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返家期间,9岁的朵吉向记者和家长介绍自己的学业情况和教材。
晨报记者 陈征
学校外观
学校供图
学生在课堂里学习
学校供图
记者 朱晓芳 实习生 何静怡
当不少家长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一所名校的时候,有16个上海家庭却做了不一样的决定——放弃上海名校,转投浙江遂昌县的王财贵经典学校。
这样的决定,大多是去年9月做的。9月学期伊始,孩子们背起行囊,暂别传统教育,不再去原先的学校上学,而是去一所自己完全陌生的国学学校。16位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而且多是名校生。
今天,回沪过寒假的这16位上海学生结束假期,再次出发。他们,以个体的力量,探索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妈妈买了名校学区房
孩子却选择山村国学学校
朵吉,9岁,如果不是去国学学校,他应该是徐汇区某名校的二年级学生,现在的他在这所山村国学学校读了一学期。
为了朵吉的未来,妈妈明月早早买下名校的学区房,孩子如愿进入徐汇一所知名小学。但最终孩子的决定却是:放弃名校,远离父母。
幼儿园时的朵吉,爱学习,弹钢琴、做实验都喜欢。闵行科技幼儿园的老师一直评价朵吉很有潜力。妈妈明月没让他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小学一年级,朵吉的成绩有些逊色,没能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也不再常被老师叫起来发言。
明月自己在交大从事一国学教育项目,她觉得也许国学能拯救孩子。口口相传中,她了解到浙江遂昌的这所国学学校,决定把孩子送去试试,看看能否唤回孩子学习的兴趣。
这所山村国学学校有规定,家长一个月只能见孩子一次。妈妈问9岁的朵吉:“你要做一个决定,可以选择去外地很远的学校读书,那里不会有老师的训斥。但是在那里,你见不到爸爸妈妈。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现在的学校里。”当时只有8岁的朵吉想了想,说了两个字:“我去。”
孩子成绩参差不齐
有海归家庭也有工薪阶层
朵吉不是唯一一个以休学的方式投奔这所山村国学学校的上海学生。像这样的上海孩子有16个。他们的家长自发地组织成立家委会,日前在徐汇区唐韵茶坊召开家长会,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今后如何回归传统教育,二是孩子“读经”能否有科学的发音方法,以保护好嗓子。
这些孩子中不乏名校生,有小学生,也有初、高中生。年龄最小的7、8岁,最大的18岁。有来自海归家庭的,也有来自工薪阶层的。有的孩子成绩不佳,也有的成绩优秀。有的孩子准备学习一年后回来接受体制内的传统教育,也有的孩子准备学习几年后再做决定。
10岁的柠檬此前是浦东新区某知名小学的学生。在这所名校里,成绩最好的同学当了大队长,成为老师的宠儿,但这个大队长随意嘲笑、欺负同学。柠檬常常把大队长的行为告诉妈妈,有艳羡,也有困惑,“是不是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获得特别的待遇?”柠檬妈妈由此对名校产生了怀疑,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品格,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柠檬的妈妈也是国学的爱好者,从朋友处了解到浙江的这所山村国学学校,她认为国学可以奠定孩子做人的底线,决定送孩子去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家长看重人格培养
“国学给孩子补上重要一课”
还有几位初中生的家长也决定让孩子休学。
敏敏13岁,去年9月从静安区一所初中休学。天性调皮的敏敏上初中后与老师难以相处。为了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敏敏妈妈把敏敏送往丽水,“现在的孩子,每天功课做得那么晚,他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爱,又如何能爱别人、爱国家?”
杰杰13岁,成绩很不错,还是奥数重点班的学生,去年9月从虹口区一所知名的民办初中休学去国学学校。妈妈施女士学国学,她觉得孩子学做人远比奥数重要,补上这一课不能等。“孩子刚进初中时就考到学校前40名,进了重点班,孩子每天功课都要做到十点多,我担心孩子的身体会受不了。”她说:“到外地这所国学学校,孩子每天9点多就睡觉,6点多起床,在大自然中休整几年,孩子个头也能长得更高。”
这些家长觉得在人格培养上,国学能为孩子补上最重要的一课,能真正教会孩子做人的学问。暂时的远离,能让孩子卸掉以往学业的疲惫,塑造好自己的人格与底蕴。为了让孩子补好这一课,这些家长决定让孩子休学一年至几年。“听孩子们说,在下雪天,他们每天都打雪仗,还尝‘冰柱子’”一位家长说:“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这是找回了原来的自己……”
18岁男生休学三年学国学
未来想报考哈佛理科
如果说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转投国学学校很大的原因是在传统体制教育中受挫,那么,18岁的辰宇休学三年,只是因为喜欢国学,他想用另类的三年,来沉淀自己。
辰宇,原浦东某校澳大利亚国际高中部学生。从初中开始,辰宇就跟着母亲接触国学教育,经常跟着母亲去某大学的国学班学习,或是跟着母亲参加成人游学活动。
去年寒假,他跟8岁的弟弟一起去参加国学学校的冬令营活动。冬令营归来,他说,“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无意之中,辰宇看到之前读过的一本解析《易经》的书,他发现自己参加冬令营后,对书的理解更深刻。感受到这点后,辰宇决定要去上长期班。他说,那里的环境能够让他专心,而如果在家,外界的各种诱惑让他读书时三心二意。一学期结束,他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一学期太短,我想休学三年,好好学习。”
妈妈张洁支持他,“读大学并不急,三年后,我建议他报考复旦大学哲学系的硕士生。大学和文凭并不重要,关键要学会如何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父母有孝心的人是关键。”
而辰宇的志向则是报考哈佛大学的理科。他说,“学国学和接受传统教育并不对立。我想去哈佛读理科,但对国学仍不会放弃。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不可与其他学科并存的。”
[孩子眼里的快乐学校]
这里考试太多我害怕,那边老师温柔背书开心
晨报记者 朱晓芳
记者见到朵吉时,他微笑着向记者招招手。脸上虽然有和同学打架留下的伤疤,却很健康结实,身上有一种超越两年级孩子的沉稳。交谈近两个小时,他始终端正地坐着,两手放在膝盖上,微笑着回答每个问题。
朵吉爸爸观察说:“他能静下心来了,在去外地学习前,如果你和他谈这么久,他根本做不到,他会中途跑掉的。”
朵吉虽然嗓子有些哑,但他很喜欢唱歌般地吟诵读经,韵律的平长仄短,让他觉得背书琅琅上口。他背诵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完,他用稚嫩的声音解释起来,“女子要悠……”眉眼间满是自信。
让朵吉在那里学习多久?妈妈明月说顺其自然,看情况而定。记者问明月是否担心朵吉回归传统教育后能否顺利接轨,明月说:“即使北大清华的学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落掉的知识可以慢慢补,内心强大才最重要。”
以下是记者与朵吉的对话。
记者:朵吉,你好!你是自己愿意去那边上学的吗?
朵吉:嗯,是的。因为那边的老师很温柔,而且,这边考试太多了,我害怕。那里就是读书,很开心,背出书来的时候,特别开心。我(开心得)从楼梯上跳下来。
记者:你离开爸妈去那么远学习,适应吗?
朵吉:一开始不适应,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被子衣服都要自己叠。但后来就适应了,还有很多朋友在一起。
记者:在那边学习快乐吗?
朵吉:嗯!快乐。特别是背完书后,老师有个表彰本,我们背得好,老师都会记在本子上。背得好还有零食奖励,得到后很满足。
记者:以前学习时不是也有背书吗?
朵吉:以前好像是死记硬背的,一段一段的。现在是整体的呢。
记者:你觉得学到东西了吗?
朵吉:学到了。之前刚去的时候,教室里黑板上一百多个繁体字我一个都不认识。后来老师就一个一个挑出来教,现在我几乎都认识了!只有一两个不认识的。我现在已经把《诗经》都学完了,一大半都会背了,只有一小半背得还不熟。
记者:你想在那儿学多久呢?
朵吉:现在应该不会断……一段时间后,大概会回来。
记者:如果你以后回来,这里还有考试怎么办呢?
朵吉:慢慢地学。那边也会自学数学什么的,不懂的问题可以问哥哥姐姐和老师。现在放假了在家也会补习功课的。
[探访王财贵经典学校]
学“国学”也学莎士比亚没有休息日 数学靠自学
晨报特派记者 李晓明 浙江遂昌报道
王财贵经典学校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地处何方?规模如何?晨报记者昨日赶赴学校所在地浙江遂昌县进行了探访,力图揭开这所学校的神秘面纱。
地处村郊 环境优美
如果不是有确切地址,外人很难找到这所学校。王财贵经典学校地处遂昌县大柘镇溪东村。从上海出发,有近500公里路程。记者驱车近6个小时,几经打听,才找到学校所在地。
这所学校对外一直很低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再要求记者不要把学校的名字公布。即使在遂昌县城,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学校的具体所在地。实际上,学校离县城还有近20公里的路程,先要找到一个名叫大柘的镇,然后再从一条小路往上,到达一个名叫溪东的村子。这所学校,就隐藏在高低起伏的村落之中。
学校的大门并不起眼,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校区内坐落着多栋教学楼,高低起伏,树木掩映,环境很不错。门卫陈师傅介绍,这些教学楼属于三个学校,除了门口的两块牌子,还有一所幼儿园也开在这里。王财贵经典学校则位于这块校区的最里面,进入学校还要爬上一条长长的石阶,地方相对比较独立和隐秘。
未得到允许,外人是不允许进入学校的。在陈师傅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王财贵经典学校的校区。爬上石阶后,眼前便是一栋4层的教学楼。陈师傅介绍,学生按照年级高低分别在一到四楼上课,幼儿班在一楼。记者看到,一楼的每个教室门口都贴了班级名称,如“明学班”、“明慧班”等。教室内的布置也别具风格,中间地带小桌椅围成圆桌会议的阵势,在教室后半部分还放着小车、木马等玩具。楼上高年级教室的布置则和普通学校差不多。
学校住宿区与教学区分开。教学楼后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沿石阶而上就到了住宿区。住宿楼一共两栋,左边是女生宿舍,共3层,右边则是男生宿舍,共4层。由于现在还没开学,整个宿舍区尚处于无人状态,房门紧闭。记者看到,每一层楼面都有一个集体洗漱间,学生们每天都会在这里洗脸刷牙、洗衣物等,房间内并没有专门的洗漱间。
学校还有专门的食堂,位于教学楼下方,一楼是厨房,二楼三楼是餐饮区,学生是不允许进入厨房的。所有的学生一日三餐都在餐饮区准时用餐,要求吃饭保持安静,杜绝浪费。所有学生用餐都一视同仁,没人会得到特殊照顾,饭后还要将餐具摆放整齐,桌面收拾干净。
数学课自学 杜绝电子设备
在校园,教室门上、墙上随处可见诸子百家的格言,似乎都感觉不到现代化的气息,因为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都不允许带入校园,更别谈游戏机之类的娱乐设施。
学校规定在校期间没有休息日,非放假时间家长不能来校看望孩子;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带零食、零钱、手机;每年除寒暑假合计45天外,其余时间都是在校照常学习;每个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集体外出实践、旅游活动,如爬山、踏青、摘桔子、野炊、打板栗等。学生每月只能收发一次信件,每次写信不得超过三封;每学期只收一次包裹,仅限于衣物鞋袜,并当老师面打开,如有违规物品一律没收;每月只打一次电话,时长为20分钟。
学校现有200多位学员,最小的四五岁,最大的21岁,学校把年纪相近的学员编入一个班,共有“明学班”、“明慧班”、“明德班”、“明心班”、“明觉书院班”、“明仁班”、“明志班”等班级。
每学期的学习计划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学习的经典之作既有中国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也有西方的《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圣经选》、《苏格拉底柏拉图自辩》等。而数学课是自学,遇到不懂的,孩子会去问哥哥姐姐。
记者从校方负责人处获悉,学校获得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审批。一年的学费为2.6万元,各年级统一收费。
■朵吉在学校的日程表
6:30
起床 ,整理东西。
7:00
开始早上的吟诵,老师带着大家读经。
8:00
吃早饭,然后打拳等运动。
10:00
读经学习。上一学期学习了 《诗经》、《孝弟三百千》,基本上每个月背诵8000字左右。12:00
吃中饭,午休。
13:00
有时候背诵英文 《仲夏夜之梦》,有时候自学数学,没有老师。遇到不懂的,问哥哥姐姐。
16:00
放学,运动。之后吃晚饭。
18:00
学习,有时候是看视频讲座学读经,有时候学书法练写字。
周六和周日
白天学习照常,晚上看电影。
[回归后的打算]
家长做好留级准备市教委不鼓励休学
晨报记者 朱晓芳
如果若干年后回沪,功课跟不上怎么办?有的家长做好让孩子留级的思想准备,在他们看来,所得会大于所失。
家长忧心升学
近日,16位孩子的家长在上海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们大多对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和国学内容的积累表示满意,都说孩子身体变棒了,自理能力增强了,传统文化中一些精粹的东西正在孩子们的人格中积淀。但家长们也担忧以后孩子从国学学校归来,能否再与传统教育特别是升学考相接轨?
市教委:可回来中高考
像这样的孩子休学以后是否可以回来参加中、高考?
对此,记者昨天采访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他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拥有上海户籍的学龄孩子休学以后,允许回归传统教育参加中考、高考。休学的孩子想回以前就读的学校继续升学,只要顺利通过考试就行,转学的孩子如果要回归以前的学校,则要看学校的班额是否满员,一旦满员,就无法再转回原学校,只能到别的学校就读。
不过,倪闽景对这些家庭的做法并不鼓励。他认为,从现代回归古代的做法并不妥当。低龄的孩子在外求学后再回归传统教育还比较容易,而高龄的孩子容易出现知识对接的困难。他建议家长在做这样的决定之前,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来综合考虑,了解孩子是否会出现文化上的水土不服等不适。
对部分家长之前选择名校,之后又选择暂别名校的做法,倪闽景指出,“这些家长不坚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家长要明白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当初要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出发,来决定让孩子读什么学校。”
■意见争鸣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现在拒学传统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势头,许多发达国家也有孩子在家接受家教的例子。人们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而学校千篇一律的机械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所以,告别传统学校教育可以理解。但国学不能够解决现代社会所有问题,社会不要将国学神话化。
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但家长必须确信自己的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时的感情用事。从专业角度看,读经教育是一种小众路径,但最后还是要回归大众,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考虑。中国的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把问题都归结到应试教育并不可取。中国目前教育最轻视的是对人的尊重。
上海实验学校东校王校长:教育可以多元化,国学里有很多精华,值得学习。但家长选择时要慎重,要考虑到所学知识的营养均衡性,以及学校是否是经过资质评估的正规学校。
进才实验小学赵国才校长:放弃传统教育学习国学是个别人的想法。现在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分数,放弃传统教育很可能是一种反叛。但是,单学国学是不全面的。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弊端便选择去回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呼吁社会去改进。
[记者手记]
跳下悬崖时,也许下面就是草地
晨报记者 朱晓芳
之所以做这个报道,是因为最初听到9岁朵吉所做的选择——“宁愿一个月不见父母,也要去新的学校”。这个选择,让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毅然决然?
不知道,我们是否从中倾听到,那是一种来自孩子内心的声音。
以前采访“狼爸”时,他曾说,“打孩子”是为了保证孩子在未来获得成功,而我感受到的是他心中隐藏着的那份不安全感和恐惧。
如今,我们从大多数家长身上看到一种深深的恐惧,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恐惧。他们连一天喘气的时间都不敢有。可是这几位家长却拿出了几年的时间让孩子休学学国学。因为,这些家长放下了恐惧。在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勇敢和相信。 “当我们跳下悬崖的时候,也许下面就是草地。 ”
我曾经以为这群 “窗边的小豆豆”从此走上的是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没想到,他们告诉我,比以前更快乐,更愿意静下心来学一些东西,也更能包容一切,包括传统教育。
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每个人、每个孩子自身的愿望,快乐何尝不就是成功?让孩子们以后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何尝不是我们更该追求的目标?感谢这群内心强大的家长,让“豆豆们”拥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本报道所涉及的学生均采用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