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中的杭,指的便是如今的浙江省省会,杭州市。这座令古今无数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以景色秀美著称的城市,在数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又承载了多少历史风华。
杭州钱江新城
▼
文明的源头
从7000年前开始种植水稻的河姆渡文明,至5000年前初具城池雏形的良渚文明;这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富庶之地,已经为“中华五千年历史”奠定了辉煌的根基。春秋时期,列强各国兵戈相见却也相互交融的岁月里,历经激荡流变,吴越文化逐渐成形。
“吴越为邻,同俗并土”——《越绝书》
这一时期的吴越大地,道家学者、政治军事及经济学家范蠡,著名政治、军事家,“兵圣”孙武子等名字,在国学文化的历史卷轴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范蠡及孙武像
▼
吴越国“可谓盛矣!”
这段描述出自欧阳修的《有美堂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此处所说的吴越国,诚然不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这片土地的两个国家的合称。
自秦统一六国,于会稽郡设钱唐县,至东汉时期山麓相连形成西湖,大致划定了如今杭州城的范围;东晋时期晋元帝同一众士族大臣坐镇吴越故地,抗击北方异族的同时完整保留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退隐山林的名士谢安,一场淝水之战名扬天下,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书法上的成就冠绝古今,由此引领的士族文化改变了早期吴越民族尚武逞勇的审美取向,注入了文而不弱的“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成就了如今杭州城精致典雅这一核心元素。
兰亭集序
隋唐时期废郡为州,开凿运河;至公元907年钱镠定都钱塘(今杭州)建吴越国,在五代十国这段战乱频繁的岁月里偏安东南,保境安民,重水利农桑、兴外交,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钱塘(今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也为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即将到达的辉煌时期拉开了序幕。
京杭大运河
值得一提的是,唐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如此看来,古时的国学名士并非如今我们一贯认知的不接地气的文弱书生,他们或大隐于市,但凡出山必震撼世人,或利用自己的学识惠民利民,为中华文化的传承留下宝贵遗产的同时也为当下的国计民生作出巨大的贡献,同西方文明自古颂扬的“骑士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实为当今社会的人格与信仰的楷模。
▼
北宋,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初具繁荣的吴越国归顺宋朝,避免战祸也使得当初休养生息的成果得以延续,为杭州继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在今后的岁月里,杭州城不负众望,既有宋仁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的赐诗,亦有欧阳修“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有美堂记》)的赞誉,彼时的杭州人口数量居江南之冠,同时也是钱塘乃至江南的航运中枢;国学大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便指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将西湖打造成景观秀丽的游览胜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历史风云,政权更迭;南宋定都杭州,历来就是个诸多争议与贬义的话题;更有甚者时不时拿“直把杭州作汴州”作为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警句。在此我们不过多展开政治与军事话题;诚然,靖康之辱不能忘,然而杭州历经唐宋数百年发展,已成“东南第一州”更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南宋都城的临安(今杭州),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均得到空前的发展,皇城九里、人口百万、生活奢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军事的重心,规模数倍于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威尼斯。
南宋临安府
如果说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炫耀当权者的朝政,那宋朝人民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商业文明的萌芽,把华夏文化通过风帆和海船,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南宋宝船“南海一号”模型
南宋的杭州更是国学文化的中心,设立了最高学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临安府学及钱塘、仁和两县学的学生近千人。这里书铺林立,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良。当时的绘画艺术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画院题名的。
南宋时期的国学精粹,多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赞美转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寄托或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乃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悲壮;杭州城的极尽繁华,与文人雅士们的忧国忧民及怀才不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竟是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造就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或是彼时临安的登峰造极,给中华文明的开土拓疆及精神绵延留下了无尽的财产,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交由历史来回答了。
《过零丁洋》——文天祥
▼
杭州,回望历史,走向繁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杭州城在历史长河中造就的辉煌与极致在当代得到了延续,经过近几十年发展,杭州再次成为江浙地带的经济金融中心,中国电子商务中心,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2022年亚运会主办城市;这些重大事件无不宣誓着杭州这座千年古城在当今快速发展潮流中取得的成就,而杭州历经数千年孕育的国学精粹更应得到传承及发扬;融信国学堂的创办,正是秉承着这一社会使命。当杭州遇上国学,当国学遇上融信,中华文明复兴的道路,我们坚持前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