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华夏人文 概念及由来 华:上蓓蕾,下茎叶。引申:日月光芒。 夏:大、高贵。 “文化”的定义:概念繁杂。Culture 最早由德文 kultur 一词衍生。此观念最早也由德国人提出。广义的定义指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科学、艺术、道德、宗教、法律、经济等内容。狭义则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成果。 人文文化:界定就更为明确,它与物质文化不同,指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中,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从周秦以降直至晚清以前的文化。 特点: 一、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三千年以上。(世界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 二、是从未曾中断的一个稳定文化系统。社会形态未发生根本改变。“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如一般所公认是沿着秦汉以来,两千年未曾大变过的”——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自秦朝“大一统”之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全国统一的高度集权的封建王国。 三、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多元文化形态。儒、释、道三家思想呈多元互补。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意识形态。
“三纲五常”是其主要道德规范。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强调主从关系和服从。 2.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儒家学者认为,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3.重视规范和经验,重视现世生命 四、具包容和同化性。 “夷狄之入中国,则中国之。”——孔子 五、具农耕文明的特点。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普遍具有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特点,重农轻商,重文轻理。弱点:缺乏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闭关自守。(相对海洋文明) 六、宗法社会。以宗族制为社会的基础,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根本。 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天意”、“顺天”、“知天命”,不强求。 八、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文官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进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九、宗教信仰不纯粹。(对照其他宗教)印度的佛教被中国化、民间化、世俗化。本土的禅宗。道教是自然宗教,不是很坚信。泛神崇拜。有崇拜无信仰。 十、史官文化。孔子之前,读书和文化知识为史官所垄断。所有负责管理的文化资料,全是和政治权威相关。宇宙问题、阴阳五行、数学、神秘主义的因素都有,但是都服从于政治权威之下。文化从根本上从属于政治,文以载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