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刺王僚与荆轲刺秦王等并称为古代四大刺客事件之一。那么他是否跟王僚有什么深仇大恨吗?专诸刺杀他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专诸刺王僚
专诸刺王僚(专诸巷)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吴国。吴国有一个老国王名字叫寿梦。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眛,四子叫季礼。其中第四个儿子季礼最是贤德有才能。老国王寿梦想把王位直接传给四儿子季礼。他的三个哥哥也非常认可父亲的做法,都想让父亲直接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那么季礼究竟有多么出色呢?
史书上曾有这几个例子:季礼曾作为使者出使鲁国,在欣赏周乐的时候,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曲风并参透为政之道。到了齐国后,帮助当时的国相晏子摆平了齐国的栾高之难(贵族之间的争斗)。到了郑国见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子产后,认为子产将来为政,郑国必定强大(历史确实如此)。到了晋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果断判断晋国未来就会由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三家为政,后来果然韩、赵、魏三家分晋。
但季礼这个人呢?他很聪明有智慧,但却过于谦虚,认为自己年幼德薄,不能担当国君重任,面对父亲寿梦的传位安排,一再推辞。于是老国王寿梦就传位给大儿子诸樊。当自己的哥哥诸樊死后,临终前还是授意直接让弟弟季礼继位,当时吴国的百姓也都纷纷赞成季礼担任国君,但季礼又一次推辞,后来干脆跑去荒郊生存远离朝廷。于是老二余祭、老三余眛先后接任王位,妄想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季礼。
当老三余眛临死之际,面对又一次的王位选择,季礼又一次选择了逃避。谁来担任国君呢?这时候吴国的大臣和百姓纷纷表示,既然季礼不愿担任,应该父死子继,由余眛的儿子僚继任国君。这个故事像极了先古时期的尧、舜、禹相互禅让,最后由禹的儿子启继任一样。
看似合理的继承顺序,却得罪了另一个人——那就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他认为,按照继承顺序,在上一辈兄终弟及的情况下,他的叔叔季礼不继任国君,应该再由长子诸樊的后代接任,而不是三儿子余眛的儿子继任。但当时吴国国内的大臣百姓都认可王僚继任,他只能选择隐忍。
可是复仇的种子却已经悄悄地种下了。于是一个计划就开始了。
第一步就是立战功树威望。公子光在一开始的王位争夺中不占优势,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已久,他不如王僚那般能得到恩荫的庇护和先天优势。同时他也缺乏立功表现的机会,没有朝中大臣和百姓的支持,缺乏威望。于是在僚继任后,公子光主动出击,利用各种机会鼓动吴王僚对外开战,而由他带领军队执行作战,在先后攻击楚国蔡国等国的战斗中,战功赫赫,也赢得了人心和威望。
第二步就是重贤臣养死士。当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由于家仇之恨,多次鼓动吴王僚出兵攻打楚国。但却一直不受王僚的重任,伍子胥从公子光的言论中知道他的志向不小,于是就开始侍奉公子光,并给他推荐了勇士,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专诸。公子光厚遇专诸,为他的刺客行动打消了后顾之忧。
第三部就是抓时机狠出击。当时王僚十三年吴楚交锋,吴国大部分军队都被困在楚国,而当时的贤臣季礼也被王僚派去晋国静观诸侯国的动向。这对默默发展势力多年的公子光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四月的一天,公子光邀请王僚去他的宅邸喝酒解忧。王僚心存万分小心,一路上都安排自己的卫士守护,就连公子光家中也是步步为哨,军装齐备。公子光也暗中将自己培养多年的死士布置在自己的地宫中。公子光在席上假装自己脚疼去休息,在地宫中去安排暗杀事宜。于是仆役打扮的专诸就将匕首放置在鱼腹中,自己端着鱼走近宴席,在宴席上用匕首杀死了王僚。地宫中闻讯而出的死士也纷纷杀出,杀死了王僚的随从。
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刺客专诸当时被王僚的随从杀死,他的儿子成为吴国的一名卿大夫。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一霸。
而季礼,这个原本应该是国君的贤人,在谦虚美德的感召下,三让王位,却发现自己一手造成了这个历史的悲剧。季礼在痛哭了侄子王僚一番后,又专心侍奉了另一个侄子公子光。而王僚的两个弟弟在得知哥哥被杀后,纷纷投降楚国,也埋下了日后吴楚之争的导火索。
专诸刺王僚这个悲剧的源头一方面在于公子光对权利的贪婪,但最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季礼的谦虚。如果他当时当仁不让接任吴国国君的重任,或许就不会有王僚和公子光兄弟阋墙的历史悲剧了。所以说有时候做人固然需要谦虚,但适时地当仁不让或许是另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
当然以季礼的性格,或许也就没有未来的春秋五霸了……
发表评论