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飞轮效应以前是什么)
如果要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飞轮效应,起初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重复地推。
当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不用再费大力,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只要偶尔稍加助力就能让它不停转动。
人生也是如此,开始时的拓展和积累无疑是无比艰难的。
然而,也唯有如此,你之后的人生才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网上有很多关于“最难的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的话题。
有人说靠吃东西,一个月胖了十五斤。
有人说靠写东西,把坏情绪都写在本子上,让它去承担。
有人单曲循环一首外国民谣,直到每个单词都能准确拼出来。
有人读书。
有人画画。
有人听相声。
有人打游戏。
有人疯狂健身。
有人疯狂工作……
但是更多人,其实没任何技巧,就是慢慢地熬。
人到中年,就是到了不敢病,不敢倒下,飞轮效应,飞轮效应,不敢退缩的年纪。
飞轮效应以前是什么
早上起来看书,又一次看到了飞轮效应的概念: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看到这个飞轮效应的概念,看了就过去了。但是今天早上看到这个概念,陷于了沉思中,反复在琢磨这句话,琢磨这句话背后的精髓是什么?琢磨这句话能不能带给自己一些长期的收获?琢磨这句话能不能带来新的启发?
想了好一会,于是就把几点感受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感受之一:我们做很多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尤其在快要成功的一刹那,还是放弃了。记得有一次徒步50公里,一个小伙伴离终点还有不到一公里的路途中,觉得自己实在是走不下去了,于是就停止了脚步,上了救援车。其实那时候他对终点还有多少距离是比较蒙圈的,毕竟提前没有进行踩点,一直说差不多到了,差不多到了,但还是没有到。最后发现,再过两个红绿灯就到终点了。
飞轮效应是什么意思
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没转动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的转动,而且不停的转动。
这就是“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
你有没有过休息以后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时候
有没有办理的健身卡以后,就只去了几次,以至于都忘了健身教练长的什么样子。
你有没有心血来潮的要做某一件事,却发现刚开始就困难重重,直接放弃
其实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没有熬过那最难的开头。
想想“飞轮效应”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只要我们坚持动起来,飞轮效应,慢慢的我们就离目标越来越近。最终登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