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2016最新最详细国学幼儿园商业计划书.pdf 12页

2016最新最详细国学幼儿园商业计划书.pdf 12页

2016最新最详细国学幼儿园商业计划书.pdf 12页2016最新最详细国学幼儿园商业计划书.pdf

2016最新最详细国学幼儿园商业计划书

目录

:::

第一章社会教育背景第二章幼教市场分析第三章国学幼教综述

:::

第四章办园准备事项第五章组建专业团队第六章特色管理机制第

:::

七章招生推广策略第八章投资收益概算第九章常见风险预估第十

章预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社会教育背景

当今社会,科技的昌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意想中的快乐和满足,人

们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与日俱增,问题青年、校园暴力、自杀率上

升,青少年犯罪乃至引发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触目惊心。学生心理素

质差、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成为学校德育最严峻的挑战。全盘“西化”已经在

年轻一代愈演愈烈,民族精神已经在年轻一代逐步淡忘,许多孩子不了解岳

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的民族气节,对民族几百年的屈辱史更是知之

甚少,抗日战争成为“过去的故事”,诚信、尊老、爱国被认为是“不合时

宜”,跟不上时代。少数国人在国外的诸多不好行为也日益引起当地的

反感,“、”“仇华”、“厌

华”现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生代有“断

代”的危险。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就是教育!

(一)中国的教育发展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叫

人文阶段,很重视人文教育,它的特点是道体艺用。以道为体,以艺,

就是以知识技术方面为用,道体艺用有一个缺点,就是重道轻艺。

第二个阶段就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一百年来,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教

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教育,我们引进、移植得非常成功,对我们中国的面

貌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把第二个阶段叫做科学阶段。这个阶段

我们看到了它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检查一下也看到它的遗憾,它的

遗憾就是重艺轻道或者是学艺忘道。

第三个阶段是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把前两个阶段教育的

缺失加以整合,把前两个阶段的优点集中起来,那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科

学和人文整合的、新的教育阶段。

五四”时期我们引进了科学技术,非常好,得到了很大的成

功。但是也有一个缺陷,缺陷就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给解构了,在教

育上不提它了;“文革”造成的劫难和精神倒错导致当今的教育还不能正确

解读传统文化,国内教育似乎忘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教精神,误

读经典、断章取义,精华变成糟粕,智慧解说成愚昧,对传统文化或存而

不论,或敬而远之。渐渐地我们中国人从教育上把自己民族的经典文化给

开除了,这是在世界教育史上从没有过的。每一个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

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但惟有我们中国现在把自己的文化丢失了。我们现

在回过头来一看这是很大的遗憾所以现在这一阶段就希望能够把科学和人文

结合起来,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结合起来,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特别强调的幼儿国

学经典教育。

(二)幼儿的国学经典教育有着三重深刻的社会意义:

,2500,

第一点在于文化的传承。“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年前去汲

取孔子的智慧”,这是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的“巴黎宣言”。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把《圣经》作为人

生宝典的西方人也开始逐渐承认东方的《论语》等中华文化遗产是全

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正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研

100

究。西方出版的“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

国人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国学”虽然其中有封建、糟粕的东

西,但其基本内核是健康的、有益的。“国学”包括着中华伦理道德与民

族精神,有大量的当今道德建设的“元素”,

“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厚德载

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及社会人伦价值系统是

“国学”精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

心法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决非哲

学和知识的学问,而是存心立世的基本态度,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学问,

是我们

宝贵的思想源泉、人生指南,修身养性的不二准则。国学文化是祖先

遗留下来的社会道德建设的“宝贵遗产”。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

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

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

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

上一篇: 当代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 国学机招商加盟,无门槛的就只有这一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