、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有效利用校园的主体墙、内操场墙壁,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师生们共同在侧墙上泼墨挥毫,体育场边墙上简练的运动剪影;休闲区墙上写意的山水国画;教室外后墙上经典的唐诗宋词;抽象的现代绘画,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让生硬的围墙变得赏心悦目,静止不变的墙壁变成国学内容丰富的“立体图书”:一幅幅无声的图画以鲜艳的色泽、丰富的内涵形象阐释着中国文化的丰美流长、演绎校园的书香静幽。打造精品国学文化长廊,集中展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师生绘画、抒发书法、刺绣、剪纸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正完美,更在于它的内涵,为师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搭建展示的舞台。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既展示着迷人的艺术芳香、展示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讴歌,同时也展示着学校国学教育成果。通过这些富有国学深刻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其中得以充分实现;在国学润物细无声的滋养里,生命的生动与韵律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展现,环境育人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诠释。
(二)开设特色国学课程,促进国学需求
国学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国学教育也就必须是非线性的简单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小学阶段将国学教育有机地纳入课程总体规划设置,将更有利于保障和促进国学教育系统性、纵深性、科学性。我校就小学阶段国学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且有效的探索。积极挖掘国学教育因素,结合实际,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延拓展,形成了“刺绣为主、百花齐放”民族工艺特色课程以及民族工艺特色培训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将国学教育深入课堂,有效地提升教育品质、培育人文精神。
中小学国学教育范文第3篇
当然最扣人心弦的还是那些优秀选手的比拼。优秀选手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于此可见中国诗词厚实的社会基础,自然使《中国诗词大会》也紧紧牵连着社会,对全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起到强烈刺激和巨大引领作用。其中,来自学校的选手的表现更为突出、抢眼。这必然使《中国诗词大会》成为透视当代中国中小学诗词教育的一面镜子,既能对其产生不少启迪,又可借此进一步反思其实践本身。《中国诗词大会》对当代中小学诗词教育教学的启示主要有:
中小学诗词教育必须强化教师的基本功。《中诗词大会》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导演、出题组、审定者、选手、百人团、主持人、点评老师等所营造的浓厚诗词文化氛围,尤为核心的是方笑一和李小龙等专家出自灵机的好题目、李定广等专家的严格审定和把关、选手的优秀表现与百人团的良好互动、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主持人的精彩主持。这些都意味着《中国诗词大会》调遣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方才既能展示中国诗词数量之多,又能揭示其内涵之精深,产生出醉人心魄的效应。然而现在从事中小学诗词教育教学的语文老师能做的主要是教学生念,对诗词形式远未达到稔熟于心、自如运用的程度,老师本身能写地道古诗词的非常稀少,对所教诗词的意境很多人也难以做到通透,这是影响现今中小学诗词教育教学的根本因素。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对现在中小学诗词教育教学的重要提示作用在于――必须夯实教育者的基本功。
中小学诗词教育必须创新形式。《中国诗词大会》首先是形式的创造。正是有效利用了现代声光电技术、现代传媒手段和竞技形式,使《中国诗词大会》夺人眼目。现在的中小学诗词教育教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其形式,创新课堂。比如,尝试诗词与图画、音乐的有机融合,这在现在广泛运用PPT的时代已经基本实现了,还可以像《中国诗词大会》那样进一步推进,实践像“飞花令”、打擂那样的竞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有因地制宜的其他创新形式。总之,只要创新,就有活力。
中小学国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 国学教育; 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5-001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物质及个人享乐无节制的追求,都在强烈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此时,国学教育的教化性就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处于这种文化变迁之中,国学的教育意义也重新被人们所认知,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以来,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大国学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成分也成为了教育部的工作重点。
一、国学教育现状
国学最初是指国家学府,如国子监、太学。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来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介绍两个案例,2010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从“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考虑发出一则通告,严禁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不加选择的向学生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著名企业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独立文化学者张培合工作之余,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学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推广,他曾严厉抨击国学班高收费现象:那不是弘扬,是敛财。面对如今国学所存在的种种现象,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现实意义又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国学教育的现状主要有:
1.课程选材不合理
虽然国学教育被教育部门和各界人士引以重视,但目前对中小学学生的国学教育仍未系统化,尚未正式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各方面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大。教育部做出了批示,相关人员配备不够完善,部分学校、老师、家长做出了一些尝试,而这些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进行国学教育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国学内容中的重点主次,造成选材不科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选材内容不能经过专家论证、没有经过专业解析、不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选材、教学,根据自身经验盲目选材等等,都是国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易中天《品三国》,学生就被安排读三国,于丹讲述《论语》,学生就跟风“赏“《论语》,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透漏出了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弊端,指出了其症结所在。
2.附会解释失去本真
国学教育不能高效优质的实施,辅助的解释不合理也是一大诟病。一些经典的国学名著由于时代久远,缺乏相关资料,不能进行正确的考究,教育者往往会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某些字词句的解释失真,导致文章失去原本的意义,造成文章被曲解。正如:“床前明月光”,床,不是指睡觉的床,而是井栏;“天子呼来不上船”,船指“衣襟”,上船就是见驾前系好衣襟;“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是“零散的飞蛾”;“床头屋漏无干处”,屋漏指屋的西北角,而不是房子漏。
二、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1.准确定位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国学已经形成了其自有的系统,对国学教育的准确定位,正是完善系统的核心问题。国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占有多少分量,站到哪个位置,仍没有统一的划分。部分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了对国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国学教育做出了合理的规划,在课时安排中得以体现。一部分学校由于没有条件,或者是基于国家尚未对国学教育进行专门的立法规定,对国学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使中小学生的国学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实质上现阶段,更多的学校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我国中小学国学教育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时所重新定义的国学教育并没有展开。对国学教育的准确定位关系到国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决定其其发展前景,是解决目前国学教育所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
2.坚持本真性原则
某些人提出删减国学典籍,原因之一是经典中确实有些东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少与时俱进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也引出了国学典籍失去本真的另一个原因:这些人之中不乏浑水摸鱼,凭借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建树,用过于“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国学问题。有学者提出孟母三迁暗示了“环境决定一切”应该删掉,却忽视了人应适应环境,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学的解读,应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当代现实状况,应当以辩证的眼光对国学教育做出最恰当的解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中华国学的宗旨。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引导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学的总体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并不会随之远去,而是会在时展的步伐中,被我们所吸收利用,与我们的意识相融合,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杨海渊.对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25):226
[2]张小国,唐智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乱象与方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中小学国学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作者针对中小学语文中国学系统化教育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国学教育的系统化提出了建议。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它是这个国家国民生存、生活、思维方式的抽象与概括,是该国家国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华夏子孙,研究国学、提倡国学,是责无旁贷的事。而要普及国学,就必须振兴发展国学教育。今天,“国学热”渐起,让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我国国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我认为,应当让今天的国学教育系统化,尤其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加强[1]。
1、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阶段历时长,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学生从6、7岁娃娃长成一个个健壮的青少年。所以说,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接受知识教育、性格养成、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性格决定命运”,说明这个阶段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是他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国学教育可以很好地引导他们了解并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圣贤的先进思想,并受之熏陶,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良好品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是我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主要过程,这种强制性规定就决定了这种教育的最大普遍性;它的历时长,就使得接受教育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所以说,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其他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国学教育要大规模推广,实现全民国民教育,那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个主要的受教育群体,并加强落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