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旖旎的宋词,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夕阳低后,烟树有无中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司马相如代表作有两篇文章(司马相如代表作赋)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宋朝管鉴《水调歌头·秋色浩无际》
很震惊在晚秋时节,看到这样一首大气的宋词,因为它的作者不是欧阳修,不是以豪放著称的苏轼,不是词龙辛弃疾,而是一个很容易忽略和错过的南宋词人。
我查了一下他的生平,出生在南宋,仅仅和名人有过交集的是范成大,南宋田园派诗人。他的生平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所能知道的是,他一直从事着中下层的官僚工作,比如小地方的县官,最高的官职是转运使判官,大约最高也是五品六品的官职,这在官场上属于中低级的位置。
苏轼,才高八斗,二十岁就中了进士,有恩师欧阳修的力捧,是声名响亮的朝官;辛弃疾因为抗金归宋,少年成名,是南宋少年英雄的标杆,就算辛弃疾官职不高,但是名声响亮。这个管鉴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扬名,想必他的身世太普通,非才不力,而是输在了人脉上。
然而正是如此,当我看到他这首词时,还是震撼与其间那种大气。没有名人效应的他,反而以词作本身的雄浑魅力,打动人心,让我震荡之余,无言良久。
这是靠真正内容传世的佳作啊。
已经无从知道这是哪里的秋山登临,但是那内心满满的元气,化作了响亮的高音。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
开笔之大,可能想见此人的襟怀,一个”浩“字,用在开始,难道他不怕虎头蛇尾吗?
然而这样的景观真是壮美,让人感受浩瀚天风吹过,寒露霜降之后的天空,一碧如洗。
“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
如同大片的视角,镜头从碧蓝的天空缓慢摇下,原来更险峻的是,他站在山顶最高的楼上,
楼在最高的山峰。
这让我想起那晚秋时节的,晴光之下连绵的山脉,这是哪里呢?南宋已经失去了北宋固有的山东泰山,他是在华山还是黄山之上,是南岭还是大别山呢?
但无论哪出高山之顶,都有江山如画的美啊。
“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
高山远眺,最美的有人说是中午,蓝田日暖玉生烟,但是管鉴却另有磅礴,最是最美的,是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暮霭在天际升起,阳光在远处,因为绚烂金红色,将重叠的远山笼罩在一片霞光中,而此时正是人是面光向着太阳的,远山更在夕阳外,层层叠叠,似无还有,更显得绚烂中的苍茫。
而且这首词,在这里是从天空的高广那种嘹亮的高音转向一种开阔雄浑的低美,有气势的流荡,不减大气,反而沉浑旖旎。
“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那么有过登高望远经验的人都知道,夕阳下的景物反而格外的清晰,因为斜阳是有角度地给物体带来光影,反而阴影和阳光之间分外分明。
而黄昏时候的天光反射到地面,让近地面的景色更加清晰。
那么管鉴看到就是这种黄昏时极致的清晰和绚丽。
如果真白天,在阳光的直射下,是看不到山下连绵城市村落的美,此时城市村落历历在斜阳霞光里,极目之时,还隐约看得见那城市和村落间的树。
当然随着日落和真的夜幕,它们将渐渐迷蒙黯淡。
这是高山上最美的秋色落日,江山如画,城廓远树,展示着夕阳下的沉浑绚烂。
很多人写风景诗,努力营造一种仙意,但是让人动容的是管鉴的不一样,他是真实的站在最高山上看人间,山河之美,最终落脚是人间的绵延和生气,那夕阳城郭之美,是河山底气。
苏轼的黄庭坚的辛弃疾的,都有各自的豪放,但是都没有这样一首,是真的山河浓情。
是有多么的爱着这个国家,是有多么广阔的胸襟才有这样如画的手笔。
这上阕诗,我是读了又读,这强悍的晚秋的高音旖旎,如同天籁在黄昏里回旋。
那么上阕这么完美,下阕该怎么写呢?
写伤怀,写历史?
“坐间客,才论斗,
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
我没有想到更豪放快意的还在后头,那是人间满满的兴致高飞。
这里高朋满座,用斗来衡量才华,各个气势如虹,各自挥毫泼墨,洋洋洒洒。
那个举双白眼送飞鸿很有意思,是写词客朋友都在用心写诗,没有精力管天边雁阵来往吗?
要知道,如果是写诗,晚秋大雁是少不了的,诗词无雁不成秋啊。
“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
追忆采芝翁。”
这些人在这里才高八斗,也不写秋山仙气,也不写马上要盛开的梅花,也不写山间兰草,也不写寻仙隐居,这群人在这里雅集,是为什么?
“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凌云赋》是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的别称,以高旷的手笔讽刺汉武帝求仙慕道。在这里很显然,是几个人在起草谏书或者奏报,准备将自己的建议意见,爱国情怀呈报给君主。
这是满满的实在的爱国情怀啊。
他们是一群热爱大宋真正美好河山,心系社稷安稳的中下层官员,他们在这里集会,不是为了单纯享受河山壮美,而是这河山壮美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他们没有心情管天上的大雁,因为有更重要更现实的国家安危拨动着他们的心弦。
虽然管鉴生平不详,但是他曾经佐刘珙平定李金之乱,而安抚使转运使这类官职,也是和治安紧密相关的武职,比如辛弃疾就曾经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安抚使转运使。
而南宋一直边境不太平,和金国长年对峙,且金国吞并过大宋的江山,作为热爱国家的普通爱国官僚,在国家多事之秋,总会主动站起来,或建言建策,或请缨报国。
这个管鉴也应该是其中的一分子。
所以才留下如此浓墨重彩,有着深沉江山情怀的秋色夕阳诗。
对于他们来讲,这种发自内心和天然的爱国情怀,更加自然,更加深沉豪放。
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一首江山秋色词,豪放饱满,深沉旖旎,大气昂扬豪情万丈。
那是几百年前普通官僚对于国家和江山那种真诚的爱。这种爱,就是爱国,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因为山河壮美而激发,也会因为国家多难化作真实的责任和动力。
我非常感动。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