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才
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根据各地实际开展国学经典进小学课堂活动,使师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课堂的迫切性和意义
(一)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课堂的迫切性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等信息产品逐步普及,外来文化、 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如去年12月,广东某高校一男生向女生泼硫酸事件。其重要原因即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结果,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践行的主要内容,国学经典教育进入小学课堂尤为迫切。
(二)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课堂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4~13岁的少年儿童,心性纯净,对父母依赖性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记忆力较强而理解相对薄弱的时期,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学慎于始,在孩子天性未染之前,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传统最容易养成。我们要把握先入为主的原则,把优秀的经典传予学生,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其品德修养,训练其技能。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二、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课堂的主要内容
(一)一般内容的选取
国学经典进小学课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不学,不知道。”教育的内容首要的是明白人伦大道,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身份、义务,再进一步教给孩子与环境相处的道理。应该让学生明白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明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因此,上述与之相关的内容首先选取,如《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增广贤文》、《孝经》等。
其次是关于树立远大志向方面的内容。“志不立,无以成事。”古今中外圣贤之人,其奋斗的事迹和不畏艰难的感人历程,是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榜样。毛泽东从小就读《诗经》,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靠研读《孟子》和《庄子》来增进其经营才干。
(二)与能力相关内容的选取
国学经典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辨别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阶段,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为主,其内容主要通过名画、名曲欣赏实现,如潮州国画、潮剧、广东音乐、贝多芬钢琴曲等。
三、 国学经典教育进小学课堂的主要措施
(一)系统组织,有计划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一是每个班都开展诵读活动,二是可以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意愿组织国学经典实验班,以班带动进课堂活动。在一般安排上,可以根据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诵读简单易记的《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五年级学习《孝经》及背古诗词,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等,而《老子》 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当然,上述内容的安排也没有绝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安排,但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将国学教育活动融入教学主渠道中。一是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如规定每周一定的时间学习国学课程,二是重视教学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在语文课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选取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诵读。在书法课中,指导学生书写经典的古诗词,名篇佳句,并与当地的传统结合,如陆丰碣石的书法家教传统。在美术课中,结合学校国学活动内容,设计小主题,引导学生据题作画。同时,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经典讨论活动,强化学生理解国学精粹。
(二)贴近生活,有目的开展内省活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国学经典更应如此,因此,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圣贤教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在学习中组织内省教学法。如对于“香九龄,能温床”的引导,通过诵读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不仅让学生讲黄香的故事,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己的言行,感悟如何从生活小事中讲“孝”。类似的故事和哲理在经典著作中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递进内容,通过班会、课前内省、睡前内省、学校与家庭内省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三)营造氛围,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会和集体读书活动
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其教学效果。营造氛围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创设校园国学文化环境,如开辟国学经典文化专栏,悬挂经典名句,精选《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内容,配上富有人文色彩的插图做成装饰画等,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二是通过在教师群体的交流,营造善教乐教的氛围。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老师间彼此切磋交流,探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国学的乐趣。三是通过集体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营造书香飘校的效果。如利用每周一至周五的一个课间进行集中诵读,或是让师生们静静地读,轻轻地吟,朗朗地诵,或是以引读带集体大声诵读,形成浓浓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
(作者单位:陆丰市东海镇红星小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