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民国时期集藏的大热门,在20年代中期集邮活动已成气候。其中著名的集邮大家有邮票大王周今觉、京师邮商施秉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作家夏衍、鉴赏大家马任全、菲华邮坛黄天涌、庄顺成等人。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中国革命文化运动卓越的活动家,著名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当然,在本文中,夏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集邮家。夏衍曾说:“我十四五岁开始集邮,时间大约是1914年前后”(《集邮》1980-1)。他开始集邮时,买的邮票是一袋一袋,有100枚一袋,500枚一袋,几角钱或一元钱一袋。那时,他集邮也没有什么目标,凡是没有的,觉得图案好看的,印刷精美的邮票都要,以为数量愈多愈好。日本留学时,夏衍就收集大龙邮票,以后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这一爱好。1935年,他以红印花“小四分”新票一枚向中国集邮前辈姜治方换得大龙毛齿新票一枚。1945年,他在上海与友人换得一组“大龙”光齿四方连全套。1955年,他观看了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的“大龙”邮票集,赞叹不已。以后陆续从陆志韦处换得六七十枚“大龙”邮票。他收藏的“大龙”甚为齐全,有“大龙”薄纸全套、阔边全套二厚纸全套、光齿、毛齿俱全,其中且有四方连。最珍贵的是红、黄、绿色一套三枚的大龙邮票。这套大龙印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当时全国只有5个地方邮局曾发行过,新票留下极少,四方连薄纸阔边的新票更少,故是罕见之珍品。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夏衍的简介)
夏衍珍藏的邮票中,红印花极为丰富。印花,原是税票的一种。我国清代,邮政是附属于海关的。1897年,海关邮政改为国家邮政后,用税票加盖“大清邮政”等字样以代替邮票。这种“红印花”的邮票是白底红纹,上盖黑色文字,是我国早期的一种邮票。传世的红印花邮票有8种:小二分、小四分、大一分、大二分、大四份、大一元、小一元、当五元。夏衍拥有其中的7种,独缺一枚“小一元”。他曾多次想要补进,终未如愿。红印花邮票中,最为珍贵的要算“小四分”,这种小四分票红印花,印量比“大一元”少得多,一共印制了200枚,因此价格也贵得多。夏衍收藏小四分有5枚,特别是有一枚四方连,更为珍贵。据说,世界上仅有两枚小四分四方连,价格自然更加昂贵。夏衍所藏红印花小四分四方连和大一元直六连,系从陈复祥处购得。陈复祥是我国著名邮学家,也是最早经营邮票的邮商。据说,陈复祥原有大一元直十连,后撕去一个四方连,才剩下这枚直六连的。
建国初,夏衍任华东区行政公署宣传部长,由于集邮,结识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周煦良教授(周今觉之子)。周教授将收藏的一套中华邮票会会刊《邮乘》赠送夏衍留念,并介绍夏衍与著名集邮家姜治方认识(姚文群编著的《名人与集邮》p44)。后来,他与姜治方之间的集邮友谊传为佳话。夏衍的儿子沈旦华在《回忆老头》一文中,谈到父亲集邮的故事:抗战胜利,作为《新华日报》总编,他第一批坐飞机经南京到上海,闲暇之时,去虹口逛地摊,当时日本人遣返归国,带不走或者要变现钱的东西都在地摊上出售了。他发现一个日本老太太,出售的邮集是日本最早期邮票,而且是实寄封,反映了最早上海和日本通商的情况,他用日语问价,老太太要5000元,真是一笔巨款,按习惯日本人是不会讨价还价的,他想了想,约定明日再来,回去后向我外公借了钱,买了这本邮册。1985年,日本集邮权威来我家看邮票,见了这本邮册,开玩笑说:“这是日本的国宝,我用500辆丰田小轿车和你交换,还是让它回国吧。”老头立即说:“那么在日本的中国国宝是否也可以归中国。”当即两人哈哈大笑,可见它的珍贵。
1991年1月23日,夏衍将珍藏的邮票(品)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捐出清代邮票332枚,日本邮品106件(《夏衍传》P747)。藏品中有极为珍贵的红印花加盖小字4分四方连、红印花大一元直六方连、大龙光齿四方连全套及小龙毛齿四方连等。
编辑:一枚邮币资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