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任重
千年以来,重庆有哪些风流人物,在这里留下过文字?
2016年年底,重庆市《巴渝文献总目》完稿,目前正进入印刷出版阶段。《巴渝文献总目》的收集整理,是有史以来重庆历史文献家底第一次得到摸清,这对于传承重庆历史文脉,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文豪作品被悉数收录
《巴渝文献总目》是《巴渝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中最重要的部分,收录的是重庆上溯有文字记载、有文物佐证的先秦时期,下迄1949年9月30日,主要分为古代卷和民国卷,收录了巴渝人写、为巴渝写、在巴渝写三个方面的著作,共收集散落于全国范围内的5千余种典籍著作和5万余篇单篇文献,经过数次讨论与修改,最终形成包括6653种著作、30166篇文献条目,总字数200余万字的《巴渝文献总目》书稿。
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豪,到冯时行这样的宋代重庆本土状元,再到老舍、郭沫若这样抗战时期旅居重庆的文学大家,重庆人写的,外地人写重庆的和在重庆写的文本,全部收录在《巴渝文献总目》。
首次确定古巴渝地域范畴
《巴渝文献总目》的编撰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关于重庆历史文献乃至历史文脉的学术讨论过程。
譬如,有专家认为非巴渝籍人士所写与巴渝文化无关的作品收录进总目,冲淡了巴渝文献的地方特色;也有专家认为,重庆由于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陪都,其特殊性为其他地方所无,如果忽视这一时期文献,难以反映巴渝文献全貌。直到2016年12月,《巴渝文库》专家委员会决定尽量收录非巴渝籍人士“在巴渝写”的著作和单篇文献,才使总目得以顺利完成。
究竟古代巴渝的地域范围应该划定哪个时代,专家们也有所争论。最终,西南大学教授黎小龙以地理总志中的重庆,以及和正史中的巴渝人物传记条目,令人信服的明确佐证了古代巴渝的地域范畴准确起点,应该是中国大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秦汉时期作为衡量基准。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的完成,摸清了重庆文献文化的家底,为下一步编撰《巴渝文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