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体质健康监测看学校体育现状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已经进行了15个年头,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此并不陌生。然而,为什么要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真实的重要性是什么?至今却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果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那么将背离国家监测的初衷,也会使得国家的行政干预偏离方向,所造成的损失将无可挽回。国家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监测方法的不科学,以及基层单位的责任心不够都是导致数据有失偏差的主要原因。
一、“功利心”无情蔓延,影响监测环境的健康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时间段,对于多数基层学校来说,会在上报数据时“过问”一下,对于稍有工作经验的老师来讲,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方式继续操作,监测就是例行公事。在这个周期,压力最大的当属新入学的年级,第一个学期需要进行常规培养、广播操学习、开运动会和过体育节,体育课已经所剩无几,既要练习又要测试,还要有组织,对于学生不满意的测试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补测,放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监测显然让老师们“头疼”。
相比“头疼”,作为老教师更有些“心疼”,测试结束后多有学生围着老师质疑,“老师我的成绩怎么又下降了,小学时 50米还6秒多呢,现在怎么跑都7秒多,可是感觉比以前快了很多,相反,怎么慢了呢,您是不是测错了”、“老师,我们老师说成绩不满意就可以补考,您得给我补考,直到成绩我满意”等等,面对来自不同小学毕业生的质疑笔者似乎明白了什么。
以往,每到监测季,内心总是忐忑不安,习惯性对于及格率和优秀率的担忧,其中不乏学校的硬性要求,也不乏平行班同事的手“松”与“紧”。虽然对于数据放水深恶痛绝,但岂又非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大环境就是这样,难过也只能是来自每个有良知的人。说到底对体育的重视,难道仅仅依靠体育老师的重视就能改变吗?
笔者曾经听说过来自基层学校的名言:“消灭待达标,提高优秀率”,“不行就补考,达不到也要努力达到”,“不是学生不行,而是老师不行”等等。领导的一句话,每个一线老师心知肚明,该怎么办还用明说吗?当然了,也不会有人跟你明说,自己琢磨去,反正最终成绩不行,学校这关你过不去,如果数据造假出了问题,那么则需要你去承担。
“背锅”先不说,从这一点可以侧面的反应出大环境的不健康,上级对学校有要求,对学校领导考核挂钩,那么学校领导找谁要成绩去?平时大会小会确实重视体育,也要求学校加大练习力度,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是总会有达不到的,即使标准再低也会存在,这是客观事实,是真实存在的差异。所以,有了数据,就有了各方面的要求和考核,学校、老师、学生都处在这个圈子里,都在这个链条上,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谁也逃不掉,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形成默契。特别是在体育学业质量没有严格监管的学段,自由发挥的自主成分堪忧。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因为局部区域或者少数基层单位的数据失真,而导干扰和影响了整体数据,枉费了国家几十年的努力,着实可惜。
二、需要重新审视并深入学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初衷
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前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之名,1954年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经过试行和暂行阶段,1958年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1964年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立法的形式确定《锻炼标准》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于2002年7月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正式实施,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在校学生。它的作用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对学校体育总体评价的重要内容,数据库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增加简便易行,锻炼效果好的项目,具有引导和锻炼功能;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还是新时期政府提出的“体育强国”,都围绕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民健康程度的高度重视,更彰显出国家的战略需求。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乎到民族的兴衰和命运,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育的各个层面需要加强学习,深知自己的责任与重担,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寻找问题根源,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作风,要有“一杆子插到底”的决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阶段我们青少年的健康现状,为国家在下一阶段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但是,数据的监测由各基层校自行操作,本身就难以规避各种作弊行为,再加之随意性比较强,严谨度不够等原因,就容易导致数据的精度是存在一定水分。毕竟,多数学校在合格率和优秀率对任课老师有要求,家长和学生对成绩也很关注,教师也没有必要跟自己还有自己教的学生过意不去。所以,多年来一到体质监测的时间段,经常会有因国家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兑水一事而引起广泛的议论,而一线教师心照不宣的做法,也说明了屡禁不止背后的无奈。
数据兑水一事的真实性无需再继续争议,肯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国家不知道吗?他们不但知道,而且知道如何避免。一句话,如果采取回避制度,自己教的学生自己不能进行测试,自己学校的学生自己的老师不能进行测试,学校互相之间不能测试,换句话说,如果让第三方进行测试,就会规避这样问题,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但是,测试群体涉及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至少规模在3亿以上人口,如果需要统一安排第三方进行测试,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牵扯面比较大,多多少少会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且年年进行,容易引起社会上较大的舆情。
由于主管部门的执行意志不够坚定,更容易引发基层的揣测,最后造成彼此之间的默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出问题大家你好我好,因为在这个方面也没有出过问题,说明配合的相当不错。“看破不说破”,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害人害己,实不可取。
说到底还是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执行国家政策时打了折扣。听着雷声大,但是实际上雨点小,所以,导致大家的不重视,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才给了兑水的机会;相反,个别地区的要求比较严格,甚至与学校的管理考核挂钩,也容易引起基层单位的敏感和惧怕,想要好成绩又达不到,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水。
四、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实现教育公平
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国家的战略规划来讲是灾难性的后果,可能就起不监测和调整的作用,所有付出都将前功尽废,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这不只是浪费国家资源,更是对祖国花朵的残害,对全体青少年健康的践踏,因为一线学校或老师的放水,因为上级部门的监管不负责,将导致我们在“体质健康”上全盘皆输。兑了水的数据变得一文不值,堪称对学生体质毁灭性打击,如果学生连“体质健康”都做不到,那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俨然变成了一句空话。
多数的基层学校是会遵守规则,将诚信和师德放在首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工作。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课及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大幅提升,作为体育教师要真正的将“力”作用在每个学生身上,有效的提升其身心健康程度,不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而发愁,能够坦然面对每次体育抽测与检验。如果有些学校是认真完成数据监测,另外一些学校却投机取巧、胡编乱造,那么显然是有失公平的,纵容和包庇数据造假,是对工作负责学校的最大不公平。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在数据测试要求上必须要严肃认真,敢于向不真实的数据说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依,出现问题敢于问责和追责,否则数据兑水和放水这样的风气将无法扭转。
第二国家体质健康监需要逐渐改革为由第三方检测,首先是第三方的公正无需质疑,另外解放体育课堂,将体育课堂尽量多的回归给学生,在大量的监测面前,我们的很多体育课已经沦为监测的测验课。
第三监测数据要尽量避免明显的加工痕迹。有些学校为了提升监测成绩,而非常针对测试的项目,常年累月的反复进行训练,通过技术和技巧的提升而提高成绩,这样的专门加工,肯定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体育的情绪。
总之,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不可能取消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优化监测方案和制度,从实质对学生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协调好监测和体育课的关系,体育课并不是练习及监测的专属时间,但是体育课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体练习方式,改善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的素质,加强体能储备,为提高监测成绩而做好铺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