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有一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位督邮来陶渊明的彭泽县视察,陶渊明刚想出去迎接,县衙里的人就跟他说:“你这样去是不行的,得穿上正式的官服,才能去见他。”陶渊明愣了半天,吐出来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有一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位督邮来陶渊明的彭泽县视察,陶渊明刚想出去迎接,县衙里的人就跟他说:“你这样去是不行的,得穿上正式的官服,才能去见他。”陶渊明愣了半天,吐出来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然后收拾了一下东西,回家种菊花去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

这个故事历来都被大家广为流传,体现了陶渊明绝不苟且的高洁人生。那么,陶渊明说的“五斗米”究竟是多少呢?

有的人一知半解,以为“五斗米”就是陶渊明一个月的工资。其实这是错误的。在晋朝,官员的工资都是发日薪,即每天五斗米。

那么,“五斗”又是多少呢?在晋朝,一斗差不多是现在的4斤,那么五斗就是20斤,一个月就是600斤大米。按今天的米价,每斤3块钱,即陶渊明每个月的工资合现在1800元,一年刚过两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例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人人耳熟能详,东晋县令的俸禄,竟如此之低?实际情况是,五斗米是日薪,并非月薪。古代有日薪吗?有。不但有日薪,还有年薪。

●张锐强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人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会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作为彭泽县令,一县之长,工资为什么会如此之低。

十升为一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每斗十二斤半。如果每月五斗米,不过六十二斤半。古代斗米斤盐,五斗米不过五斤盐。直接折算成货币,五斗米现在的价格也不过三百元左右。他自己的生活费都不一定够,何况养家?再说,他还要喝酒。

怪不得陶渊明不愿干。看来,他并不是有骨气,而是工资实在太低,别说他那么有才的人,就是你我,也肯定不能干。

问题是,真是这样吗?东晋县令的俸禄,竟如此之低?对此大家众说纷纭,历史学家缪钺把五斗米解释为士大夫每月的食量,认为此为虚数,不能坐实。这个说法固然有趣,但只是推测,没有凭据。另外一个历史学家杨联陞认为县令秩六百石(一石等于一斛),按照“粟五米三”的比例,合已舂之米三百六十斛,东汉以后官员俸禄半钱半谷,每月米十五斛(一斛等于十斗),正好每日五斗。故而,五斗米是汉以后低级县令的日俸之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以下为一组大型民族舞剧桃花源记的图片)

起初,我以为五斗米少,后来知道不是少,而是多。五斗米是当时一个县太爷的月俸禄,也就是月薪,折算一下还挺丰厚,若在当今该是高薪了。

折腰也不是点头哈腰,向人屈服;而是行个礼,鞠个躬。这是官场上下级见上级的一种礼节。即使行了,也不算委屈,让人笑话;而不行,恰恰是失礼,会遭人诟病。陶渊明在为官期间,这种折腰肯定有过,且不止一次,也不多这一次。

那么陶渊明奈何此次老大不情愿,且挂印辞官,归隐园田了呢?《晋宋书》里虽有记载,寥寥几语,也只述了个大概,至于深层的原因,则不了了之。

我揣想原因有四:

一是觉着升官无望。

眼见着过了四十,年华向老,没了前途。再徒留官场,多一年少一年,实在意义不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如早去为好。

上一篇: 非洲动物大迁徙(非洲动物大迁徙路线)
下一篇: 赊刀人是什么意思(赊刀人是什么情况啊怎么回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