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而且,父母用“国学班”替代义务教育将被追责。
不得不说,《通知》管到了实处和关键处。其所涉的问题核心在于,科学育人是以现代社会关于中小学教育的共识来培养学生,还是以国学来培养学生。
科学育人,既指多年来许多国家以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反映当代文明、文化和科技的内容来育人,即教育的科学性和理性;同时也指,在教育的内容中应当多一些科技和现代文明的内容。
不妨比较一下现代(义务)教育和国学的内容。中国现在的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三年级及以上)、品德与生活、科学。附属科目有:体育、艺术(音乐和美术)、健康、法制,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初中有语、数、英、史、地、生、音、美、体、思想品德、信息技术。高中分文理班,除语数外三门,理科有理化生,文科有政史地。当然,文理分班是否恰当、是否科学仍存在很多争论,因为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通识教育。但不难看出,现代教育与国学班的课程设置有天壤之别,后者的内容不过是四书五经、三从四德和弟子规、三字经等。
早在191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理科学长王星拱就在《新青年》上发表《科学的起源与效果》文章,认为科学的道德观,要能辨别是非(就是善恶),这是知的方面,又要能取是舍非,这是行的方面。并称苏格拉底的“知识就是道德”同科学的“真实的就是善的”的意思很相同。因此,科学能够在知行两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以取代传统儒家之地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启蒙者、传播者倡导的是以科学、民主和现代文明来引领国人,当然包括从孩子开始就启蒙,这也体现为一种全民素质的提升,国际普遍通行一个具体标准便是公民的科学素养。
中国最近的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2018年(第10次),公众中具有科学素养者的比例为8.5%。与科学素养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仍然较低。例如,美国在1988年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就已达到10%。
国民科学素养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和科学传播,尤其是缺乏欧美国民义务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和科学教育。美国要求包括文科专业在内的所有专业大学生都必须学习一年的科学课程才能拿到学士学位,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做法。提出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概念并希望有两种文化结合的第三种文化出现的斯诺也认为美国的教育优于英国,因为牛津和剑桥缺乏通识教育,因此希望所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理工科生都必须知道莎士比亚,文科生都必须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样的要求,从小学和中学教育就应当开始,并且体现在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之中。当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之后,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会形成全民的水涨船高。
中国希望在2020年时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比例达到10%,这意味着,义务教育和通识教育从小学和中学就要实施。“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代替现代教育的做法背离现代教育之道,更无法让中国成为现代创新国家。因此,教育部的禁令非常及时。(张田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