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能极大提高人文素质
●建议中小学开设“国学”课
图为天津市燕山国学馆内,孩子们在学习。新华社记者王晔彪摄
在生活中,天天上网的青少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者大有人在,说着流利外语却看不懂简单文言文者屡见不鲜――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青少年遗忘……这种现象引起了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冯世良委员的关注。经过调研,他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国学”课,让“国学”滋养青少年成长。
冯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地方积极推进“国学”重进课堂,并收到良好效果。2005年夏天,沈阳市皇姑区决定在全区7万名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每天早上利用20分钟时间,集体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小学老师们对冯委员说:“没有想到这些课程对孩子们的礼仪修养、行为矫正、感恩心、毅力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影响,效果显著,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
冯委员认为,面对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国人并不缺乏文化自觉性,对传统的遗忘主要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与学习。因此,他在题为《建议中小学开设“国学”课》的提案中建议:
中小学校应开设“国学”课。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试点的形式,编制统一的“国学”教材,在实践中使“国学”教育课本系统化、通俗化、基础化;力求用“国学”吸引学生,用“国学”感动学生,用“国学”滋养学生。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广“国学”课程。
此外,还应鼓励民间推进“国学”教育。目前,民间“国学”教育呈现出自发的状态,如开办国学馆、书院和私塾等等。教育部门应当从政策上给予那些民间传播“国学”的先行者以一定的扶持和鼓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