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让教育和心灵更有诗意——诗意国学的创新与实践

让教育和心灵更有诗意——诗意国学的创新与实践

让教育和心灵更有诗意——诗意国学的创新与实践诗意国学的缘起中国文化教育的推动力往往来自于为人父母的教育研究者的自发实践与探索。几年前的一天,一个读小学的女儿突然对爸爸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古诗没意思。”爸爸问为什么。

诗意国学的缘起

中国文化教育的推动力往往来自于为人父母的教育研究者的自发实践与探索。

几年前的一天,一个读小学的女儿突然对爸爸说:“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古诗没意思。”爸爸问为什么。女儿说:“我们老师天天就是教我们背诗,几句话就讲完了。然后默写。我们好像是听懂了,明白了,可是又觉得没意思,没用处,对我们学习没什么帮助。”女儿的几个同学也表示同意。因为她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讲到古诗的时候,往往少讲多背,一节课就把一到两首诗讲完了,剩余的时间就是让背诵。背会了又能怎么样?要么忘掉了,要么还是不懂。这样学古诗,跟学生们的生活、成长没有内在的关联。

有一次,女儿说自己背诵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总是磕磕绊绊的,老出错。这个爸爸就萌发了给她讲解这首诗的念头。他让女儿闭上眼,给她描绘出这首诗呈现的画面,描绘其中的景物、色彩、声音、动作,讲完了,女儿睁开眼就说:“爸爸,我能顺利背下这首诗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忘记这首诗了。我今天才发现原来古人这么厉害,能把景色写得这么美!”

从此以后,这位父亲受到了鼓舞,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关注中小学的诗歌教学。他给女儿和她的同学深度讲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将游戏、绘画、平仄练习、情感表达技巧结合起来,没想到学员们格外喜欢,能迅速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在游戏中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平时聚会、游戏、外出玩耍时,都要念诵古诗。

这位父亲就是杨寿良。他于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是诗意国学的发起人、文化学者、诗人,出版策划人,他还是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他从1986年起一直致力于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学习、教学研究和实践。做过三年的语文教师,北大毕业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从事过10年的语文教材编辑策划出版工作,担任过从职业高中、大专、专升本、本科、研究所乃至博士点基金项目语文以及大学中文专业数十种国家教材的编辑出版任务。他还担任过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联络员,参与起草、制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教育部起草过海外华文教学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还参加了教育部国家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的编写工作。

2005年他整理了女儿的童稚而诗意的话语,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亲子教育博客书《一凡的天空——四岁女孩的话与画》(2006年)。

他谙熟教育类图书市场,曾经创意地策划、编写、出版了将语文审美教育与美德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青少年读物,创下了发行350万册(70万套)的佳绩。

如今,杨寿良又因为女儿对古诗学习的困惑,而决定投身于古诗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为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明而感到自豪;可是,我们也看到,身处鲜活的母语环境中的青少年,甚至成人,已经远离了我们母语中的文学世界,变得语言贫乏,思想空洞,言语粗鄙,想像匮乏,审美萎缩,生活单调。当我们对汉语诗词中精致、优雅、诗意的境界日益陌生时,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就会出现缺憾!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严肃而沉重的现实问题:教育缺乏诗意,人们缺乏情怀与信仰。尤其是语文学习,已经失去了趣味和魅力。我们原来的关于母语的灿烂梦想,都正在远去。

曾经有人做主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砍掉,他们认为古诗文对于今天的人们没用。功利的教育观,将孩子们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视诗意与性灵如寇仇。我们的母语教育,一度沉于历史上荒凉的歧路。

越来越多的人们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下一代会失去细腻而深刻的审美能力,希望孩子变得诗意、文雅而有品位,希望能让孩子补回现行教育中缺失的最为宝贵的诗意与审美能力……

基于此,杨寿良提出了“诗意国学”的主张,也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诗意国学”旨在提倡一种回归母语与经典的语文学习观,激活、提升想像、观察、感悟、体验、表达、写作、审美能力,进而通过学习、交流与体验,让学员领受语文乃至母语中的诗意魅力和乐趣,过一种诗意、快乐而审美的学习生活。诗意国学从学习古诗文入手,深度学习古诗文,学会写作格律诗,感悟诗意、活出诗意、培养诗意生活能力。

与那些以解经、读经为主的正襟危坐的国学课程不同,诗意国学课程如古诗文入手,力求深入浅出、活泼有趣、别开生面,在诗意的浸润中,体验、领略国学之美,领略诗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表达。“诗意国学”以迥异于当下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母语和国学学习方式,关注诗意与审美能力培养,补回现行教育中缺失的宝贵的东西——想像、表达、观察、思维、感受、审美、体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审美素养、文学素养、传统文化素养)。让学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具备诗意和审美能力的完整的人,诗意、精致、优美地全面成长!

“诗意国学”将智力开发、美德熏染与审美艺术教育紧密对接,注重多学科的渗透,注重探究性、批判性思维,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通,促进知识学习、道德认知、外界观察、内心体悟、口头表达、书面写作、审美鉴赏、诗意能力的全面提升。

“诗意国学”还重视学生个人学习与家庭熏染的作用,在提升孩子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为家长(尤其是理工科教育背景的家长)、中小学教师、社区居民、企事业机构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提供审美与学养提升的平台。这种家庭参与性、社会参与性,是诗意国学的又一大特色。

诗意国学的基本主张

一、从古诗文、对联入手学语文,学国学。

诗意国学不从读经开始学国学,解决目前国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的问题,诗意国学讲授的诗文内容来自教育部颁定的中小学生必备古诗文篇目,在对诗歌的深度的诠释中,将其中蕴含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内容及其魅力娓娓道来,让学员在深刻领会诗歌内涵的同时,对诗歌与中国文化的美,有更深切的体认,有效与现行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接轨,提升学员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课程以培养诗意与审美能力为核心,将语文学习、德育修养、生活情趣、艺术熏染相结合,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切合学员学习心理,学员喜欢学。探究性强,信息量大,极大激发学员探究与学习的欲望与动力。

二、激发兴趣,不脱离当下的时代氛围。

从语言、文字最初始处入手,寻求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究竟法门。激发兴趣,快乐学习、探究型学习。诗意国学主张母语学习要从几个层面入手:

言:语言、文字、版本等文本层面(文本解读、考证、理解) 【学习】

象:载体、物象、环境、程式层面(感受、体验) 【熏染】

意:价值、象征、意义、精神层面(体悟、批评、践行) 【行为】

“言”的层面,即根植于活泼的母语环境,通过对古文字、古代书画等艺术载体,激活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辨的内在动力,培养内在的“自我成长”;

在“象”的层面,通过各种方式的体验、感受,来强化“熏染”的效果,让学员在渲染中体会、领悟语言之美、境界之美。这个过程是“润物无声”的,也是影响深远的。通过这个过程,能将一些枯燥的、文字层面、理念层面的诗意、情怀、美感内化为灵魂深处的感动,与学员的日常生活、行为、思想融为一体;

“意”的层面,是价值、精神等生命深层的意义之所在,它将对学员的观点、理想、行为提供指导和强化,引领学员将诗意、审美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关怀转化为有爱、诗意和情怀的行为方式和人生实践,指导学员知行合一。

三、多学科融合,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诗意国学的课程设置,提倡文科与理科融合,科学与人文融合。诗意国学课程对于古诗文的讲解,还旁涉古文字、古音韵、艺术、社会、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信息量很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有助于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诗意国学的课程,从师资、备课到授课,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讲授每一首诗词,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大量的考证和探究,推翻谬说,正本清源,所以每次的备课,其实是一次重新的梳理和学习。这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颠覆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考证中不断创新和发现的过程。一首简单的古诗,从查找资料,逐字逐句探究分析,到策划课程、准备课件,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个探究、挑战和发现的乐趣与学员一同探讨、一起分享,目标只有一个:让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收获,充满发现和提升的喜悦。

诗意国学的课程设置

诗意国学的课程主要包括两类:古诗文赏读课程系列和国学体验课程系列。

古诗文赏读课程系列包括古诗词赏读、古文赏读、格律诗创作等课程。这些课程加入了古文字、古音韵、古代历史、地理、掌故等的教学,还结合绘画、吟诵来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的目标是:让学员学会欣赏古诗,学会创作对联和格律诗,培养诗意生活的能力。

国学体验课程系列旨在强化学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熏染和体验,力求丰富、有趣,比如:

【原来茶学课程】提升学员对茶和茶文化的了解与兴趣,让学员喜欢茶艺,研究茶文化,培养宁静、恭敬、礼让、谦和、平等、包容之心;

【瑜伽静心课程】让学员打开身心,让心静下来,与之配套的音乐与绘画课程让学员提高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国学手工课程】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增进学员的文化体验,如:动手制作榫卯结构的凳子、制作线装书、绘制放飞风筝、制作剪纸等等;

【游学体验课程】在游学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如“颐和园文化体验之旅”,体验园林建筑文化与植被文化;“故宫珍宝馆玉文化之旅”、“中国建筑文化之旅”、“古代线装书文化之旅”等等,让学员对有代表性的中国非遗文化项目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体验和熏染,增进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审美教育课程】通过对中国书法、绘画、音乐(古琴、琵琶)、戏剧艺术(昆曲、话剧)的体验,延请专家指导,借助影视作品,增进对中国古代艺术之美的感悟与了解,培养审美感知与领悟能力。

【悦读分享课程】阅读为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学习行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阅读好书,推荐好书,分享好书,让阅读充满悦感。参加诗意国学学习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礼仪实践课程】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生活实践中知礼仪、用礼仪,知行合一,做一个谦和恭敬的人。礼仪学习贯彻于所有的课程当中:国学手工课程、审美教育课程、静心课程,茶学课程、影视课程等,都能让学员践行礼仪,做一个明理、达礼的人。

【静思自省课程】培养学员向内省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也发现自己的不足,激活内在的兴趣和主动性,做到知行合一。

【家长教育课程】对家长进行教育,增进家长之间、家长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与省察,让家长与学员共成长。

诗意国学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在诗意国学课程于2014年推出的时候,很多人将信将疑。在当时人们看来,国学教育无非是经典诵读,包本背诵;语文教育不过是一些听说读写的训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已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本来传统语文课上10分钟就能讲完的一首古诗,诗意国学竟然要花一两个小时来精讲,是否有必要?学生是否坐得住?是否有兴趣听?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是否有帮助?很多学生、家长、语文教师对此都持怀疑态度。

诗意国学决定用事实来验证,用效果来说话。诗意国学并没有过度强调理论宣传,而是带着一节课走入了学校课堂。在朝阳区樱花园小学,杨寿良为100多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和小学部语文老师送上了《用最美的诗歌想家——赏读》,结果100分钟的课堂上,孩子们反应热烈,抢着回答问题、提问题,很多孩子站着听课,忘了坐下来。课程结束时,学生还问什么时候再来给他们讲课。在与该校语文老师的课后座谈中,他们也对孩子们课堂上的热情、创造力和想像力表示吃惊,没想到诗意国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不仅是孩子们,连老师们都没想到一首《静夜思》里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对诗意国学表示了极大的认可。

诗意国学还走入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该校老师问我们讲课需要多长时间时,我们说最少需要90分钟,老师担心地问:“如果讲完了时间充裕怎么办?”杨寿良劝慰她说:“90分钟是最基本的时间,只会多不会少。”该校200多个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这个课程的学习。又是同样热烈的课堂气氛,又是同样有创造性的提问和回答。课后,孩子们甚至自发地排队要求老师给他们签名。还殷切地问什么时候还能听到诗意国学课。当初担心时间太充裕的老师表示:她简直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么高的热情,有这么精彩的表现!后来这个老师说:上完课到了吃饭时间了,可是孩子们还在分组谈论如何将《静夜思》的诗意画出来,一直到完成画作后才去吃饭。老师对孩子们这么热烈听课、主动完成布置的诗意入画的作业十分感动,还发来了孩子们画出来的《静夜思》诗意的照片。

接连在北京、河南等地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诗意国学课程的极大吸引力。师生们、家长对诗意国学课程表示了极大的认可和赞同。

接下来,诗意国学冬季课特训班在北京开课,参加学习的有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诗意国学的诗词课程、国学手工课程、瑜伽静心课程、自省课程、影视美学鉴赏课程,学会了格律诗的创作,具备了鉴赏书画的基本能力,在观察、思考、表达、写作能力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诗意国学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还明显改变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凸显出了对家长和他人的诚敬礼仪,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行为意识,提升了阅读兴趣和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加诗意国学课程学习的学生,每年的阅读量都保持在200万字以上。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令老师和家长都明显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提高。

接下来,应一些家长、社区居民和企事业机构的要求,诗意国学在丰富、完善青少年诗意国学课程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面向家长、公务员、社区居民的课程。从2015年到2017年,诗意国学的成人课程又走入了北京和其他省市的街道、社区、老年大学、企事业单位……

在两年时间内,原来语文的系列课程相继走入中关村学院、北方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石景山社区大学等学校,走进了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广东、江苏等省、市的校园、机关、企业、社区,全国有包括中小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居民、企业家、央企及上市公司职员、政府公务员在内的一万多人参加了诗意国学课程的学习。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都报道了诗意国学课程。

诗意国学课程中的“原来茶学”课程,2015年还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市民学习品牌。2016年,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出版社联合编纂出版《中华茶通典》,此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茶学文献出版工程,分为八“典”、八十卷,共计8000万字。杨寿良被聘为《中华茶通典·茶人物典》副主编,兼任《中华茶通典·茶人物典》“当代人物卷”主编、“现代人物卷”副主编。

2016年,由杨寿良和同为诗意国学课程专家组的原来茶学课程专家孟晓妍编写的“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养心治要》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创新了以往的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方式,以将诗意国学的理念融入教材,将”诗“与“琴、棋、书、画、茶、花”并重,提倡这些诗意生活方式对于领导干部“心灵”的熏染和滋养作用,在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上备受好评,各地图书馆也纷纷作为馆配书,在全国影响颇大。

杨寿良还将出版诗意国学的经典课例,将对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国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杨寿良还致力于中国普通话语言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他于2016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话体验区”河北滦平担任总设计师和策划师,策划、设计、指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首个)专业的普通话语言文化体验馆——“中国滦平普通话体验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承德日报等媒体都对“中国滦平普通话体验馆”做了大量报道,人民日报予以整版介绍。可以说,他对推广汉语普通话做出了贡献。

2017年秋,诗意国学发起人杨寿良又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科学与人文的研究,希望将美国在科学与人文领域的教育先进成果进行总结,探索与中国教育、汉语教育的结合,致力于将科学与人文与诗意国学课程高度整合。我们相信,诗意国学也必将对海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士学习汉语、学习中国古诗文,对促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大有裨益。

希望诗意国学能为传播汉语魅力,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东西和合做出更大的贡献。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愿诗意国学与所有同道携手前行,切磋琢磨,咏而归。

国学教育机构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

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国学教育机构

诗意国学走入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国学教育机构_教育国学

诗意国学走入樱花园小学

诗意国学走入河南栾川

国学教育机构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

诗意国学课程(琵琶与琵琶行)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机构

国学手工课程(风筝历史、制作与放飞)

国学教育机构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

线装书文化与制作

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机构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

礼仪课程

国学教育机构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

茶学课程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机构

与教育部语用司姚喜双司长在中国滦平普通话体验馆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机构

与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MIT教授雷纳·韦斯合影

上一篇: 让“国学”滋养青少年
下一篇: 学籍号查询入口官网:https://my.chsi.com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