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篇一:漫步在国学经典的世界里】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
——题记
“人之初,性本善……”这朗朗上口而富有教育深意的三字经,是我最初的国学读本,铸就了我与国学的相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是我上学之后的读本,开启了我对国学懵懂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篇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我上中学之后的读本,也更让我对国学对经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此,我彻底爱上了国学,喜欢上了经典,并与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们。
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感情真实的文字,如一泓清明的湖,映出天空最真的模样;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美轮美奂的恰好,那些固定格式的诗词,如一湾美满的月,恰到好处的美;喜欢国学,因为喜欢国学动人心弦的传诵,千年的距离,无法阻止文化的传递,如一袭柔滑的旗,柔软却不失本色。
喜欢国学中的古诗词,因为它们有美,因为它们有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孤独寂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的豪情万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陆游的心系天下;“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的万千愁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尽管我对国学只是最浅层面的了解,却已知其内涵丰富。在国学这条路上,路过朗朗上口的最初教育读本,走过优美华丽富有感情的古诗词,扫过含义深刻的文言文,最终寻到它的大门。门后,一定是那如月如珠般明亮精致的汉字,拼凑而成的华丽乐章。
读吾国之博学,诵千秋之经典。愿与国学相望,望世间荣华,睹世间苍凉,系世间沧海。愿我与国学,今后相知更多一点。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一,泛黄的书页承载着那个战争时代的风起云涌,“东汉末年,黄巾叛乱,诸侯割据一方,百姓民不聊生……”每次阅读虽然还是不能读透这些文字,但是却总想去触摸到三国英雄们深邃的灵魂。
千古一相——诸葛亮
一个承诺,竟能够让你至死不渝忠于蜀汉,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承诺,成就了你千古一相的美名。那破旧的草庐中,是你抚卷苦读的身影;那肃杀的军营里,是你运筹帷幄的目光;那空荡的成头上,是你视死如归的信仰。你被后世尊重,不仅仅因为你的智慧,更多的是对你精神的赞美。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是你,当先帝刘备托孤给你的时候,我会不会放弃仅存的一缕希望,但当你点燃四十九盏明灯的时候,你的答案透过悠悠岁月,点燃我心中明亮的火光。
天妒英才——郭嘉
黑发飘扬,白衣胜雪,丰神俊朗。本可以靠脸吃饭的你偏偏要靠才华,如果你不展露你的计谋,恐怕也不会遭受苍天的嫉妒吧。当大帐中将士们谋士们来回踱步因眼下局势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不急不躁的是你,眼前一亮的是你,语惊四座的也是你。身为谋士你奇谋无数,身为臣子你忠于大魏,可偏偏上苍不开眼,当你剧烈咳嗽吐出一口口鲜血的时候,你一定心有不甘吧!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你是否会选择平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呢?我想你一定不会。
英姿勃发——周瑜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你就是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大都督,与“小霸王”孙策结为兄弟,迎娶国色天香的小乔,反间苦肉火破曹营,你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可是人偏偏要给你扣上“心胸狭隘”的帽子,可我知道那不是心胸狭隘,那是属于你的骄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透过赤壁的火光,我仿佛依稀看见你挂着微笑的脸庞。
我合上书,窗外皓月当空,心里忆起三国英雄,我多想大声告诉他们:我会用从你们身上学到的,去拼尽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三:《诗经》中的柔美情怀作文】
翻开历史的画卷,昔日一个个辉煌的王朝已然覆灭,曾经鲜艳的罗织襦裙已没入黄土。唯有《诗经》,穿过茫茫的历史长流,留下袅袅余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远处的绿洲之上,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河边有位采摘荇菜的姑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叫的君子日夜追求,日夜思念,辗转反侧。这首古老的恋歌,带着遥远的爱恋,直击人的心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我心爱的人儿,在青葱的朦胧中,含情脉脉地笑。她摘一朵花戴在头上,不胜娇羞。我急着见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到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仿佛看见一个朴素而精致的女子,勇敢的表明自己的心意,美目流转,言语铿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谁家娇羞的女儿,心思含蓄,在城门前徘徊多时,犹豫不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不变的誓言。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几千年的光华流转,也只有《诗经》能写出这样明亮、鲜艳的文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历史尘封的腐朽,没有黄沙漫天的沧桑。却仿佛可见僻静小道,春风十里,桃花烂漫,清新而圣洁。
在诗经中,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历史悲剧,只有朴实的农民,真切的祝福,柔美的爱情,宴饮的欢欣……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高尚的灵魂。数千年的时光,物事皆非,诗经的韵味却没有改变。读诗经,像是吹过一阵清新的风,使心灵明净。从这些柔美的情怀之中,我感受到爱与生活的智慧,和文化沉淀的风华。
【篇四:乱世英雄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你,小小的曹阿瞒,降生在这乱世之中。初生失母,又身在这宦官之家。父亲虽位列三公九卿,却依然是世人眼中的寒族。阿瞒,好像预兆了今后你的诡计多端。几年后,你也终于为你的小聪明而被父亲送回乡下七叔家。哭成泪人的你大概没有想到,那是你一生最快活的几年吧。在乡下的青山绿水中,你偶然地开启了军事启蒙,七叔的学识与风度,映射了你将来的身影。
那一年,董卓入京。你的家族也已走向了没落。后来,天下英雄大讨董,你还是揭竿而起的热血青年。一路的南征北战,岁月使那个曹阿瞒像水中的茶叶一样沉淀下来,变得愈发醇厚。官渡大战,声名大噪,与群雄逐鹿中原,亲迎流亡的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先声夺人。世人说你是“汉贼”,但若这样说起,那周武王岂不是“商贼”?高祖刘邦岂不是“秦贼”?王朝盛极必衰,生逢乱世,没有对和错。
后来的你,远征乌桓,一统北方,20xx年,50余战,还是五短身材,平庸面容,却再也挡不住那双鹰眼的锐利。在繁星漫天的夜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此时的你,必要要驾云龙,乘风而行。那首《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鲁迅说:“曹操他至少是个英雄。”对啊,你活得无怨无悔,不枉此生。
晚年的你,感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向依?”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剥下所有光环,你也是个敏感孤独的普通人。
多少年后,你大概也看到了那个心念已久的大魏王朝,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五:《浮生六记》——觅得浮生半日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浮生六记》中的一段话,而正是因为浮生短暂如梦,美好稍纵即逝,沈复便记之笔墨,录其生平,编成《浮生六记》。
沈复,字三白,其妻陈芸,又唤芸娘。他们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只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怡然自得,即使布衣荆钗,仍然心怀希冀。“他当年与君上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疏,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是陈芸所言。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富贵权势争得头破血流,她却不屑。淡泊的心境,从此便可窥一斑。
人之一生,孩提时代是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沈复便提笔写下《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年岁渐长,也不忘幼时志趣,闲时插画盆栽,点缀山石,积兴成癖,依此为乐。如此闲情逸致,在喧嚣的尘世中能几人!
沈复与陈芸喜爱游山玩水,意趣也与他人不同。第五卷《浪游记快》中沈复曰:“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陈芸更是女扮男装随沈复出行游玩。其夫妻二人,不附庸风雅,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之解,仿佛浊世之中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雪莲。不流世俗之性,岂是凡夫能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在这乱世忙时之中,为何不像沈三白和芸娘一样,觅得浮生半日清闲,放下名利,放下烦忧,让心灵得到片刻歇息,即使一生平淡,精神却无比富足。
【篇六:斗战胜佛的魂】
“戏文里都说啦,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他还有根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每每看到这段台词,我心中那身披火红战袍的英雄便又浮水而出。
彼年,他只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无依无靠。可只几载,他就化身威风凛凛的猴王,保花果山安宁,护众候周全。阎王庙里,他手执判官笔蘸饱浓墨,划去自己的大名,他本可一走了之,从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可我的大圣,他没有。他接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他逆天而行,强销死籍,让自己的猴儿们也享尽繁华。王母的蟠桃宴,他盗来奇珍异果,即便是醉了,也想带回花果山与众猴一并分享。这便是时刻为自己所在乎的人着想的美猴王。
几百年后,西行的玄奘途经五指山,顺应天意,解他禁锢。那大圣在山下信誓旦旦道:“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他是绝对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齐天大圣是谁?是潇洒不羁,随心所欲的猴王啊!是令三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士啊!他甘心保一个普通僧人,只为那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意之举,这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王啊!
自那时起,他就一路护送玄奘,斩妖除魔,惩恶扬善,途中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助那僧人安好。三打白骨精,他耗尽心血只换来他所护之人一纸贬书,那会是怎样一种心碎,可他只能一人承担。他欲给他那师傅最后一拜,可玄奘竟不愿再看他一眼,只怕紧箍咒带来的疼痛也没有那时更让人心痛啊……他独身一人凄凄惨惨,听那东海大潮汹涌又想起了他,竟止不住腮边坠泪,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多少人说他坚强,五马分尸他一声不吭,天雷打击他也无动于衷,可这时本该肆意享受自由的大圣,竟哭得像个泪人啊……
人人谓他忠勇,谓他神话,可有谁会想到他细腻也柔情,我的大圣他也需要有人来疼爱啊。
若能遇见如此的你,换我来守护你好吗?
【篇七:英雄冢】
这是一幅画卷,泼墨染上无数人金戈铁马的一生;这是一首长歌,引吭颂出无数人快意肆如的沙场生涯;这是一座英雄冢,埋葬了中华历史中一个鲜明的时代,埋葬了无数英雄不死的灵魂。
——题记
家里书架的最上方是四本又厚又大的书,父亲告诉我这是国粹:四大名著。有一日尚不识字的我我终于有幸翻阅。我虽年幼,但还是被封面的古朴凝华所震慑。每本书前都有十几幅墨画,我不喜《西游记》中怪模怪样的的孙悟空,不喜《红楼梦》中只晓得拿个扇子吟诗作对的黛玉,更不喜《水浒传》中面目狰狞的一百零八好汉,却被《三国演义》中或豪爽或儒雅的人物吸引。仍记当时,有一幅画面直接挂在我的脑海中:危崖上,瀚海边,有个男人提着长剑伫立崖边,目光如炬直射远方,画面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后来我知道,那个人是曹操,那行字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学读《三国演义》,不知是否受了年幼时影响,侧重点一直在曹操身上,而不久我懵然:原来曹操竟是个阴险狡诈的人物。后来语文老师用一节课为我们讲述曹操,我方揭开了那层层纱幔,看到他的真面目:连环船、火烧赤壁、挟天子而令诸侯,果然你是个英勇机智的人物。当晚回到家,辗转难眠,故又寻了《三国演义》出来。望着那幅图片,我想:无论世人冤你丑化你,你总是如这幅图一样只做自己。那晚,我仿佛听见千年前曹操不为俗人看法所累的爽朗笑声。
后来到初一,偶听得同学吟诵古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中忽然就萦绕起一股浩荡之气,询问得知;这是曹操的《龟虽寿》。是了,曹操还是一名富有才气的诗人,《短歌行》、《对酒》都是他的名篇。
此后,我再读《三国演义》,又有新的感受。一个字、一个词,都一点一滴的为我晕染三国时期三雄各自据地为王的画面。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就无法领略当时的社会风情;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就无法满心浩然,坦坦荡荡;我想,我不读《三国演义》,我就只看得见面前三寸土地,他为我打开新的大门。我爱《三国演义》,更爱三国英雄,最爱魏国曹操。他们的光辉笼罩着我,使我有了拨开乌云见月明的意志。
这是一个英雄冢,埋葬往日光辉岁月的英雄。也许他们尸骨已腐,但他们的毅魄,却铺满了整个中华大地!
【篇八:“陋室”见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轻轻地吟诵这这篇家喻户晓的《陋室铭》,抿一口香气四溢的青茗,茶叶的苦涩先是在舌尖处悄悄地晕染开来,茶叶滑到舌根处,那引人不悦的苦涩竟悄然化成了一股清雅的香气,我了然顿悟——刘禹锡的人格不正如这杯青茗一般吗?苦中寻乐,心胸坦荡。此刻,我仿佛懂得了,懂得了刘禹锡的心境。低头长久的注视手中的茶盏,在清茶氤氲的白雾里,一座南方小镇渐渐朝我走来。
公元八百多年的安徽和县,虽无大唐都城一般繁华,没有什么艳丽繁华的景象,但却是一片安静祥和,放牛的牧童悠闲地坐在牛背上,捣弄着一节柳笛,随意修整几下,放于唇间一吹,一首悠扬的曲子便飘荡在乡村的上空。田间锄地的农民们仿佛是知悉这乡间的民谣,竟也跟着曲调哼哼了起来。虽无都城奢华繁盛,但小径旁的依依杨柳,田埂旁的潺潺流水,也是别有一番情趣。还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啊!
远远地,一间破败简陋的房屋被路旁的杨柳争相送至眼前,门外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写着什么。好奇心驱使着我的脚步走了过去,细细一看,竟是千古名篇《陋室铭》。那么,面前这位面留胡须,一身悠然自得模样的十有八九便是刘禹锡了!我往那破落的房屋内瞅了一眼,狭小的房间内只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墙体也有些不稳,真可以称得上是古时候的“危楼”!而在这种环境下,刘禹锡仍旧可以在家门口悠然自得地写着一份《陋室铭》,他真的如同世人所说的乐观无比?我看向门口那个坚毅的背影,心想,恐怕不是的,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被贬,被贬后还被当地县官多次刁难,内心怎会没有丝毫不平?但因为他的坚毅与尊严,他选择了装作云淡风轻,借以来抒发自己的宏伟抱负。
是的,我懂了,知道这一刻,我才真正了解刘禹锡茶何止只是苦中寻乐,因为它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的磨难,才成就它独特的韵味。刘禹锡何止只是乐观向上,因为他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性情变得坚毅,才有了此刻的云淡风轻!
眼前的景物渐渐模糊,蓦然回过神来,面前的书本,仍是在《陋室铭》这一页,但青茗早已没了氤氲的白气。我合上书,轻轻地念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篇九:梦游大观园】
是谁打翻了酒杯,醉了这烟雨画卷。风月无情人已换,望不尽的杨柳依依,转眼已过了千年,千百年的变迁带不走的唯有这国学经典。
——题记
“怎么回事,怎么会有水呀?”我茫然的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已不在家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别致的庭院,院中的草坪,假山,庭院都坐落有致,远处还有一座小桥。此刻的我就躺在院子中的草坪上,抬头看着天空,细密的雨如丝线般把天地织在了一起。使得眼前的一切朦朦胧胧,似是一幅江南烟雨画。
我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自己的脚步,好奇心驱使着我朝那边房间走去。进入房间,里面一切像极了晚清时大户人家的布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再往里走,只见书桌前坐着一个长相白皙的男子,可他却似没有看见我一般仍低头看书,眉头紧皱,看样子很不耐烦,我甚是奇怪。
一个长相俏皮的姑娘的到来打破了这幅安静的画。她举步轻盈却不失优雅,可仔细看去,不难发现她的眼眸中充满了忧伤。“黛玉姐姐,你怎么过来了?我正愁读书无聊,想溜出去,正巧你来了,快陪我说说话。”原来那个男子是贾宝玉,而这姑娘应该就是林黛玉了。宝玉见到黛玉过来紧皱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眼中也露出淡淡的笑意。“我就知道你坐不住。”黛玉笑着说。我看着他俩心有灵犀、情投意合,心中心中却不免多了几分忧伤。谁能料到如此相配的才子佳人最终却落得那样悲惨的下场。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房间。天上的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阴郁的天气在我看来似乎预示了这户人家的下场。漫步在传说中的大观园中,我的心中不知是喜是忧……
“叮铃铃……”闹铃声打破了这如画的梦。我不禁有些失意,贾宝玉、林黛玉的下场似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可似乎又多了几分历史的悲哀。
梦游大观园,我听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欣赏了中国国学之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