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学习国学
最近,诗词大会火爆,年仅16岁的复旦附中武亦姝作为冠军得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有的家长以武艺姝为榜样,将诗词等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孩子提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除了诗词大会这样的电视节目,国家也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复兴,专家指出,孩子在幼儿园国学启蒙之后不要停滞,小学阶段持续下去才会有深远效果;学习国学不仅针对孩子,家长更有必要去学习。对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教育正面影响孩子的成长方面,这些都是一些有益而冷静的思考。
“一场诗词大会改变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经历漫长的时光,一朝一夕,一篇一段,一吟一咏……国学的种种美意都将充实心骨,丰满人生。记者看到了武亦姝在初二写的一篇游记,笔法自然流畅,虽然没有很多诗词引入,但是诗词的氛围内化于心,读起来很是小清新。最近她的开学演讲,虽然有人认为,内容并不精彩,但她以诗词为饰,每一段都以“春日”诗词开端,仿佛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飞花令”。
文心馆(天津)创始人吕明光目前也在拓展少儿国学教育,他认为,诗词大会火爆背后,可见思想引导和文化提倡。这个节目能火,说明这不是一个暂时现象,而是真正触动了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东方身份的存在感。不过,一场诗词大会改变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知心堂国学馆负责人王鑫举例说,孩子通过学习毛笔字,往往不那么浮躁,而且自信了,对身心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修身、齐家、治国。推广国学教育,这也是加速民族提升自豪感和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举措。
孩子们在学习国学
“孩子在幼儿国学启蒙后不要停滞,持续下去才会有深远效果”
对于学习经典,经常会遇到家长提问:到底是要听王财贵先生的“不用懂,只管读”,还是要学蔡礼旭老师和童学馆这样“细讲《弟子规》”,逐条学习,逐条实践?
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说,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视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而定。人在7岁时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已基本形成,“学经”是在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儒家文化逐条逐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使其“根正苗红”;“读经”在没有语言理解和生活阅历的情况下,存于内心,作用于将来,对孩子当下的心灵习惯影响不大。
吕明光介绍,目前,国学教育发展主要是民间机构在运作,仅仅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偏大一点的孩子有了学业压力,学的就少了。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性很大,如果未来诗词文言文可以占到语文试卷的百分之七十,那就更有意义了。目前传统文化进校园卓有成效,书法课确实是渐渐普及。总之,孩子在幼儿国学启蒙后不要停滞,持续下去才会有深远效果。
孩子们在学习国学
“应该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学习,从每一名家长开始学习”
孩子从小读经以此修身养性,除了具备语言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家风和严谨的家规。现今不少家庭,孩子在骄纵恣意的环境中长大,形成一些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思维习惯,待到他成年后能悟到经文内涵时,已很难再影响其潜意识中的思维习惯。
因此,学习国学不仅针对孩子,家长更有必要去学习。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经过多年教学,对家长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她认为,真正的教育源于家庭,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加强国学学习的今天,如果缺失了家长的教育,国学学习会事倍功半。所以,文化传承、国学复兴,不能只针对学校里的孩子,应该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学习,从每一名家长开始学习。
记者采访了一位送孩子学习国学的家长,她是两个孩子的奶奶,6岁女孩和4岁男孩都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学,通过读经、角色扮演等教育方式,家长发现孩子的礼仪感、长幼有序的感觉都在明显增强。奶奶同时在这里的家长课堂学习,也得到了很多教育和启发,对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和很多家长为了分数提高的功利式学习相比,这样的国学教育虽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是对孩子的品行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